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4页~第5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54~55。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例题与"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乘法分配律。2.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体验,在分析、概括中明晰,逐步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符号化表达。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资源1.出示例题。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默读一下插图中的文字。师生共同审题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学生的板演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1.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教材第64——66页的例6、例7及练习十四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并能灵活运用。2.培养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逆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各色小木块若干。【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让知识在顺向中迁移。1.口算(先说一说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相关问题. 2.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和分析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性与简洁性。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复习旧知,铺垫引路1.首先,我们一起进行课前检测。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页的例题和第55页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等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通过变换、联想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1)经历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自主感悟、理解和归纳乘法分配律。(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江西教育》2012,(11):18-19
<正>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教学目标:1.经历提出猜想、验证规律的探索与发现过程,通过类比、说理、举例论证,总结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2.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理解乘法分配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3.欣赏数学运算的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正>“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之后的又一个运算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乘法分配律较难理解,学生在运用其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乘法的意义出发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机械模仿。因此,怎样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将是我们教研团队研讨时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中的“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并能灵活运用。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乘法分配规律的应用和逆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各色小木块若干。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让知识在顺向中迁移1.口算。(先说一说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便,然后再口算。)25×47×4125×562.计算。(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得数相同的就用等号连起来。)(1)(6 4)…  相似文献   

13.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其意义的理解及灵活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诸如课堂上学生既观察、比较,又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可在练习中,学生依然频频出错的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只重视乘法分配律的“形”,而忽视了乘法分配律的“魂”.事实上,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和应用.那么,教师应如何揭示这一“灵魂”,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8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用语言和字母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2.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迁移运算律的研究过程,体会归纳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并独立完成乘法分配律的探究。3.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坚持善于发现和敢于验证的理性精神,具备思维缜密和有理有据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5.
“乘法分配律”作为一种数学模型,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真正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教材定律“原型”的挖掘,要强化并设计学生所需要的“活动经验”渗透.如果我们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之前能够时教材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以让活动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并在实际教学中提早形成定律的模型,适当提前定律教学的话,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  相似文献   

17.
乘法分配律(教材第68—69页例5)第1课时,新授课。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章节,乘法分配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同于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这些定律之前已通过大量的运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对这些定律的学习只是从理性上认识深化,因此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乘法分配律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运用定律进行初步的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尝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  相似文献   

19.
一、测评缘由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相似文献   

20.
对于"乘法分配律",学生能熟记公式,但却会滥用或误用。通过强化乘法分配律的现实意义,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抽象过程,能使学生真正明白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