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正向技术学习失败与逆向技术学习成功的经济学分析表明,学习成本决定技术学习的有效路径;分阶段渐进式学习成本之和小于一次性学习的总成本;社会有没有承担必要的学习成本,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学习的整体状况;而成功学习的技术跨度,则取决于特定环境下企业与社会所能承担的学习成本大小。  相似文献   

2.
彩电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中国彩电产业技术学习过程的案例研究,提出了技术学习过程的新模式"技术引进-生产能力-创新能力".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彩电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分四个阶段,综述了彩电产业的阶段性技术学习特点;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启示,给出了一个新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学习过程模式.通过彩电产业技术学习过程的研究,我们所能够得到的启示是1.了解产业技术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及其特点,是政府干预产业技术发展和制订激励产业创新政策的先决条件;2.政府干预和激励引进型产业的技术发展,其理论根据应是"技术引进--生产能力--创新能力"模式,而不是"引进、消化和创新"模式;3.系统性是创新的本质;4.创新是竞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光纤光缆产业是有着光明市场前景的重要产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光纤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通信传输介质。光纤光缆技术是一项不断发展的技术,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光纤光缆产业对于保证我国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谈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期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在制造、施工及维护技术上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期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在制造、施工及维护技术上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近期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在制造、施工及维护技术上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光纤光缆产业对于保证我国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简要谈一些光缆及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主要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众多研究表明,技术学习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广东东莞和浙江台州两地的产业集群调查为基础,验证了现阶段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学习的主要对象是产业集群以外的企业及机构,并进一步分析了对外技术学习的成员、途径和成果,还调查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外技术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技术学习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学习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并产生一定的学习费用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假设。学习成本是决定技术学习能否成功的内在基础性因素。技术学习的企业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积累和投入的不足直接表现为企业技术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欠缺,从而构成技术学习的巨大障碍。企业原有技术基础、技术知识的表现形式、技术交易费用、技术的潜在市场价值,以及技术学习战略与学习过程组织管理的有效性等,是影响企业技术学习成本的主要因素。从学习成本的视角考察影响技术学习的各种要素及其作用方式,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决定技术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内在原因,全面把握技术学习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张冬梅  史雅楠  徐雨森 《科研管理》2019,40(11):123-133
通过对两家后发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创新追赶历程的探索性案例分析,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发现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呈现“序贯性”特征,企业创新追赶过程中需要科学依循技术能力的序贯性。二是发现组织学习和资源治理作为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行动,随着追赶过程的深入也呈现序贯性的演进。三是发现技术(工程)科学知识的掌控是复杂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技术能力向高端演进的关键因素,对其的关注应贯穿技术能力提升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郭京京 《科研管理》2014,35(11):35-43
通过四家产业集群企业的案例研究,本文考察了技术学习惯例在外部知识获取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学习惯例强度在深度优先的外部知识获取策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中起中介作用,技术学习惯例多样性在广度优先的外部知识获取策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中起中介作用。论文工作深化了对产业集群企业内部技术学习行为和创新过程的理解,拓展了组织惯例领域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技术学习的模式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赵晓庆 《科研管理》2003,24(3):39-44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技术能力演化为基本框架,将西方学者有关知识管理与学习的理论与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践结合起来,提出我国企业技术能力积累的基本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两家后发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创新追赶历程的探索性案例分析,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发现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呈现“序贯性”特征,企业创新追赶过程中需要科学依循技术能力的序贯性。二是发现组织学习和资源治理作为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行动,随着追赶过程的深入也呈现序贯性的演进。三是发现技术(工程)科学知识的掌控是复杂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技术能力向高端演进的关键因素,对其的关注应贯穿技术能力提升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技术学习过程与技术创新政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赵兰香 《科研管理》1999,20(6):8-14
中国技术创新整体水平发展速度缓慢、企业对国外技术依赖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技术学习过程的不完整。为此,必须在产业层次上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导向,加强两类产业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特别要根据国家技术进步的不同阶段,有侧重地鼓励不同类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学术创业的涌现是大学基础研究向工业技术领域扩张的必然结果,现已成为发达国家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然而,现有研究普遍将学术创业实验室端的技术学习视为技术学习的全部,未能绘制学术创业技术学习的内在机制和总廓。文章通过对学术创业的技术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学术创业的技术学习系统由实验室端的“干中学”学习子系统和用户端的“用中学”学习子系统构成,两个子系统各不相同、互为补充且互不替代,共同构成循环反馈的创新迭代机制;并且,学术创业团队主导并管控“用中学”子系统将有效提高创新迭代效率,政府有目标、有组织的供给新技术场景有力推进学术创业团队打通自主创新链路。  相似文献   

18.
刘磊  刘晓宁 《科研管理》2018,39(8):34-42
本文利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制造业总体及16个细分行业1992-2012年的国内技术含量和垂直专业化指数,结果表明 国内技术含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垂直专业化指数不断提高,制造业融入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进一步利用系统GMM实证分析了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国内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进口贸易能够有效促进 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并且国内自主研发的作用要大于其他几个变量。(2)过度嵌入垂直专业化会造成“低端锁定”效应,不利于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3)强大的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的促进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数字创新颠覆了传统创新管理理论,然而目前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复杂机理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技术创新,对实现制造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黑箱”进行探究,以丰富数字创新理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界定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赋能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对创新主体、过程以及结果赋能;(2)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型;(3)提炼出三条路径及其选择机制,即以技术整合为中心的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以产品智能化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路径和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两端创新路径,从而为数字技术赋能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