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再强调科技和教育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始终把它看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础 ,并对此作了系统阐述 ,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科教兴国观。深刻理解和学习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 ,对我们充分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紧迫性、重要性 ,增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自觉性 ,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意义重大而深远。一、不抓科学与教育 ,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把科技和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列为国民经济战略重点 ,并突出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本质、科技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做出了新贡献,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道德的关系,并把它运用于社会主义实际,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周鸿 《教育探索》2002,40(6):7-9
邓小平知识经济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知识经济观的理论基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对知识的经济价值的极力彰显,邓小平减地知识经济价值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和根本任务。在发展生产力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目标与愿望相同,并且都把其作为“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都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解放生产力上,毛泽东侧重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调整,侧重于从革命的角度谈“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则提出“要把解放生产力讲全”,“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观点,从而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生产力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从不相关到弱相关再到相关联,最后到强相关的演进过程,阐明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立足于历史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关系的最新概括。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政策观是毛泽东政策观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主要有:(一)制定政策要坚持实事求是、为人民谋利益、发展生产力三原则;(二)执行政策要发挥干部、群众两个方面的作用,要有创新精神;(三)检验政策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这些观点是邓小平理论在政策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他制定和执行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观。江泽民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着眼点在于其精髓;注重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注重理论创新。江泽民提出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思想是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注重生产力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基本矛盾和生产力本身两方面入手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认为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内涵量增长的关键因素。社会主义社会在全面推进改革的同时,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1.
群众史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群众运动及其规律、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就邓小平教育理论在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第三次复出后的邓小平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现状和日新月异的世界局势,反复强调中国经济要抓住时机,快速发展。他从快速发展的动因、基石、手段、动力、形式等多方面阐述了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形成了完整的科学发展思想,这些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将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为首要内容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根本标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唯物实践观,并结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发展了这种科学实践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个性特色。邓小平的科学实践观对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坚信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在继承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等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认为,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一种是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的革命,一种是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改革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分别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邓小平的革命观实现了革命重心的战略转移,是对传统革命观的超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有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人才培养标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方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进行卓越探索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提出了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解决之后,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是发展科学技术,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明的理论,这就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而且强调要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一切工作最根本的是非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为我们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