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阳 《今传媒》2021,29(4):91-93
张艺谋导演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处于中间枢纽的张艺谋以解码者和编码者双重身份完成了小说文本文字符号向电影视觉符号转化的跨文化创造。从小说中江南后花园知识女性的颓靡到电影中北方高门大院女性的挣扎,从小说中井边紫藤花的盛开到电影中红灯笼的高挂,笔者将以传播学的解码、编码视角拓宽影视改编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身为第五代导演的张艺谋极其善用色彩丰富画面内涵,且忠爱于红色。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举例分析红色在影片中的运用并找出其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和渲染情境的功能价值。后将借用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概念,试对比分析红色在两部作品中的隐喻异同。  相似文献   

3.
王祎颜 《新闻世界》2014,(9):247-249
尼采在《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中说到:"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是具有一个意义的多元,一个战争和一个和平,一群家畜和一个牧人。"《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电影。本文将从肉体理性的多面即——多元的意义,战争与和平,家畜和牧人方面并从封建势力的代表陈佐千即"火",弱势女性的代表颂莲即"水",以及火为了防备水而筑井即陈府残忍的家规,探析小说与电影中命运相同而性格不同的两个颂莲形象。  相似文献   

4.
尼采在《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中说到:"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是具有一个意义的多元,一个战争和一个和平,一群家畜和一个牧人。"《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电影。本文将从肉体理性的多面即——多元的意义,战争与和平,家畜和牧人方面并从封建势力的代表陈佐千即"火",弱势女性的代表颂莲即"水",以及火为了防备水而筑井即陈府残忍的家规,探析小说与电影中命运相同而性格不同的两个颂莲形象。  相似文献   

5.
电影《秋喜》的疍家民俗元素,在电影的视觉表达和内涵构筑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价值提升的可能.疍家民俗在影片的叙事空间构建、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具有上的推动作用;疍家民俗提升了影片的深层表现空间,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6.
《岁朝图》作为中式春节的必修之课,受到许多绘画大师的推崇。其代表作辞旧迎新之象,引领人民走向崭新生活。本文以《岁朝图》构图元素来探讨作画之时的民俗风情,也借此追溯旧时民间风俗,旧时百姓生活愿景,探讨其间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电影《鲜花》是近年来少有的几部出色的民族题材的电影,影片在音乐、主角身份的变化、矛盾的设定与故事情节的设计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强春 《声屏世界》2011,(10):33-34
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梦工厂出品的数字电影《功夫熊猫》,2008年上映后受到全球观众热烈追捧。究其原因,是由于这部影片利用数字电影技术,将中国文化与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完美结合起来,运用精美绝伦的数字技术将中国文化自然地表现在电影的人物、对白、动作、音乐和场景之中。  相似文献   

9.
青春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题材,在中国电影中有着广大市场。2010年后,大量国产青春电影面世,其中,由张一白所执导的《匆匆那年》也有不俗成绩。与此同时,与该部电影相关的流行歌曲也为广大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本文将目光投向这些歌曲,浅析电影《匆匆那年》中流行歌曲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肖舟 《视听界》2012,(3):105-106
长久以来,主旋律电影大多叫好不叫座,而电影《秋之白华》不仅打出了一张常州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名片,也实现厂主旋律影片在艺术化和市场化的全方位突破。这部主旋律影片呈现的是一条“主旋律题材,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以人性牌、偶像牌、编导牌、献礼牌组合出击,让主旋律电影更贴近时代变迁和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11.
张清 《新闻世界》2014,(9):199-200
主旋律电影在重建社会道德体系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对主旋律电影与道德榜样关系进行阐释;立足电影《杨善洲》对道德榜样塑造中文化元素所起作用进行分析和批判,对在以后主旋律影片中当合理的使用中国文化元素将道德榜样平民化、草根化,起到教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最能透视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中国和美国电影都频频融入对方文化,形成了中美电影独特的“文化交融”景观.研究发现,在中美电影的文化交融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两国对异质文化的误读现象:美方电影中常出现对中国深层文化的有意识误读,即运用美国文化的符码系统来编码中国的文化符号,其实质表达的是美国文化的精神意涵;而中方电影面对美国强势文化的单向灌输,渴望在文化的交融中展示中国文化,却容易出现扭曲自身文化、误读美国文化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3.
庙会,俗称庙市,它往往与佛教、道教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清代庙会,最富有北京的民俗特色。北京的庙会民俗在《雪桥诗话》是如何体现的呢?《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如何解读的呢?一、《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电影《花木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花木兰>以中国传统故事中的花木兰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传奇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保卫国家的故事.这部电影以花木兰这个女性形象为整部电影的重心,将其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体,并对其心理情感和社会生活状况做了深层次、多样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15.
陈闯 《出版广角》2016,(22):66-68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从主题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到色彩设计都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动画学派”.当下,在中国动画面临外国动画不断冲击的背景下,发掘中国文化元素,传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片成为我们振兴国产动画事业的必由之路.《大鱼海棠》作为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在发掘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上取得了成功,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古代女子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沙场数十年的故事自南北朝便代代相传.1997年迪士尼公司以此素材拍摄电影,美国版花木兰从此走向国际.2009年香港导演携手著名演员赵薇还原一部更符合史实的花木兰,同样口碑甚好.本文将从二者的对比分析中得出美国电影借助他国故事传播自己文化的结论,采用对比研究方法,进一步指出中国电影该如何有效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作用下的跨文化影视作品也成为文化输送的重要手段之一.除去文化融合及文化传播的优势之外,跨文化电影背后也暴露出了时下跨文化电影背后的两大现象——即"西方配方"下所呈现的二度编码下的文化折扣与文化霸权.本文将以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中...  相似文献   

18.
谢瑾 《传媒》2019,(17):59-6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价值。电影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展现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影具有的虚拟化、影像化特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走出去”也就成为必然,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也就承载了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长城》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该片以中美合作拍摄为模式,位居“2013-2018年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影响力”排行榜首位,获得了国外受众的好感,进一步分析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电影是少数民族电影发展下重要的一支,建国后一直以阶级斗争、民族关系等为主题。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电影业有了新的面貌,一批导演开始跳出政治模式的框架,力求民族电影的多样化发展,从民族文化的本体出发,思考民族生存的困惑,而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中,文化冲突备受关注,《季风中的马》就是这类影片的典型代表,其中,如何与现代汉族文化共存、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态度也成为影片表现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朱贺 《采.写.编》2018,(1):167-168
细节,作为影视叙事策略中的重要元素,在一部作品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影片中的细节叙事既要服从故事情节发展与影片主题,又要符合生活逻辑,用真实的力量感染受众.2017年西班牙悬疑题材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充分运用了人物细节、场景细节、物件细节等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剧情引人入胜的同时,用精密的细节来穿针引线,链接故事的发展,将作品悬疑恐怖的氛围烘托出来,达到了良好的象征与隐喻效果,使观众对该片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