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报社和电台实习期间,我看到一些有经验的老编辑、老记者,往往都有好几大本资料剪辑,上面有好的新闻作品,也有言论、杂感,更多的是具有保存价值的知识性内容,让人眼界大开。自此我也操起了剪刀,准备了几个大本子,开始报纸的剪辑。我把剪报资料分为两种。一是活页本,主要剪贴时效性强、有明显针对性、宜短期保存的文章。粘贴后,分门别类存放在活页夹或档案袋里,可以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衡水电台承接了省电台组织的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强省之路燕赵行”走进衡水的组织报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受到广泛好评。衡水市委副书记李晓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解晓勇对这项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参加活动的衡水台人员提出表扬。衡水市广电局局长张建军总结这次大型联合采访活动时认为:“通过燕赵行活动,有效宣传了衡水,提升了电台社会影响,锻炼了广播新闻记者队伍,打了一场省市电台资源共享有效衔接的主动仗。”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河北衡水地区广播电台试办了同全国各地电台的“新闻大联播”节目。所谓“新闻大联播”,就是有选择地播出外地的新闻信息,同时也向各地电台提供本地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这样,地方台的一条新闻由原来只有本台采用,扩展到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电台采用,极大地拓宽了新闻的传播面。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正是广播的一大优势,即群体优势。目前,我台已经同全国130多家省级和地市级电台建立了新闻信息交流联系。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本地新闻节目中开设了“播送外地电台提供的新闻”栏目,很受听众欢迎。1988年,我们采用外地电台新闻300多条,全国各地电台采用我台提供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电台节目的成功离不开电台记者,电台记者必须不断提升采写素养,才能使节目保持特色,受大众认可和追捧.因此,社会各界一直对电台记者有较高的关注度,电台记者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才能符合岗位需求,促进节目发展.本文首先讲述提升电台记者采写素养的重要性;其次,分析电台记者必须有正确价值观念;最后提出如何提升电台记者采写素养,希望为电台记者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广播电台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报社记者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浮在上面写新闻,写得再多,别人也难肯定你采访写作的真本事有多大,只有去到地、州驻站,新闻写得又多又好,别人才会打心眼里佩服你:真行! 我自1989年以来曾在阿克苏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驻站,先后历时一年半,都是单兵作战,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我切身感受到,记者驻站采访的思维取向和在上面采访(指在编辑部跑会议、跑厅局和找准典型临时扎到基层采访)的思维取向确实有很大差异。驻站记者能否达到满目新闻,有写不完的东西这样一种佳境,有赖于是否  相似文献   

6.
李昌文 《中国广播》2006,(11):23-25
一个合格的记者必然心怀家国和人民,以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为己任,弃恶扬善,弘扬正气,与时代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担负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形象使然,经常有人说我是一个典型的山东硬汉形象,可在硬朗的背后,却是一颗容易感动的心。1987年7月,我从南京大学毕业到山东电台从事农业新闻报道,到1997年整十年时间,我的足迹跑遍了山东的山山水水,其中有丰收的麦场、飘香的果园,也有干涸的稻田、肆虐的旱灾;有农民的笑脸,也有  相似文献   

7.
记者是官否?     
想到“记者不是官”这个问题,缘于几年前在某县的一次采访。记得那是一个部门在开总结表彰会,主管县长也到会了,主席台上济济一堂。可能因为我是地区下来的记者,在报社又有个主任的头衔,人家竞生拉硬拽地把我也推到主席台上坐下。主席台上有烟有茶,坐得也宽松,可我硬是感到浑身不自在。后来我借出去方便之机,在主席台下面和电视台的同行们坐在一起,这才感到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不由得宽心地舒了一口气。于是,我便想到了这个问题:记者是官吗? 查《现代汉语词典》,记者本是“通讯社、报刊、电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可在现  相似文献   

8.
感谢生活     
感谢生活陈映平31岁时,我很幸运地在广东人民广播电台100多名记者中被选去参加全省第二届“金枪奖”评选,也很幸运地获得了代表广东省广播记者最高奖的“金枪奖”提名电台记者难出名,难有成就感,出名的多是主持人,这和广播传媒的特点有关.我只能算是一名幸运的...  相似文献   

9.
王东元 《记者摇篮》2007,(7):126-126
一次,笔者与一电台记者同坐出租车外出采访,路上司机就兴致勃勃地对电台记者唠他们的直播、互动的节目内容,让我颇生感慨。的确,视听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相似文献   

