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间接正犯存在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犯罪人为达到犯罪目的而利用不与自己发生共犯关系的人为中介的不同形式将间接正犯分为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之人实施犯罪、利用精神病人为工具实施犯罪、利用他人无罪过行为实施犯罪、利用他人合不秀故意的工具实施犯罪、利用强制使他人无意志自由实施犯罪等七种类型。这种划分方法,有助于提示间接正犯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我因刑法理论界对犯罪故意的分类有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之说.文中结合案例,以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为切入点,进而对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两个概念从法理上展开分析,论证了这一学理分类所依据的标准本身存在逻辑错误,从而否定了这种分类的科学性以及事后敌意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犯罪故意的分类有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之说。文中结合案例,以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为切入点,进而对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两个概念从法理上展开分析,论证了这一学理分类所依据的标准本身存在逻辑错误,从而否定了这种分类的科学性以及事后故意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环境犯罪的类型和罪过形式是环境刑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很多学者对环境犯罪的类型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标准和理由;对罪过形式的问题,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对于前者,应当以实然的角度出发,按照结果犯、行为犯以及危险犯的标准对罪名进行划分;对于后者,应当对现有的罪过形式进行重构,以期实现我国罪过形式的修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者们对犯罪故意的研究偏向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这一立法分类上,而忽略了确定故意与不确定故意这一学理分类。犯罪故意的学理分类中的不确定故意,具有尚未被挖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确定故意仍建立在行为人明知的基础上,它通常表现为一种间接故意,但也可以是直接故意。根据认识内容和认识程度的不同,不确定故意分为概括故意、未必故意和择一故意。在具体个案中,不确定故意虽然并不能单独认定行为人的犯罪故意,但其与意志因素相结合就可以认定。  相似文献   

6.
笔者运用罪过相关理论对各代表性观点进行比较、评析后,认为非法行医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并且是直接故意,不要求有牟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犯罪的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它由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组成,与直接故意有明显的区别但又是与直接故意相依存的一种特殊形态,刑法上不存在仅由间接故意构成的犯罪。  相似文献   

8.
"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主体不仅想非法取得对他人财物的实际控制,而且还欲对该财物进行自由支配。合同诈骗罪主观故意的内容包括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和无履行合同的诚意,其形态只能是直接故意,不含间接故意。我们应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履约行为等因素来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抢劫致人死亡,是否包括抢劫过程中的故意杀人这一问题,目前在刑法学界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对此,本文认为,既不应一概承认,也不可一概否认。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来分析,抢劫致死,不应该包括抢劫过程中的直接故意杀人,而应该包括抢劫过程中的间接故意杀人。  相似文献   

10.
犯罪的间接故障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险结果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它由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组成,与直接故意有明显的区别但又是与直接故意相依存的一种特殊形态,刑法上不存在仅由间接故障构成的犯罪。  相似文献   

11.
抢夺罪行为人对被害人财产损失既包括直接故意的内容,又包括间接故意的内容。因抢夺致人重伤、死亡的主观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为过失,少数情况下为间接故意。抢夺罪的主观目的中不必加上“数额较大的内容”,这是抢夺罪的主观方面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2.
8月3日 星期一 天,下着蒙蒙的小雨,淅淅沥沥的,空闲的我无聊地看着电视。突然,一只蜻蜓飞进我家,它一定是来躲雨的吧,我想。只见蜻蜓扑扇着翅膀,轻轻地停在电视机上方的墙上。“你不是来躲雨的,而是来陪我的,对吗?”我傻傻地说。蜻蜓好像听瞳了我的话,闪身落在电视机上。我可乐了,站起身,展开手掌,伸向蜻蜓。想不到的是,它在我手指上轻轻一点,弹身悬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宪章》第51条对"武装攻击"的主观要件没有规定,这就给实践带来了不必要的混乱。历史表明,相关的国际习惯法规则可能正在形成之中。动机或目的不属于"武装攻击"的主观要件;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或意外不属于"武装攻击"的主观要件;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属于"武装攻击"的主观要件;但在交战区,交战国对非交战国的第三国的"间接故意"不属于"武装攻击"的主观要件。  相似文献   

14.
传话与流言     
【活动构思】 生活中遇到流言蜚语是很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对处于身心迅速发展而心智还不够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面对流言,有些学生选择不理不睬,有些选择澄清真相,但还有不少学生选择默默地生气,或选择以激烈冲突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后面的这些方式无论对于问题的解决还是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是无益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流言,在流言面前不“迷失自我”。在经过深入的思考之后,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15.
行为人只有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时,才能构成故意犯罪,但理论和实务上对认识因素的内容理解不甚一致,本文认为,犯罪故意中除包含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对象等内容外,还应包括对因果关系、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的认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罪过的实质是行为人对社会价值的敌视、蔑视或者漠视、轻视的态度;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的主观罪过在现实中的展开。对犯罪故意中“明知”的涵义应作实质理解,即是指“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对自己希望或者放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特有的客观性质的明确认识”。明知的内容是行为人对自己意识状态中的行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危害性质(包括行为对象、方法、特定的时间地点、违法性等),行为结果以及行为发展过程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17.
洗钱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妨害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本文着重分析了洗钱罪构成要件的主观方面,并对洗钱罪的故意是仅限于直接故意还是包括间接故意的问题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洗钱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东东枪 《小读者》2013,(10):28-29
陈老师四十四岁那年变成了植物人。吕大夫跟陈老师的爱人黄老师说,不用太难过,只要保证足够的光照、按时浇水、定期修剪,陈老师的生命还能维持很多年。  相似文献   

19.
他,也很重要     
生命中,相遇是一种缘份,一次是碰巧,两次是故意,三次就是命中注定。——题记人们常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幼稚的我们刚刚迈向成熟的瞬间,总会认为,我们还小,等以后再负责任吧!下午的阳光很耀眼,迷茫了所有人的双眼,我独自漫步在大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天地》2011,(4):25-27
我承认,一开始是我戴着有色眼镜看枫。以至于他在日后,总是耿耿于怀,故意和我作对。尽管,他现在已经是我“历时最悠久的一任同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