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句话对刘彦明来说,绝非是某个慵懒的星期天长睡初醒已红日当顶的享受。整整36年新闻校对的职业生涯,13000个日日夜夜的夜班工作经历,除非外出开会学习,他的生活永远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担当起时代摄影师的职责” 李尚志常说,“新华社记者应是历史的摄影师、时代的摄影师,应担当起时代摄影师的职责。”他的政治记者生涯开始于70年代末,那正是改革开放航船扬帆启航之时。从那时起,他见证了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连续亲历了20多年的“两会”报道,目睹了五星红旗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大厅冉冉升起……他的笔端流淌出的一篇篇消息、通讯、特写、述评,无一不紧搭时代脉搏,无一不聚焦“现实生活中新  相似文献   

3.
储瑞耕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因为他是一个不安生的人.一个想留下点生命痕迹的人。  相似文献   

4.
贵州的山,山峦起伏,山路崎岖。一位大山的儿子,倾力用新闻的翅膀飞越群山,沟通山里山外的信息,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鼓”与“呼”。 他,就是贵州日报副总编辑、第五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霍邢平。在黔山秀水中养育成长的霍邢平,热爱新闻事业,为人谦和厚道,造诣颇深。 在老编辑的眼中,他善于思考勤于践行 其实他都是50来岁的人了,但老编辑还是叫他小霍。他参加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05,(9):F0002-F0002
高艾苏.1973年入伍,第二年从侦察连战士调师宣传科当报道员,后连任师、军和军区新闻干事。自学考试获中专业大专学历。1985年至2005年任军报记,整20年。历任驻北京军区记、站长,机动组记、组长,记部副主任。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位日报的老总;他,挚爱新闻事业,30余年激情不减;他,连续10年获得中国新闻界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其中六次摘取一等奖;他,带领他的团队多次实现历史性"零"的突破……日前,在全国新闻界人物最高奖——长江韬奋奖的获奖名单中,人们又看到了他的名字。从一名农村通讯员成长为一张中央大报的总编辑,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军事记者》2002,(12):12-14
今年10月下旬,为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经中宣部批准,中国记协组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报告团赴各地巡讲。中国记协自1991年先后设立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并开展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以来,到今年已评选了五届。其中,共有49人荣获范长江新闻奖,47人荣获韬奋新闻奖,401人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他们是全国75万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和先进楷模。参加这次报告团的5名成员均是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他们是:解放军报社记者部副主任高艾苏、湖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兵、哈尔滨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群、新华社记者慎海雄、北京电视台记者徐滔。下面是报告团成员、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高艾苏的报告稿。  相似文献   

8.
“到处都是新闻,只要有足够的记者,我随时能组织一场战役性报道。”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位日报的老总; 他,挚爱新闻事业,30余年激情不减; 他,连续10年获得中国新闻界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其中六次摘取一等奖; 从一名农村通讯员成长为一张中央大报的总编辑,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辛永生 《新闻传播》2004,(11):26-27
徐彤是活跃在我国新闻战线上一位勤奋高产的女评论员。怀着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满腔热爱,22年来,她共发表社论、新闻评论和述评千余篇,60余篇次获得省级新闻奖,2篇获得国家级新闻奖:她创办、主笔、主编的《虹桥漫笔》、《新闻杂谈》、《视点》等专栏、专刊,成为黑龙江省媒体的名牌,并且在国内报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她理论、实践根底扎实,文风犀利、清新,就如同她本人正直、坦诚,在同行及黑龙江享有很高声望。1995年,她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新闻工作者,2003年荣获黑龙江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和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同年当选为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荣获黑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相似文献   

11.
秦超 《军事记者》2008,(11):27-29
书生报国手中笔,铁骨柔情担道义。 当记者编辑,他力求站在时代潮头放歌,采编了数万篇各类题材的新闻稿件,有数百篇内参或公开报道被中央领导批示。  相似文献   

12.
益西加措,西藏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别看他个头不高,身体瘦弱,但他在西藏这个艰苦地区,在自己钟爱的新闻岗仕上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曾多次荣获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和“十佳”记者称号;参加工作还不足十年,就已经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了;去年,这位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的藏族小伙子,又成功地实现了他新闻生涯中的又一次跨越,成为中国新闻最高奖——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的获得者。  相似文献   

13.
说起吴锦才,有些熟悉他的人笑着摇头。 因为他有一系列的“不会”:不会游泳,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骑自行车。一套广播体操学了很长时间,也愣是没有学会。 可谈到如何当一名好记者时,大家都说,要做名记者,学学吴锦才。 第一快手 吴锦才在新华社国内部素有“第一快手”之称。 走路快,说话快,读书看报快。连用一个手指头在电脑上  相似文献   

14.
葛传宝 《军事记者》2006,(10):41-42
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范长江接触过冀惠彦的人,都说这个人很有“高度”。仔细一品味,就觉得这个“高”字饱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他个儿长得高,1.84米的身高;另一层意思是说他在行内知名度高。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他用心血和汗水趟过新闻之路,以一名军事记者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历史瞬间。1993年,他带领摄制组进行边海防纪行采访。从祖国最东部的乌苏镇“东方第一哨”,到新疆边陲斯姆哈纳“西陲第一哨”;从南沙华阳礁,到漠河“北极村”,以及陆…  相似文献   

15.
万武义,195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76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安康地委任通讯干事.1984年调入新华社陕西分社,历任记者、信息部主任,湖北分社副社长、社长,国内部常务副主任、主任.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16.
回忆起16年的新闻从业历程,李挺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感激。 他说,这16年,是中国改革、发展最为迅速的年代,是社会生活发生剧烈变化的年代,作为一名普通百姓,他感觉对世界的探求、对生活的认知既无穷无尽又兴味盎然。 他说,这16年,也是电视媒体进入大发展的年代,电视机的家庭普及率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力越来  相似文献   

17.
陈特安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并屡获中国国际新闻奖,多次被人民日报社和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学者型、领导型、作家型的编辑、记者。他能够获得第四届韬奋新闻奖。可谓实至名归。 积厚水 负大舟 陈特安在一篇谈新闻工作者的知识积累问题的文章里曾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句话:“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舟出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出无力。”他说,从事国际新闻报道要加强积累,厚积薄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异彩纷呈的电视节目走进千家 万户以后,广播传媒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然而佳木斯电台的夜话直播节目 《星星点灯》却以其倾诉性、交流性、参 与性强和主持人那独具魅力的主持特 色,深受听众喜爱,愈办愈火。作为该节目的监制、编辑和主持人,李群以很强 的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纯朴自 然、真诚明快、沉稳而不失机敏的主持 风格,用真情架起了一座座心灵之桥, 通过节目救助了“豆豆”等28位有自杀 心理倾向的听众,鼓起了他们继续生活 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浓厚的服务意识赢 得了听众的喜爱,强烈的创优意识换来 了丰硕的成果。由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