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研究沈从文,更能深入他的精神世界与创作内涵。本文通过解读《边城》,对他提出的“美在生命”命题给予全面的阐发,重点阐述了生命美学观的基本内涵、在创作中的表现以及它的进步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倩龄 《家教世界》2013,(2):150-151
湘西的山,秀拔峻峭;湘西的水,清澈透明。在湘西这个环境中,土生土长的湘西人,性格中既有山的坚实刚强,又有水的柔婉与纯净。这种山水构成了湘西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气质。沈从文不但透视了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更加透彻的认识到这片原始空间的生命力.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是人性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首不老的情歌,是一段美丽的往事。此作品不但为读者展示了湘西世界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还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追求、社会理想以及他重塑民族性格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沈从从湘西社会20世纪初叶到抗战时期的历史演变时。提取了原始自由、自在蒙昧、自主自为三种基本的生命形态。笔试从分析中感情觉从在小产中体现出的对“生命形式”的思考及其在湘西审美情态中对生命的追问。  相似文献   

5.
沈从从湘西社会20世纪初叶到抗战时期的历史演变里,提取了原始自由、自在蒙昧、自主自为三种基本的生命形态。笔试从分析中感悟沈从在小说中体现出的对“生命形式”的思考及其在对湘西审美情态中对生命的追问。  相似文献   

6.
"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贯穿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创作中。这些作品,热情赞美生命的健康与雄强,憧憬生命的淳朴、优美与向善,表现生命的沉迷和人性苏醒,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缤纷璀璨的风景线。它不在于给文坛留下多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在于凸显一种真实自然、健康雄强的精神气质,表征一种淳朴率真的文化形态和生命力量。沈从文歌唱生命的庄严和美,说到底还是为了"燃起这个民族被权势萎缩了的情感,和财富压瘪扭曲了的理性"。  相似文献   

7.
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转型力作《左右》,以沉稳的叙事风格打破了当下由于对现实的功利性关注而缺乏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冷静思考所带来的困境。透过影片可以看到一种崭新的视角:自觉引导人们从精神性的存在层面重新审视生命存在的特殊意义,通过对爱的深刻感知,最终完成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回归,从而为生命存在找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8.
从《边城》看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其代表作《边城》以湘西社会生活为题村,充满了独特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浓郁的抒情色彩。“浓厚的乡土气息”、“写实”“叙梦”的有机结合和独特的人物心理刻画,构成了沈从文艺术上浪漫主义的、回荡着水一样柔情的、充满着牧歌情调的艺术风格,为五四以来的乡土文学创作开拓了新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 《中文自修》2005,(7):116-117
什么是沈从文的宗教意识,沈从文的上帝,沈从文的哲学的核心?——美。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边城》主旨的探讨,论者很少从《题记》的角度进入,谈及沈从文的创作观,特别是生命观时,论者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缺陷。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是从题记和文本内容探讨作品的主旨:爱和死亡;其二是阐述沈从文的创作观,主要围绕创作观的核心问题:为何要创作的问题。沈从文的创作是为了生命。生命以三种形态展开:健康的生命,自由的生命,审美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李莎 《现代语文》2008,(5):41-43
<边城>是一部乡土抒情式的带有悲悯感的长篇小说.本文先对文本中所体现的"悲"与"美"进行探究,分别从"人与自然之纯美"、"女性之悲美"、"死亡之凄美"这三方面着手.然后,再透过"悲美"思索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分别从"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的终极指归"来说明生命美学观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在以湘西为背景的文学创作中,塑造了一群粗犷而真诚、硬朗而乐观的湘西水手形象。他们在急流险滩当中勇敢地拼搏着自己整个的一生,他们在往返奔波的闲暇之余真诚而且朴素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感情,这一切,都突显了他们在悲  相似文献   

13.
14.
金玟京 《现代语文》2008,(4):123-124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关于生命常识及体验生命活动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其思想,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首次明确提出来的。1968年,他在美国加州创建了“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他在《生命教育》一书中主张,如果我们想要回归人的本质,生命的学习就是返璞归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为世人称道。透过主人公桑提亚哥和鲨鱼的搏斗我们可以看出 ,海明威所歌颂的桑提亚哥精神 ,是一种人类精神。桑提亚哥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顽强坚持奋斗 ,这揭示了人类生命的潜力 ,表现了海明威式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也展示了海明威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湘西"生命世界"是沈从文理想的"精神家园",这种"生命世界"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诗化自然的性爱、未凿无尘的童心是其"常性".然而,湘西"生命世界"在现代文明和自身文化隐痛的"共谋"下,原始、本真的"生命"失去原有的自然品质:人性失衡,诗性消失,由"常"趋"变".在这种"生命"的流向中,沈从文对"精神家园"进行了现代性的思考:重建"失乐"的"桃源",重造理想的民族人格.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沈从文被人们称为“乡土作家”,他曾在“自我评述”中写道:“……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我感情同他们不可分。……对我自己的作晶,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水边人的衰乐故事。”散文《箱子岩》正是作者在1934年怀着浓郁的乡情去湘西作故乡行后写的作品。它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隽秀的故乡山水,古朴的湘西风情和令人惊异的人事变迁。时隔十五年,作者两次游历箱子岩。山水依归,而人事演变,不由得触发了难解的乡愁,引起了无穷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的精神追求和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文化现象.托尔斯泰的思想与创作中包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两个主人公身上体现着作家生命意识的不同方面:安娜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形象;列文是一个探求生命意义,进行社会改良的形象.并且作品中涉及的其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渗透着托尔斯泰强烈的生命意识.在托尔斯泰生命意识的探讨中,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有益成分.并从不同层面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牡丹亭》中,汤显祖通过对女主人公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杜丽娘在本能与理性的挣扎中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经历了由至情生发出来两种生存状态:因情而死,为爱而生。还魂后的杜丽娘更是勇于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追寻生命的价值,大胆捍卫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