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随机进入教学"思想,从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基本认识与应用、在具有"中间态"的反应体系中的应用、在多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的应用等层次和角度,设计与解决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随机进入",促其实现对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深度学习,建立变化与守恒观念,培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案情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笔者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即通过复习初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例,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然后让学生发现这些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并指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再通过元素化合价变化,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继而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在讲解  相似文献   

3.
本课为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习过程中需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改变的真正原因。该部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价值,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以后要学的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内容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2012年北京高考说明内容要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反应。实际高考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孤立的考点.其在电化学、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等部分应用广泛。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无机化学的一条主线,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化学的核心概念。本研究在简单介绍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考试试题。尝试从哲学角度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使读者能更加清晰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提高解决氧化还原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不重视初高中衔接,学生认知水平脱节很多教师在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初高中学生在知识积累、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初中化学从得失氧的角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初中对化合价只要求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在高一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就要求学生对化合价能熟练应用,很多学生在化合价的判断上存在困难,根本无法快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更无法从得失电子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37):132-133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课例主要是以"元素与物质"这一学科大概念为轴,整合氧化还原概念相关化学史,提出从物质角度、元素角度、微粒角度这三大角度出发,用以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且提出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两视角探析氧化还原反应认知模型,分析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性质及其相互转化,提升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认知和应用。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课例彰显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与知识、素养的紧密结合,体现教学过程"教、学、评"的一致化与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解辉 《学周刊C版》2013,(15):104-105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教学的重点知识,它渗入各种类型的试题中,被各类高考题型所青睐。因此,学生如果对氧化还原掌握不熟练,在高考中就寸步难行了。下面我们就从教材涉及的氧化还原的内容和往年各地高考试题谈谈氧化还原反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一、概念我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别认识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到了高中阶段我们对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本章包含三个部分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其中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必然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在内容编排上集中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其一 ,衔接更加合理 ,从认知结构看 ,初中已经学习过化合价的概念 ,有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初步认识 ,离子、燃烧等概念也具备 ;从心理特征看 ,高一学生思维基本成熟 ,有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认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子概念及其关系,形成逻辑清晰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体系,提炼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所蕴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采取针对性措施,力求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不仅对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原电池、电化学腐蚀等化学原理的理论基础,所以,该部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价值。氧化还原反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有利于学生从化学视角对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解释。现阶段,中学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教学,普遍采用背口决的方式进行,这样做有助于相关习题的解决,但不利于后继内容的深入,不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另外,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学生的认识往往是不到位的。  相似文献   

11.
箕子的“子”不是爵位,商王朝没有子爵。“子”是由王族的姓变为尊称的。箕子是中国第一个称为“子”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关系,并对共产主义实质作了科学的说明。然而,纵观这一章,我们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总离不开一个概念一“人”。“现实的人”是他们展开研究的基础,并贯穿他们研究的全过程,“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则是他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反正“人”在这一章中的重要性处处凸现,它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是整篇文章的“魂”。  相似文献   

14.
“两课”是教育部规定包括高职学院在内的高等院校的必修课,“两课”课程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外,还必须做到“六多”,即多看,多思,多记,多背,多写,多听。  相似文献   

15.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构成《金瓶梅》间架重要元素的"墙"共有三堵,分别位于王婆家与武大郎家、西门庆与花子虚家、李瓶儿与潘金莲居所之间。这三堵墙不仅促使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金瓶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概括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对网络交流中的传受心理和语言进行了分析:网络人际传播是一种理想化的互动交流;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传播空间,语言就是身份。网络生活是一种真实的虚拟人生。  相似文献   

18.
词典编纂过程中始终体现出一种"稳定性"的共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在词典编纂过程中,另一种"动态性"研究又日益获得词典编纂者的青睐.本文就词典编纂的"稳定性"和"动态性"发展给以粗浅的分析,并希望能结合二者的分析对词典编纂的理论创新进行简单的探索,从而为广大应用词典的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西游记》中人物的"哭泣"这一行为入手,首先分析了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作用,并藉此延伸开去,挖掘出其在形象塑造方法中的创新意义之三点:使小说的形象和内容形式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破除了把人物角色特征类型化的形象塑造框架,并打破了沿袭已久的二维模式的形象内部体系。同时,哭泣行为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了全书的喜剧色彩,"哭泣"词语的运用亦表现了作者的语言功力及文采。而其在体现作者现实主义的写作思想方面更是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有这些,都丰富了我们对全书艺术性及思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语文教学中“教和学”“先”与“后”关系的论述,指出语文教改的关键就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即应采取“先人为主,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采用“先入求感得、先学求知得、后教使悟得”的三层阅读法;在写作教学中,应变“指导-写作”为“写作-指导”,即“先人为主。先写后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