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在阅读作品时,要对作品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底蕴处、精妙处进行品味、玩赏.对那隐含在语言深层的用意仔细揣摩.并进行逻辑思维.进而辨得曲直是非,理解其内涵、主旨。学生若具有了领悟能力.教师则可以不必喋喋不休地分析、挖掘,学生自可获取深层的知识。教学中。要重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悟性培养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悟性是生动地、直观地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思维分析,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思维活动,即人的领悟能力.学贵有悟,领悟是学习的高境界.教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悟性——一教就懂,一懂就通,一通就能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能“心到”、“开窍”.而现实往往很难如愿,数学教师对此的感受更深切.学生若具有了较强的领悟能力,教师则毋需喋喋不休地分析、挖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比较、分析、概括,进而获取更深层次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并发挥出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悟性”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悟性”是学习的源泉,它可以使你更加有兴趣地、更加深刻广泛地探求知识。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文字表达内容,有时“拙辞或孕于巧义,庸词或萌于新意”,有时表里不一、上下各异。其实,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藏锋不露”,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语文教学实践中,虽然有不少关于“悟性”的学说,但大多只能解释为十分有限的感性经验,对这些学说还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柱和实践指导,也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概述了悟性的理论渊源,着重分析了悟性的定义、特征和悟性培养的策略,用以指导当今的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是渴求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人才的时代。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把新《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让语文教学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情悟”、“神悟”、“突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悟性是什么?目前并没有—个统一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范敬宜认为,所谓悟陛是指—个人学养、智慧、感觉、实践的综合体,是一种人本精神,是一种善于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融合贯通的思考和认知的能力,也是不断地对自身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和理论升华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杨皓 《甘肃教育》2013,(23):60-60
“悟性”的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悟性还包括人对事物、现象独有的体会方式和新的发现。悟性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是创造的直接动力和根本原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8.
柏云 《现代语文》2014,(2):63-65
《语文课程标准》和众多语文教育教学专家都认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应人文性:就有了语文的情感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相似文献   

9.
10.
从美学的角度讲,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会审美,也就谈不上创造美,具有同样知识容量和生活经验的学生却不能感受美,症结在于其缺乏审美的悟性,文章着重阐释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悟性的具体策略,并指出了悟性与禅悟,悟性与灵感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写字教学本应得到却远远没有得到同阅读、写作教学相当的重视,学校相应的写字教学的研究缺失,使其很难走出机械乏味的深谷。写字教学需要培育的是"悟性",这是掌握技巧形成能力的根源。注重写字悟性的培养,离不开多读、善思、勤练、兴趣。教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并智慧地以"悟性"为牵引,实施写字教学。  相似文献   

12.
悟性是指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悟性首先是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语义的丰富性、变化性、发展性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这决定了学生悟性培养的必要性.其次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发展的要求.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教”,使学生能自行“学”,“教”是为了“不教”.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语文素质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个性特点和思维的独特性,更灵活更有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即悟性).最后是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体”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悟性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实现“生命体”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军 《考试周刊》2008,(51):51-51
悟性是人们在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洞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则通过创设情景,设疑释疑;利用直觉洞察问题的本质;类比联想;转换思维角度等方法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悟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习的“悟性”,究其实质就是对诗文或客观的景物或人事的理解能力。多年来我们在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提倡语文的四大能力结构:听、说、读、写。而这四种能力的高低又与悟性的有无乃至多寡直接相关,而悟性是听写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高效意会”和“有效言传”能力。这里所说的“高效意会”,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悟性”。所谓“意会”,就是要“据言得意”。“悟”,是阅读中的心理现象。而这种阅读中的心理现象,常诉诸于对言语的感悟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阅读,就是“意会”和“言传”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李玲 《教师》2011,(15):28-28
佛家"悟性"培养对于语文学习亦有重要借鉴意义,培养悟性,决不可给学生吃现成饭,给现成答案,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充分阅读是"悟性"培养的基础,点拨启发是"悟性"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佛家悟性培养对于语文学习亦有重要借鉴意义,培养悟性,决不可给学生吃现成饭,给现成答案,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充分阅读是悟性培养的基础,点拨启发是悟性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马文博 《甘肃教育》2011,(19):89-89
“悟性”的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悟性还包括人对事物、现象独有的体会方式和新的发现。悟性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是创造的直接动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9.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读书人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旧时指知识分子;士人”,在我看采,凡终身喜欢读书,并能从中受益的人,就可以叫读书人。也就是说,哪一天,你能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精神的快乐,成为了一种生命的需要,那你就已真正地登入了读书人的股堂。  相似文献   

20.
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时常常会发现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学起来如行云流水,灵台通透,一点就明;还有一些学生则如老妪拾物,拖沓迟缓,又似一山蔽日,视而非见。这种学习效果上的云泥之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悟性。北宋大儒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南宋诗论家严羽亦认为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那么什么是悟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