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读詹国枢的经济报道本有许多可说的,如他的新闻意识、宏观意识、理论意识、科学思维意识等。但是,在他的经济报道的新闻价值取向、报道视野。报道角度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尤引人注目,值得借鉴。 价值取向 : 经济与人文并重 对人的全部而不仅是经济的关怀,使詹国枢经济报道的价值取向中多了一份文化的眼光与人文的标尺。因此,在他的经济报道中,新闻点往往超越了纯经济价值尺度。他把文化因素作为内在变量纳入经济分析中,把人的经济活动向人文化、理性层面提升,关注经济背后全面而深刻的人文原因。 温州火了,许多记者大谈温州经济模…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媒体的经济报道中呈现人文化趋势,其明显特征是:在价值取向上,往往体现为经济与人文并重;从报道视野上看,不但关注全面的经济,还关注全面的人;在报道角度上,都从对人的理解出发。要使经济报道做到人文化,体现人文关怀的色彩,应当有一些新的思路:一是在报道主题上,要尽量将经济与人联系起来;二是在观察角度上,重视“经济现象的非经济视角”和“非经济现象的经济视角”;三是在报道对象上,突出经济现象中人的活动;四是在观点表述上,着重“双面型劝服”。  相似文献   

3.
纪斌斌 《视听界》2005,(2):66-68
2003年度,江苏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结束。共评选出省级政府奖643件,有33件作品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从参评作品看,报道领域有拓展,贴近性题材增多,节目样式有突破,表现手法也有了改进。重大事件注重传播效果,富含时代特色;经济报道,重视挖掘内涵,深层次表现经济现象;民生新闻,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舆论监督类报道增强了力度和警示作用,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人物报道,展现了各阶层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4.
李静 《东南传播》2011,(4):15-17
随着时代发展,都市报在人物报道方面逐渐呈现一些新的趋势,在其报道对象、报道特点及价值取向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倾向,以《华商报》为例分析得知,其中在报道对象上主要关注女性、老人、大学生、名人、残疾人、农民、弱势群体等,主要聚焦于关注人,关注人的命运,关注底层普通人的命运。从中可以得出结论:都市报的人物报道对象从对高、大、全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的报道,逐渐地过渡到了对普通存在的人群的关注;人物报道理念转变到了向人的回归——注重人、人性、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关爱生命:灾难报道的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庭 《视听界》2006,(3):94-94
灾难报道就是灾难事件报道。灾难事件是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的突发事件,很受社会关注,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虽然许多媒体在张扬“人文关怀”,但在报道中,有时“人文关怀”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人文关怀的缺失尤为突出地表现在灾难报道中。火灾、车祸等灾难事故往往造成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现场,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因而,在报道的用词上,…  相似文献   

6.
王治平 《新闻界》2001,(1):51-52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式,一厂一店一村一品式的经济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群的新需求缺乏准确的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的理解等有很大关系。因而改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介的“重头戏”,受众也十分广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报道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必须突出人本思想,通过体现人的经济活动、人与经济现象的紧密联系,以及人在经济生活中的情感与精神状态等,更多地反映经济生活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的本质,揭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彭蜀湘 《新闻窗》2007,(6):53-54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强调对“人”的关注:关注人的真实情感、人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人的命运。注重人文关怀,是时代的需要,是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张炜 《新闻世界》2010,(7):22-23
新时期,党报的经济报道要不断探索新思路:一是要关注发展——强化党报经济报道的前瞻性;二是要关注民生——体现党报经济报道的人文关怀和贴近性;三是要关注利益——加大党报经济报道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类型媒体经济新闻报道内容逐渐增多。但是,许多媒体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弊病:即把经济新闻时政化,媒体成了企业或部门的“发言人”,缺少贴近普通百姓的通俗化阐释。近年,不少媒体在选题角度和作品风格上另辟蹊径,即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体现人文关怀。笔者认为,经济报道民生化是大势所趋,做好“民生化”经济报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尊重人的尊严,但现今很多媒体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本文研究了灾难报道图片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增强法律意识等方面提出重塑媒体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注入人文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人既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主体,又是自身存在的价值主体,人不同于一般的“物”,它的根本是“内在”而非“外在”,文明建设的根本是精神。人文精神倡导把情感看作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要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需求,避免人的异化。新闻报道要进入真正的人文视野,需要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渗透人文关怀:不仅应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角度、从物质的层面上体现…  相似文献   

