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镜像和凝视理论中,拉康认为,原初的自我只是一个“空无”,主体的诞生伴随着自我身份认同的确立。与此同时,自我身份认同必须建立在作为镜像的他者之上,因而包含着虚假的成分。由于他者的凝视总是先于主体的观看,主体总是带着他者的目光打量自我和观照世界,并常常对此浑然不知。随着自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创作和分享Vlog已成为当代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新潮方式和实现身份认同的理想镜像。但在制作Vlog的过程中,创作者们往往是以某种他者的目光进行自我身份的想象性认同的,其中的自我看似在场,实际上却是缺场的。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主体在仿真世界中的异化、自恋,以及与现实的割裂。  相似文献   

2.
林燊 《海外英语》2014,(16):166-167
伍慧明在其代表作《骨》中塑造了正面的华裔美国人莱拉的形象,从而提出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应该是超越中美文化差异的。该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从他者的角度解读莱拉为自身构建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3.
张晓慧 《海外英语》2022,(21):192-193
在《在家里》《季节的天气》和《女巫师》三部作品中,玛丽·恩迪亚耶通过塑造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主人公形象以及他们对自我身份的共同追问,揭示并探讨严肃而深刻的主题: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即自我的认知与他者的否定,该文将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解析在恩迪亚耶作品中主人公因他者的否定而导致自我缺失,自我寻找到自我迷失过程从而窥见被边缘化的人们如何实现自我抗争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代表,拉康的主体学说极具张力。他通过对自我和他者的比对以及将语言和无意识引入主体研究,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改为“他者思故我在”,从而消解了现代性意义上的实在主体。在当下文化研究盛行的语境中,拉康的主体理论在解构主体的同时,也为主体功能化、主体与身份的转化打开了新思路,同时还为后学意义上的身份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重建的主体力量,尽管在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质量、待遇、职责等多种问题,但上述仅为表象,其更为深层的缘由却是日益增长的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在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统整迷失的双重交构下,乡村教师的文化符号象征意义几近丧失、内在根本质索遭致否定、社会身份角色日益游移不定.为确保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必要从外塑和内砺两方面加强乡村教师的身份角色认同感,确保其在地域、身份、价值取向上得到有效归属.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转换视角,采用拉康镜像论解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身份认同紧密关联,主体的生成是建立在与他者的关系之上。本文拟主要从拉康的镜像形成的阶段性来阐释主人公的身份建构过程,从他者的干预来阐述爱丽丝的身份认同。作者卡罗尔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同样实现了自我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王茵 《文教资料》2012,(32):15-17
本文试图以"主体"、"自我"为关键词,将之与"他人"、"主体间性"的关系为索引线延展,将拉康文论中的"镜像说"、"三界说"、欲望理论间建立联系,并结合文学理论中对主体与身份认同的研究,指出拉康将语言学的概念引入到精神分析,并将之运用于文学文本的分析具有极大的独创性,它集中体现了拉康开启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文论中以主体无意识为内核的哲学本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来自江苏11所幼儿园的共30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关于身份认同的问卷调查,重点比较幼儿教师身份认同的城乡差异。发现:江苏城乡幼儿教师身份认同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组织认同、自我认同与声望认同三个维度差异显著,且农村幼儿教师认同水平均高于城镇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身份认同的四个维度内部之间显著相关,认同水平受到文化导向、社会舆论等外部因素影响,但教师更倾向于综合考虑自身利益和发展机会来作出认同反应。  相似文献   

