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了影响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产业空间聚集度。定义了国家高新区产业空间聚集度的概念。提出了国家高新区产业空间聚集度计算模型。应用模型和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国家高新区的统计数据,计算出53个国家高新区2002-2005年产业空间聚集度。根据53个国家高新区的聚集度计算结果,提出了对国家高新区产业空间聚集发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凯  任晓艳  向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3):448-452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的说法,把产业集群分解成四方面的因素,分别分析它们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并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进行实证分析,讨论这四方面因素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的贡献,指出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未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欧光军  杨青  雷霖 《科研管理》2018,39(8):63-71
集群无论是要素还是结构上都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目前基于资源观的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难以解析集群不同主体间通过协同走向创新生态的本质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依据集群创新生态链属性要求,构建出由以产业链和知识链融合协同为内核的集群创新主体系统、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所组成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生态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选取的56个国家高新区代表进行实证评价,找出影响高新区创新生态能力生成的集群产业创新种群结构效能度、集群知识创新群落协同度、集群开放持续创新度和集群创新链群合作度四个关键生态因子,发现高新区普遍创新生态能力不强,且在创新生态因子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据此制定出打造创新生态型高新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的新疆黑色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慧  张娜娜  刘媛媛 《软科学》2011,25(2):84-88
基于已有的产业集群理论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和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专家意见法构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atlab软件测算出各分指标的权重,将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各因素综合排序,对新疆两大黑色能源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测评,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论表明:在新疆的黑色能源产业集群中,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竞争力远强于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集群无论是要素还是结构上都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目前基于资源观的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难以解析集群不同主体间通过协同走向创新生态的本质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依据集群创新生态链属性要求,构建出由以产业链和知识链融合协同为内核的集群创新主体系统、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所组成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生态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选取的56个国家高新区代表进行实证评价,探析出影响高新区集群创新生态能力生成的集群产业创新种群结构效能度、集群知识创新群落协同度、集群开放持续创新度和集群创新链群合作度四个关键生态因子,发现高新区普遍创新生态能力不强,且在创新生态因子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据此制定出打造创新生态型高新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5年将超过17%,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作用。为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构建载体建设、主体培育、产业创新、园区关联四维度培育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评价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并构建回归模型考察创新型产业集群各维度能力对培育成效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能力呈现非均衡性,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各维度能力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成效。载体建设能力与产业创新能力对集群培育成效影响较显著,强于主体培育能力与园区关联能力。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的识别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产业集群的特征和定义来确定选择产业集群的指标体系,采用权重未知的多目标优选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根据江苏省制造业各产业的综合指数进行排序,了解江苏省制造业有哪些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吕岩威  孙慧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174-178,183
根据产业集群的特征建立产业集群识别的指标体系,运用离差最大化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新疆产业集群的综合指数,并对新疆36个产业进行排序,得出集群水平高和集群水平低的产业。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新疆产业集群进行分类评价,了解各产业在新疆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地位以及各产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识别并选择合适的产业作为产业集群。研究得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两个产业在新疆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其他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子远 《科研管理》2011,32(11):52-58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影响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Tobit回归分析,发现科技投入支出强度等7个变量对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产业集群度、高新区规模等5个变量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这种分析为通过影响相关变量的水平来提高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产业集群总量82%分布在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比重,2014—2021年创新型产业集群从32%上升至47%,国家高新区从33%上升至63%。选取集群与高新区2014—2021年面板数据,探究高企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各维度影响差异。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主导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高端和技术高新、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和规模高效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高端对技术高新、规模高效对技术高新、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影响较显著的高企率区间,依次为47%以上、47%~62%、14%~26%、21%以上;国家高新区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出口高端对规模高效、技术高新对规模高效影响较显著的高企率区间,依次为6%~38%、6%~36%、6%~19%、6%~19%。通过持续提升国家高新区规模高效,可有效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司增绰  曹露玉 《科研管理》2022,43(5):113-120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整体看高新区设立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据高新区所属地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所在地区和高新区自身所处生长周期不同,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发现二线及以下城市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显著,一线城市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没有显著影响;中部地区城市高新区设立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高新区设立不显著;初创期和发展期高新区设立有效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成熟期的效果不显著。因此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因地制宜加强高新区质量建设,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能仅依赖高新区政策,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不断革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创新发展地区间不平衡现象严重。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十年前后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变异系数与自然间断点法刻画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分布图,从时空维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大中型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十年间总提升幅度约为20%,十年后两大产业创新效率均值约为0.7,距高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空间维度来看,四大经济区之间的产业创新效率差异有所减弱,但中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创新发展不均衡;传统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各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变化呈现出东部沿海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高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由纵向上的山西、河南、江西、广东四省与横向上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六省组成的“十”字型分布。  相似文献   

13.
卓乘风  邓峰 《科研管理》2021,42(7):68-76
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设立国家高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并未显著带动地区技术进步;(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设立国家高新区显著吸引了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并未吸引对技术进步具有积极影响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内形成集聚;(3)进一步分析发现,发挥“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是吸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入区、促进地区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且“成本效应”中制造业发展、“生产率效应”中创新人才积累是最为有效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2005~2016年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构建VEC模型进行分析判断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内在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从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层面进行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全国及东部、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却呈现显著抑制作用;(2)人力资本对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显著为正,而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对其呈现抑制作用;(3)技术进步对中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作用显著,对东部地区呈现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体系;强化高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因地制宜实施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全国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1—2010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新绩效,并比较2003年开发区清理前后的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开发区建立初期,地方政府干预对开发区集群的绩效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集中程度与区域创新产出负相关,说明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干预在短期内确实对当地的创新有积极作用,但开发区本身缺乏产业集群机制,对当地创新产出并无正面影响;开发区清理后,产业集中程度与区域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地方政府干预对开发区集群的绩效影响则不显著,说明经过整合,开发区的集聚水平日益提高,而政府的财政干预作用则逐步降低。本文的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开发区创新绩效水平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情况,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9—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测量,并对各行业分析结果进行聚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整体偏低,行业间的差距较为显著,以通信设备制造和化学药品制造为代表的两类行业协同演化水平较高,航天器制造的创新吸收子系统有序度相对较低。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行业协同创新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不断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仇怡  吴建军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38-1346
首先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外贸易情况。以我国1998-2007年间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行业集中度和HHI指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及其各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并检验了高技术产业的国际贸易、产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区域集中特征,产业集聚度逐年增强,不断增长的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产业集聚,同时提高了当地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边云  马力  王燕燕 《科技与管理》2009,11(4):33-35,39
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动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环境3个层次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