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媒体领域推进云平台建设势在必行近年来,云技术作为新诞生的IT业新秀持续升温,以令人瞠目结舌的不可阻挡之势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带来了全新的技术理念和技术革命。Google、Amazon、IBM和微软IT等商业巨头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动着云技术和云产品的普及。  相似文献   

2.
作为云计算在传媒领域中的主要应用技术体系,云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对文字、图片、音视频数据等媒体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海量存储和数据共享,以开放化、智能化为特征,为用户提供融合广播电视、互联网、视频互动以及开放的视频增值业务等全业务服务的安全可控数字媒体。本文分析了云媒体的技术架构,详细阐述了云媒体架构的模块及其功能,并探讨了广电行业在云媒体技术推动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12,(22):25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近些年,传媒出版行业正在经历由技术驱动带来的重大变革,面临新媒体、社会化媒体冲击,以及体制和经营转型的关键阶段,专业机构的相关研究显的尤为重要。方正电子"传媒IT趋势与应用研究中心"与国际著名分析机构(如:Gartner、IFRA、PIRA)合作,力图为国内媒体发展和IT信息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近日,在2012年中国新闻技联学术年会上,方正电子"传媒IT趋势与应用研究中心"推出了中心的研究成果。"传媒IT趋势与应用研究中心"是方正电子重要研究机构,主要围绕传媒出版领域的行业发展趋势、新兴IT技术、商业模式和新应用等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方正电子")与IBM近日携手举办"媒体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交流会",与业界探讨未来传媒出版行业的IT发展趋势及相关power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实践,共同为打造智慧媒体提供助力。方正电子是传媒行业领先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和行业咨询专家,率先在报业、出版等传媒单位提出媒体云基础架构,推动虚拟化云计算在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08,(7):30-3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媒体形态,并日渐受到业内专家和相关企业的重点关注。目前,国内国际传统意义上的通信行业、广电行业、IT行业以及媒体行业的许多大企业纷纷向新媒体领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人、企业家投身到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之中,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深刻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科技》2012,(11):60-60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方正电子”)与IBM近日携手举办“媒体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交流会”,与业界探讨未来传媒出版行业的IT发展趋势及相关power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实践,共同为打造智慧媒体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传统的各大经管类院校IT环境与资源利用发展模式,以及现有模式存在的烟筒式发展、资源利用、管理维护的短板,提出以VMWARE虚拟化服务体系架构、联想云终端和幻影桌面云技术模式构建新型实验教学支撑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生产行业中,媒体单位是属于比较早将IT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因此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已经深入到媒体受众的最小单位,涉及到了每个家庭、每个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从媒体自身来看,对生产系统、发布手段等进行技术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毋庸置疑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9.
刘正宏  肖永生 《传媒》2019,(12):75-78
随着IT技术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新时期“万物皆媒”的环境已经形成,而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本文重点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应用及其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冲击,从全球视角展望了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数字媒体行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云技术催生了云报道、云采集、云制作、云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信息采集、制作和传播的原有样式,为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方案,也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社会关系,成为当下社会新的景观。媒体在获得云技术赋能的同时,应理性面对困难与挑战,通过在技术、内容、表达等层面的把关,提升云报道的质量和效果,使云传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中国IT业的发展,为IT媒体的繁荣提供了最好的温床.目前,国内专业IT传媒逾百家.同时,几乎所有的大众报刊均开设了有关电话与网络的专版.大众媒体的IT版发展不容忽视.与专业媒体相比,大众媒体发行量大,读者面广,因此大众媒体IT版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但大众媒体IT版创办时间相对较短,其发展前景以及如何办出特色都是媒体从业人员亟需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依托5G+4K/8K+AI技术重构媒体制播流程,以云采访、云录制、云直播、云发布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形成全媒体、全方位、全覆盖的信息传播形态,实现效果最大化,扩充内涵、拓宽渠道、丰富样态,对云传播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和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云"产品。  相似文献   