13.
邓涛  强月新 《新闻前哨》2002,(11):18-19
一、创新经济报道模式要做好“入世”后的经济报道,需要不断深入学习,认真研究,及时转变报道观念,同时注意做好思想性、服务性、引导性三方面文章,创新经济报道模式。思想性是经济报道的深浅标记。“入世”后,新的经济报道题材层出不穷,思想性成为贯穿于报道主题的命脉。《文汇报》上的一篇题为《中国土豆为何不敌美国马铃薯》的报道,着实发人深思。其文意如下:土豆在我国的菜市场上,历来是低价值的。但中国土豆,是从土地到菜篮子,美国马铃薯却“千锤百炼”身价增;中国土豆,风吹雨打不穿“衣”,美国马铃薯,离开土地“孵空调…  相似文献   

14.
焦玉良 《声屏世界》2005,(11):58-58
实现对外经济报道的“转型升级”并不是否定以往的报道,而是面对对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受众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首先,在内容上实现从“是什么”向“应该是什么”转变。以往的对外经济新闻更多的是关注事件本身,而围绕事件所反映出的普遍价值则关注不够。“是什么”的报道属于实证性报道,而“应该是什么”的报道则属于规范性报道。  相似文献   

15.
“空降兵15勇士”报道的成功之道就是突出人文性新闻思想。人文性新闻思想在此报道中主要表现为高度关注军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军人的生命权、全面展示英雄典型崇高而又普通的人性、充分重视军人的独特个性和丰富情感。突出人丈性新闻思想有助于大力提升和改善我军以及从事我军外宣的媒体的海外形象。  相似文献   

16.
论人文精神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今传媒》2011,(5):41-43
当今时代,体育新闻与其他信息一起充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体育新闻的真正核心应该更多地体现其人文属性,通过贴近人的核心理念来揭示体育的内涵,通过报道人的所作所为来引导更多的人关注体育,热爱体育,从而推动体育向着健康方向稳步地发展。本文从以下方面就人文取向进行了剖析: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的核心价值取向;人文关怀是体育新闻报道的重要延伸;以人为本可以增加体育新闻报道的时代厚度(历史感);以人为本的体育新闻是推动全民健身建设的重要力量;以人为本可以揭示体育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注弱势群体、真实全面地反映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并给予弱势群体真诚的人文关怀,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媒体和社会的责任.基于国内弱势群体报道现状,本文以《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为切入点,研究其弱势群体报道模式,为其他媒体更好地发挥职能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18.
侯森 《记者摇篮》2009,(6):20-20
虽然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发生一年了,但回想灾难发生之后,媒体速度之快,报道之全面,内容之深刻,是历次灾难报道中没有过的。但是,在众多报道中,一些媒体和记者违背新闻伦理、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巫晓雯 《传媒观察》2004,(10):43-44
进入新世纪,我国喜事连连。2001年,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2002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上海顺利召开;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控,以期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新形势下,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和史颂光是同乡、也是朋友,更是关注和研究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道。近十年来,史颂光的作品我几乎每篇必读,甚至了解其酝酿写作过程。这里结合平常交往中的感受,对其区域经济报道谈点浅见。学者的思维:区域经济报道之根改革开放以来,在宏观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更多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这既有地利条件因素,又有人文观念因素,认知一个地区、一个区域,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创新意识。史颂光作为一名记者,较早地认识到区域经济研究对区域报道的重要性,既是一个早觉者,又是一个先行者。20世纪9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