10.
35年风雨兼程,匆匆,却从容。高中毕业进入天津电台,历任记者、新闻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台长;自学专科、本科、研究生课程二十载;主政7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跃居全国省级电台前三甲。如果让我在台长与记者之间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当记者。因为记者永远在路上,我喜欢记者的激情、创新与正义,喜欢听忙碌了一夜、旭日东升时回荡在城市中的那个美妙的声音……李英华台长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电台作为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人们可以通过电台了解到第一手的社会资讯,这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很多新媒体开始不断走进大众视野,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对电台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台的改革和发展,就需要电台的编辑记者提升创新能力,最终提升电台的影响力。本文将就电台编辑记者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成熟负责任的记者似乎天生就不会对任何事消极应对,不会对耳闻目睹的新鲜事"不了了之". 读了新星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新华社记者马建国<看不透的英国>一书,我突然对依稀记着的上面这幅充满了禅机的对联有了另外的感悟,也对记者的职业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参加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筹备会议期间,我被采访了四次,采访者都是女士。 第一次在开会所在地,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市电台。可能因为我是中国代表中唯一的一个电台记者,和她们是同行,所以我和我的西班牙语翻译坐在直播间里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那天,主要是介绍了我在中国电台制作的一些妇女节目。 第二次是在哥斯达黎加短波台,我和另一位中国记者向他们介绍了中国  相似文献   

14.
前一段时间,某些新闻理论刊物上否定典型报道的文章很多,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典型报道失去了意义,应该淡化等等,对这些观点怎么看?作为学术争论,可以各抒己见,但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不是今天才说不同意,当时一看就不同意。首先从自身经历而言。我从事新闻工作33年,大报、小报、电台和广播站都干过。这期间我搞过几十篇典型报道,有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有政治思想战线上的,也有经济战  相似文献   

15.
6月13日上午,省广播电视厅大门外,广播声声,熙熙攘攘,五六条横幅挂在街旁树上,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延伸了200多米长。在“巨龙”下,几组长桌“一”字形排开,被密密层层的人群包围得水泄不通。原来是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包括陕西经济电台和陕西文艺电台)举办“节目主持人与听众见面活动”。在现场,我采访了电台编委办公室副主任向东同志。他向记者介绍了举办这次活动的情况。今天,与观众见面的有海茵、路漫、许琴、包志坚等声名远扬的播音员,以及电台领导、编辑、记者、技术人  相似文献   

16.
说起我与记者打交道的故事, 那真是很多很多的,十七年来,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新闻单位,从电视台、电台到报社,我结交了很多记者朋友。应该这么说,我一直是他们追踪报道的对象,有时甚至被“追”得很辛苦,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记者精神”,使我常常思考: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给予荣誉的劳模,该更多地回报什么给社会。 十几年了,记者们见到我都习惯叫我“徐虎师傅”,感觉很亲切。记得当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我很紧张,是单位里的领导、师傅给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时间长了,我和一些经常来采访的记者交上了朋友,自然也就不…  相似文献   

17.
到新闻单位实习期间,我看到一些有经验的老记者、老编辑,往往都有好几大本资料剪辑,上面是名目繁多、体裁不一的文章,有好的新闻,也有言论、杂感,更多的是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知识性内容,让人眼界大开,获益颇多。自此我也操起了剪刀,准备了几个大本子,着手报纸的剪辑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学习王永海振兴广播事业大连人民广播电台王永海同志是我台一位老典型。10多年来,他曾获得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殊荣。我台为有这样一位典型而骄傲、自豪,也更注意把王永海精神变为大连人民广播电台的群体精神,把电台的事业搞...  相似文献   

19.
上海电台和电视台最近公开招聘编辑记者,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报名的人很踊跃,海外报纸还发了消息,说这是国内新闻界的"创举".我也听到复旦新闻系有同志不赞成这样做,提出意见说:如果编辑记者都从社会上招聘,还要大学新闻系干什么呢?这是一种误解.我们从社会上招聘编辑记者,是出于不得已.因为,在十年浩劫中,电台电视台的队伍受到严重摧残,一些老编辑、老记者,"老的老了,病的病了,散的散了,死的死了",而新进的干部,没有受过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这两年,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很快,而业务干部残缺不全,等待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分配,一时又等不及,于是只好采取公开招聘的"应急措施".这次前来应聘的有四千一百八十多人,经  相似文献   

20.
涉浅水得鱼虾涉深水得蛟龙──两次采访的启示河北衡水地区电台于芳琴,刘桂巧深入采访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起码要求。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深入采访?对众多新闻工作者来说,各有各的切身体会。这里,仅就我们在两次采访中的教训、经验谈谈感受。1989年夏,中共衡水地委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