13.
蒋佶成 《新闻界》2012,(8):50-54
本文分析了IT行业正在试行的“四屏一云”战略,提出手机媒体产业“先横向融合,后纵向发展”的理念,通过将各个移动媒体数据终端同步化和兼容化,将移动媒体终端真正捆绑在一起,进行纵向产业发展,让手机媒体作为“四屏一云”战略的突破口,使移动媒体产业能够全面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家东 《新闻记者》2023,(10):57-68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技术被寄予厚望。以云平台为代表的技术基础设施被认为能改变县级媒体所面临的困境,从而赋能媒体融合转型发展。这些话语呈现出技术赋能的迷思特征。本文通过基础设施研究的路径,基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审视当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基础设施问题,以揭开技术迷思的黑箱。研究发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以云平台为代表的广播电视技术系统,以及以手机、短视频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技术系统,二者深度互嵌在一起,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基础设施。这一基础设施又是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嵌。这种多层面的、互嵌的基础设施不是先验的存在,而是与正式结构协商的本地实践,正是这一本地实践使技术赋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近日,被业界称为国内第一个投入商用的服务云,也是国内首个由软件园区建设运营的全业务IT公有云"浦软汇智IT服务云"在上海浦东软件园正式上线。该服务云将向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完整开发平台、应用软件定购等云计算服务,  相似文献   

16.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78-81
对于产品技术的报道.是任何一本与IT相关的媒体所不能回避的内容。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共性,也使得所有IT媒体的产品编辑陷入一个苦不堪言的局面。同样的IT产品,采用何种角度才能够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7.
技术是媒体融合之根基,媒体云是媒体融合之最强大脑。本文通过分析交汇云技术赋能的原因,以及技术赋能给交汇云带来的机遇,讨论了失去技术赋能的交汇云将面临的诸多困难,结合交汇云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IT评论异军突起,在IT报道中占有很重的份量。IT专业媒体中固定的评论性栏目就有5个之多,不定期的深度报道和产业观察每期都有,最多时占到了全部报道1/4以上的篇幅,这还不包括以“随笔”、“采访手记”等形式出现的短评。大众媒体和经济类报刊中,IT评论电随处可见,不少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纷纷开辟IT版面,推出IT评论栏目。各新闻类门户类网站中,IT评论同样成了当家产品,辟有IT评论专区或lT论坛、IT焦点专题。在此过程中,还形成了一个数目越滚越大的IT评论员群体,他们中不仅有记者,还有企业经理人、技术专家、哲学社会科学界人士,有的在整个经济新闻界都有相当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报业向新媒体、全媒体转型脚步的不断加快,IT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加速向前发展,并且要适应伴随着新媒体而产生的新应用的快速部署及迅速转变,因此媒体行业对IT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才能跟上媒体转型的脚步,IT基础建设不可小觑。这些新变化对媒体行业的IT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媒体行业的IT信息技术管理者,要利用好新技术,为媒体转型发展创造坚实的IT信息基石。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虚拟化技术日渐成熟,逐步被各行业IT基础建设所采用;云计算也不再是漂在空中的浮云,已经开始凝结成雨,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吸收界定为IT技术在组织活动、业务流程中内化与融合程度,是研究企业利用IT技术投资获得商业价值这一因果关系链中的重要理论概念.本文以结构化理论中"结构-行为-结果"的分析思路,构建IT协调机制、知识整合活动与信息技术吸收之间关系模型,其中前两者分别对应了组织、个体层面因素.之后,运用问卷调查、结构方程等方法对于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层面因素-知识整合活动会直接影响企业IT技术吸收程度;在组织层面因素方面,高层正式IT协调、中层正式IT协调以知识整合活动为完全中介变量进而影响企业IT技术吸收;中层非正式IT协调既以知识整合活动为部分中介变量,同时直接影响企业IT技术吸收;此外,高层非正式IT协调对于信息技术吸收影响并未获得实证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