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学生记者队伍,这既是办好校报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运用 SWOT 原则,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析了学生记者能力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科学管理,提高校报学生记者能力的培养措施:规范制度,全面优化组织结构;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水平;以学生为本,创新记者团管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报编辑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着校报质量的提升。目前高校校报编辑队伍职业素养状况并不十分理想。要把校报办好,高校校报编辑应具备五方面的职业素养:较强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教育理论修养、良好的新闻传播认识和较强的新闻采编能力、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高校校报编辑的职业素养,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闻传播手段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高校校报的发展出现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在这一形势之下,高校校报采编人员需要在对校园资源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加强对新闻的策划,及时更新校报的传播内容,并促进校报和校园网络的结合,从而充分挖掘和强化校报的独有优势。文章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发展态势的分析,总结了校报对高校新闻宣传的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发展之路进行了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4.
校报作为高校宣传的主要阵地之一,在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校园内占据的媒体地位毋庸置疑。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高校校内的渗入,对校报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校报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成为了高校教育研究的重点议题。本文在对新媒体特性及优势作出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并重点就高校应对新媒体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晓青 《今传媒》2012,(5):125-126
校报作为纸质媒体中特殊的一级,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媒体变革越来越快,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校报该怎样做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已经成为高校校报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了。本文重点从校报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这一角度探讨高校校报的发展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6.
以市场报理念打造新型高校校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报自1998年纳入国家出版系统以来,进入了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成为我国新闻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校报也是反映和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舆论阵地。但是目前,由于很多高校校报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如果我们能够把成功市场报的办报理念,运用到高校校报上,无疑将会在提高校报影响、强化校报传播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一、高校校报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出版周期的限制,高校校报的新闻特征不突出,刊登的新闻经常都是过了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的“旧闻”。而且,由于存在着写作方式陈…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报是各高校的主流媒体,承担着新闻宣传与教育育人的工作,其地位在各高校的发展中是不可撼动的。然而,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给校报带来了不可阻挡的冲击,高校校报若想继续生存、发展,必须予以重视。本文将从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困境分析、路径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尧 《采.写.编》2023,(8):98-100
全媒体时代强化采编人员综合素质培育是高校校报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与有益探索。全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采编人员队伍以非专业人才为主、采编人员的采编能力较为单一、采编人员重视内容的专业性但忽视时效性是高校校报面临的基本现状,由此使得高校校报采编人员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着传播理念滞后、采编能力较弱、新闻时效不足三大问题。鉴于此,高校校报采编人员要加速转型发展,要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基础,做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用心做好正面宣传;要以提高综合采编能力为核心,提高基础采编能力和提高融媒体采编技能并重;要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为补充,全面发挥信息化时代的数据资源作用,多管齐下,全面推动高校校报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洪波 《今传媒》2011,19(2):119-120
许多高校校报编辑部结合自身实际,在对学生通讯员的选拔与培养上,都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学生通讯员一般在大一、大二,刚刚熟悉新闻采写工作,在校大三、大四就要准备考研或找工作,所以,校报通讯员队伍的选拔与培养十分重要。高校校报编辑部要着重培养学生通讯员骨干,以骨干带领众多通讯员,以校报全体通讯员带动各自班级学生为校报写稿、组稿,并逐渐形成一个"传、帮、带"的制度,让每个通讯员在临毕业前,都带出几名新通讯员。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通讯员队伍的集体成长与交替。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地方党报、行业报和市场化媒体,高校校报除了履行党报的一般职能外,它还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特点,拓展和加强自身育人功能,以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本丈认为应该以加强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强化对学生报道为着力点和主要手段,进一步发挥校报这个高校内意识形态主阵地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优势,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许志强 《新闻世界》2013,(12):160-161
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信息量大,对外开放程度高,事件反应敏感。高校校报肩负着高校思想政治宣传与人才培养的重任。在当下新媒体日益发达的背景下,改革与创新高校校报有利于高校的思想精神文明建设与人才培养。而要做好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则不能忽视学生记者所起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学生记者队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凭借着立体化传播、互动性好、容量大、时效性强等优势,给高校校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冲击了其在校园的主流媒体地位。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校校报必须重新找准自身定位,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找到适合高校校报的创新转型之路,从而实现新的发展与突破,对其主流媒体地位进行巩固与加强,为我国高校校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虞晨洁 《出版广角》2019,(13):55-57
融媒体时代,高校校报亟须转型和创新.本研究在分析高校校报现状、探讨其独特优势及角色定位的基础上,从"理念转型""内容转型""版面转型""管理转型"四方面提出了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校报转型发展的思路,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校报姓校"的特质决定了高校校报的定位和优势,也决定了校报的局限。校报的创新发展不能套用普通大报的做法,要从校报的特点出发,在办报理念、报纸内容、报纸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而办好专刊、专题、专栏是校报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钧 《当代传播》2002,(3):37-39
作为无产阶级新闻报最初的萌芽,高校校报是中国党报群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主流党报进行新一轮改革、走入资本运营阶段的时候,高校校报的前行却举步维艰。目前全国校报已于逾800多家。这些根植于高等院校的报纸,在面对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从实际出发,下大力气提升报纸质量、满足高校受众需求是当前开创中国高校校报工作新局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试就校报的历史、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等方面引出对校报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耿宝福  王茹 《青年记者》2007,(18):42-43
目前,高校校报35岁以下的青年编辑记者是校报编辑队伍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许多高校报社,青年编辑记者数量占到报社工作人员的一半以上,他们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高校校报采编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高校校报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校报界中老编辑人员相比,青年编辑记者中普遍存在的"五重五轻"思想问题相对突出。因此,客观深入地研究高校校报青年编辑记者的思想问题,着力改善他们的思想状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新时期办好高校校报,更好地为高校办学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校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读者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看到,作为一张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新闻纸,高校校报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高校校报的编辑都集采、编、校、发(发行)于一身,  相似文献   

18.
王诗根  王迅 《新闻世界》2010,(6):236-237
本文描述了安徽高校校报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校校报在推动高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的积极贡献。指出了安徽高校校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对加强和改进安徽高校校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校报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第一份高校校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创办的《北洋大学季刊》问世以来,我国高校校报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据了解,目前全国千余所高校80%以上都创办了自己的校报,校报编辑队伍达3000多人,每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年发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报作为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部门的机关报,是高校中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校园媒体,担负着促进高校改革、建设、发展和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承担着引导舆论、传递信息的重要使命。校报在高校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副刊作为校报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