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等待戈多》是现代荒诞派戏剧中的一部经典剧目,在一个看似喜剧的关于等待的悲剧故事里,探讨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每天重复着自我的荒诞意义,用感性的、理性的、荒诞的、哲理的方法来剖析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启示人生此刻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叙事既是写实的,也是诗意和象征的。《红楼梦》荒诞叙事,寓示着作者对生命荒诞感的诗性体验,主要表现在语言层面和意味层面。探析《红楼梦》的荒诞叙事,具有文化意义、哲学价值和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3.
从荒诞书写的角度分析了范小青长篇小说《灭籍记》的荒诞美。首先,表现在荒诞的故事情节上,寻找者的生存状态以及寻找对象是虚无的,寻找结果具有讽刺意味;其次,现实与梦境、诡异玄幻的场景相交织,构成现实和虚构两重时空的组合,人物与故事碎片化呈现,形成了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的效果;最后,多种写作手法的融合,以喜剧的形式表达了严肃的主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引发的社会现象,阐释了以行动抵抗生命虚无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改造主义的教育哲学曾一度因“荒诞”而著称,但是作为一种危机哲学,改造主义的许多主张在表面的荒诞之后却蕴涵着深刻的理性思考。改造主义对学习问题的论述构成了其独特的学习哲学。这种学习哲学将“社会—自我—实现”作为学习(教育)的目标,强调领悟、非智力因素及鸟托邦精神对学习的重要价值,主张学习的过程就是达成一种“社会共意”。  相似文献   

5.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诞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人生苦旅>是一部非虚构小说,它顺应中国当代纪实小说发展潮流,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现实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主要评述作品由现实与荒诞两种质素交融与建构出的思想内涵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堡》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卡夫卡运用独特的笔法为读者构筑了一个荒诞离奇而又冷酷真实的世界。本文试从城堡机制的荒诞性、艺术思考的真实性来解读《城堡》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8.
“黑色幽默”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的小说流派,荒诞是黑色幽默小说的普遍特征。作家通过对事件、人物等以荒诞的形式进行描述和刻画,无情地鞭挞了残酷的战争、黑暗的世界和虚伪的美国社会。托马斯·品钦在《万有引力之虹》中塑造了主人公斯洛索普等一系列荒诞病态的人物形象,寄托了对战后西方疯狂和荒诞世界的沉重忧思。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崛起的文化历史根源提出一种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假说:以"荒诞"为中心范畴的现代主义思潮崛起的直接根源,是对世界、历史、人生的普遍而强烈的"荒诞感"的体验;这种"荒诞感"的产生又根源于对世界、历史、人生的价值意义"虚无感"的认识。而这种"虚无感"的产生又根源于作为价值意义的最后根据的"上帝"和作为价值意义的直接载体的"人"之不可挽回的"死";"上帝之死"的根源又在于以希腊文明为源头的理性精神的蒙难和以希伯来文明为源头的信仰精神的坍塌。"人之死"的根源则在于近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社会中人的普遍失落与异化。  相似文献   

10.
中篇小说《局外人》的出版令阿尔贝·加缪声名大噪,这部存在主义代表性作品充满了世界的荒诞:主人公默尔索的人物性格是荒诞的,默尔索是个悲剧人物,造成他的悲剧命运的不仅仅只有个人因素,还有社会因素;默尔索生活的世界是荒谬的,整个社会都显得荒诞不经,作品中的荒诞性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局外人》作品中的荒诞性的产生背景的同时,对主人公默尔索的性格、默尔索生活的世界和作品中的荒诞性产生的影响也展开了分析,从而探讨《局外人》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在研究界备受冷落的王蒙的"荒诞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文化学和叙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考察王蒙先生的"荒诞"观念出发,深入内在的文本情势阐释之中,通过对几个文本的细读.重点考察了王蒙荒诞小说里的政治话语和知识话语戏仿问题,尤其提出了荒诞小说话语戏仿的三种形态:时空错位.日常化(庸俗化)以及夸张,从而形成了文本的荒诞意味.  相似文献   

12.
《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以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充满象征暗示性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作者艾衲居士在荒诞写作背后迫切想要表达的对世风日下、人情浇薄的明末清初社会的愤懑失望,他以荒诞手法痛切讽刺虚浮世风和丑恶人性。小说在神魔小说的外衣下夹带寄寓性讽刺的成分和片段,可以说是充满荒诞色彩的寓意类小说。  相似文献   

13.
《大二心河》是海明威反映尼克思想意识产生重大转折的重要的短篇小说.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从荒诞意识的觉醒和对荒诞的反抗两个方面,阐述了尼克思想转变的历程,从而说明:尽管人意识到了世界的荒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无所作为,相反,只有在对荒诞世界的反抗中,人才能够确立自己的存在价值、寻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震云持之以恒地关注权力对人性、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他最新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被权力挟持的荒诞生活更是被他提升到一种寓言化、传奇化的境界。在游刃有余、幽默迭出、清简传神的明清话本风格般的叙述中,刘震云展示了敢于担当的民间精神对荒诞社会的不公不义的反抗,暴露出了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的荒诞性,从而逼迫人们深入反思当今社会的可能出路。这无疑是富有启示性的叙事伦理指向。  相似文献   

15.
《永不磨灭的番号》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抗日剧,兼有正剧、悲剧和荒诞喜剧多种色调,有着突破传统模式、消解历史、荒诞幽默的表现手法等明显的近年来在我国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元素,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发挥这种表现形式对青年学生的教育作用和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在研究界备受冷落的王蒙的“荒诞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一历史批评、文化学和叙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考察王蒙先生的“荒诞”观念出发,深入内在的文本情势阐释之中,通过对几个文本的细读,重点考察了王蒙荒诞小说的内在情势。作者认为,在这些荒诞小说中,始终交织着“真”-“幻”、“个体”——“群体”的对立结构,从而形成了文本的荒诞意味。  相似文献   

17.
在加缪看来,存在本身即是荒诞人对荒诞人生的一种反抗。荒诞人默尔索因察觉到世界的荒诞性,而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局外人,世界上的人和事对他而言都是"无意义"和"无所谓"的。但并非所有的荒诞人都会感知到这种身为"局外人"的孤独。孤独感产生于人对自身之外世界的认知和关系。一定程度上来讲,"局外人"的孤独之感只是反抗荒诞人生的一个最初阶段。本文将从局外人与荒诞英雄,局外人与他人,局外人与社会三个角度来分析默尔索在反抗荒诞人生时的孤独之源。  相似文献   

18.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加缪,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把“荒诞”视为哲学问题来严肃地探讨。在他看来,荒诞笼罩着一切,它无处不在。荒诞不是生活的结果,而是真正理解人生、世界的开端。人与世界相对立、人与社会相冲突、人与自身相分裂,这就是荒诞产生的根本原因。加缪明确地向世人宣布:面对荒诞只能反抗,反抗与人性共存,因而与人共在。加缪的“荒诞”是欧美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9.
《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生活体悟。《变形记》作为荒诞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五号屠场》中荒诞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个现象,是后现代派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作家通过对事件、人物等以荒诞的形式进行描述和刻画,无情地鞭挞了残酷的战争、黑暗的世界和虚伪的美国社会。美国20世纪著名的黑色幽默作家冯内古特在小说《五号屠场》中塑造了主人公毕利等一系列荒诞的人物形象,以此来揭露残酷、虚伪的世界和荒诞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