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价值与魅力,这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带来了重要机遇.而结合抗疫背景,采取为大学生对比中西抗疫实践及成效,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阐明伟大"抗疫精神",将抗疫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推进思政课创新,是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与参与.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本就是共通的,人类命运本就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各国的疫情应对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类命运发展课.在全球化浪潮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逐渐被教育界所接受,学校理应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教师也要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主要、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次重大疫病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推动人们不惧艰险、一往无前的强大动力。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加强“抗疫”题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内涵、情感、文化和行为导入,有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涵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淬炼其众志成城、“抗疫”必胜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5.
6.
7.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教育受到严峻挑战。为了抗击疫情、缓解冲击、重建疫情后的世界教育、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多个国际组织呼吁各国提供教育国际公共产品。通过回溯"公共产品"概念的出现与形成,梳理"国际公共产品"理念的发展,探讨国际公共产品对全球治理的价值,分析国际公共产品的类型,尝试对教育国际公共产品进行分层分类。此外,通过检视中国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所做的努力,向中国比较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共同奋斗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多国持续蔓延,本校中有一批特殊的国际学生近期内无法返校,无法进行"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线下实验.因此,"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引入自创的四步教学法,包括实验引入、仿真分析、"沉浸型交互式"实验、实验总结四个环节,将整个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着重打造"沉浸型交互式"实验,旨在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疫情发生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在国内外抗疫实践中展现出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抗疫形象。而西方国家却沿袭长久以来的话语霸权,将公共卫生危机政治化,借疫情对中国发动话语攻势,加之西方国家自身抗疫不力,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遏制中国发展,对中国的抗疫形象进行歪曲污蔑、肆意抹黑。为有效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传递真实的中国抗疫形象,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关切,主动发声。发动除官方媒介之外的知识分子及文艺工作者、普通民众、青年群体和第三方等多个主体加入到发声队伍中,以讲好党的抗疫形象为引领,会同其他事件中的中国形象构成联动,发出全球抗疫同声,全面准确讲述中国的真实抗疫故事,有效塑造和传播真实的国家抗疫形象。  相似文献   

10.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的身心、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听从号令,统一行动,再一次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方案。综观中国的抗疫实践,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新时代背景下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就是要及时梳理抗疫教育素材,用时代精神引导青年,用鲜活的抗疫实践教育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通过影响国际格局转换的诸多因素而促使国际格局的加速转换。其基本逻辑在于疫情首先冲击了国际格局转换的经济基础——全球经济体系及其生产和供应链,促使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格局的经济脆弱性尽显;其次促使大国力量对比逐步均衡化,基于各国抗疫能力所显现的软实力影响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推动国际政治博弈日渐显性化、国际抗疫合作两极化,以及全球安全的非传统化。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需要安全的抗疫合作。基于当前新冠疫情对国际格局与全球安全的严重冲击,中美应始终秉持命运共同体意识进行抗疫合作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滨州学院学报》2021,(1):71-76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是一场关乎全局的总体战、阻击战。在这一场总体战、阻击战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其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探索并深刻认识理解重大疫情应对中所蕴含的丰富价值意蕴,对于高校结合疫情防控上好立德树人的生动一课,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成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生源数量锐减,产业亟待复苏,环境与声誉亟须改善,结构有待平衡,《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战略2021-2030》应势出台。该战略提出了推进国际教育的具体路径:推进学生多元组合,发展离岸和在线教育;对接“产-教”和“产-研”,运用和转化研究优势;打通国际学生人际网络,关注学生体验和福祉;保证财政、立法和信息服务支持,加强国际推广宣传。拟通过调整国际教育产品和学生构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结构,对接产业打造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国际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推动国际教育发展的社会共同体,政策引导和保障营造支持国际教育发展的环境。该战略在市场增长、人才竞争、品牌建设、教育治理等方面表现出新突破与新走向。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党领导人民与新冠疫情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同时,也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发展的新高度,通过对抗疫精神的解码与弘扬,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学校育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思政课要以事实为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战中,涌现出许多英勇悲壮、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鲜活素材,也全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强化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6.
话语传播对话语权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国家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而话语权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际竞争的利益问题。在推进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过程中,会面临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主义、自身的传播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话语传播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尊重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话语质量,提高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国话语的传播体系与机制,来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教育援助带来巨大挑战,提出了更现实的要求,同时也为美国扩大教育影响提供了机遇。疫情背景下,美国所坚持的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呈现出如下特征:坚持服务国家利益的战略导向,但针对疫情防控新形势也能够变通其教育援助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对受援国教育发展的指导和干预,并在国际上继续扮演教育援助的领袖角色。未来,美国将加强对多边国际组织的影响,改进远程学习技术,巩固其在教育援助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
任传功 《留学生》2010,(2):35-35
时下如何打造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尤其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重视的内容。因为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以及不断地走向国际,我们需要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刘媛琪  王艳琦 《河南教育》2020,(12):118-120
当下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成为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研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并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霾,使他们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