9.
在昆德拉的小说中“自我”的主题总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曲折呈现,且具有深刻的意义。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在“镜像理论”中也对“自我”进行深刻的探寻。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昆德拉作品《不朽》中的“自我”主题,探寻在“他者”映照下“自我”的彰显与偏离,为阐释昆德拉的“自我”主题增添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大学校长角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何在现代大学治理中发挥中国特色,既需要扎根本土,也需要放眼世界。从实践层面,当前大学校长角色评价存在外部评价不够全面、自评实现困难、特色评价不足,尤其缺乏来自道德和情感等维度评价的现实问题;从理论层面,主体间性视角与认同理论在内在学理上的一致性允许研究者借鉴相关因素进行大学校长内外部角色认同评价。该研究制定了"大学校长角色发展的关键事件访谈表"和"大学校长角色发展的相关利益者访谈表",通过德尔菲法进行理论因子的检验与修正。调查数据显示,角色冲突、角色危机、角色认同为共同认可的客观存在,尤其是对教育家校长角色的追求及相应角色表征的选择呈现一致,但在大学校长的权力类型和角色支持上具有差异性选择。研究继而提出应深度关注大学校长角色发展的自我认同、辩证看待大学校长角色发展的他者认同、找寻大学校长角色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生成过程伴随着不同阶段"他者"形象的建构,从"帝制"走向"共和"是新国家认同形成的初构阶段,满洲权贵是革命党人所要建立的共和国的"他者";从"共和"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是国家认同的重构阶段,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他者"。当代中国国家认同的"他者"主要来自于国家外部,同时部分地存在于国家内部。不同时期"他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当时国家认同的生成和建构。  相似文献   

12.
马克·吐温在《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后简称《再度出洋》)这部小说中,以美国人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华人劳工"艾送喜"的形象。华人形象作为美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成为"他者",成为"非自我"的存在。本文试从失判的"他者"身份和渗透的"他者"身份两方面入手分析小说,来阐释异国形象作为"他者"的文化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是促进幼儿教师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提升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现今,幼儿教师自我职业认同存在自我职业同一性理解消失,自我职业接纳性较低,自我价值未能实现等困境。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可以从形成稳定幼儿教师"我是谁"的自我职业认同;激发幼儿教师工作激情;改善薪资待遇,实现幼儿教师自身价值等方面让幼儿教师重新构建自身稳定的自我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4.
认同是对自我身份的寻找和确认。比较教育研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认同"问题结下不解之缘。文化认同中"自我"与"他者"的互动关系是比较教育研究者必须面对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变迁反映了"自我"对"他者"态度的变化。根据取向的不同,认同分为自我取向和他者取向。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我国比较教育学者易陷入他者认同还是自我认同的两难困境。开展平等对话,进行"脉络化"的研究才是确立自我身份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师自我认同不仅影响着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幼儿教师自我认同包括个体自我认同与社会自我认同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中幼儿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是促进幼儿教师个体自我认同的主要方面,而幼儿教师的社会交往是阻碍幼儿教师社会自我认同的主要方面。根据对这两方面因素的分析,本文试图提出提高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师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一名幼儿教师职业生涯进行分析,认为身份认同是一个持续变化且与社会认同相互作用的过程。当教师能够较好调适自我或当教师自我认同能够得到社会支持的时候,其职业生涯韧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杨烨 《海外英语》2014,(15):193-194
独幕剧《合上家谱》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通过他们的悲欢离合揭示了美国社会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问题。在经历了对自我身份产生困惑的并深感痛苦之后,女主人公毅然选择了自己想要的身份并最终获得了身心的自由。她的塑造和命运折射出剧作家苏珊·格拉斯佩尔关心女性生存状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8.
建构能动的自我:教育改革中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角色由以往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变革主体的过程中,教师身份的自我觉醒与认同是一个核心因素。但是,近十年来,教师在教育变革中存在种种不适,甚至畏惧教育变革,自我认同未被唤醒或者迷失。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需要通过对内用力的自我修炼与对外表达的叙事研究来建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超越单一视角,从教师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双重视角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在阐释新时代教师社会地位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教师社会地位测量的指标体系,并据此分析不同群体视角下教师社会地位的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教师对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同普遍低于公众对教师的他者认同;不同群体视角下的教师社会地位存在区域差异;对教师社会声望的排名差异是两群体评价不一致的主要来源;公众高估教师的实际工资,进而高估教师工资的行业位次;教师和公众在感知教师职业受到的群体尊重上存在差异;公众认为教师职业对本地年轻人有较大吸引力,教师群体更愿意鼓励学生成为教师。据此从政府、媒体、家庭和学校多主体角度给出提升教师自我认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二元分离”现象、幼儿教师主体身份认同与社会角色期待间的冲突、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缺乏法律保障是目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存在的三大现实境遇。通过分析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存在困惑的原因,提出重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策略,这对于幼儿教师、幼儿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