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隐学习理论从人的无意识心理层面研究学习现象,从而揭示出人类另外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本文意在探讨语感与内隐学习及缄默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语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内隐学习,而语感的心理表征也就是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同时,语感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也需要外显知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2.
内隐学习作为外显学习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属于无意识认知活动范畴。在某些条件下,内隐学习能够显示外显学习所不具备的优势效应。人们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是一种缄默知识,直觉是内隐学习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本文从道德知识、道德判断、道德智慧的形成三个方面,论述了内隐学习在道德教育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依据,以期通过重视内隐学习方式来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内隐学习理论从人的无意识层面研究学习现象。语感的心理表征是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语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内隐学习。内隐学习理论对于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汉语语感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鉴于内隐学习理论,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要注意让学生泛读、熟读、背诵;经常进行语感训练,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积累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斲轮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缄默知识”和“内隐认知”成为包括心理学者在内的世界各国研究者的研究热点。而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则更早地发现并描述了“缄默知识”与“内隐认知”。  相似文献   

5.
探究教学中的内隐学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隐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获取缄默知识的重要方式。探究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内隐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进取精神。在探究教学中,采用利于内隐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探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及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高校心理教育的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的内涵与特征,结合高校心理教育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启示,并从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内隐认知理论和缄默知识理论视野下,语感的三维内涵包括:其一,是指学习主体在进行言语活动时对语言知识和言语知识的内隐学习;其二,是指学习主体内隐学习的结果,是关于语言和言语的缄默知识;其三,是指言语主体凭借内隐记忆,对处于潜意识中的语文知识的无意识运用.  相似文献   

8.
在内隐认知理论和缄默知识理论视野下,语感的三维内涵包括:其一,是指学习主体在进行言语活动时对语言知识和言语知识的内隐学习;其二,是指学习主体内隐学习的结果,是关于语言和言语的缄默知识;其三,是指言语主体凭借内隐记忆,对处于潜意识中的语文知识的无意识运用。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英语老师身上的缄默知识显性化,让教师的内隐知识更有效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作为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内隐知识的一种过程,是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研究方法.正好能够让教师的“缄默知识”显性化,有效地发挥其在实践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自动化地获得知识的过程,具有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抗干扰性和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等特征;而缄默知识是指那些通常靠自己获得的,无法言传的知识,具有不可言传,不能加以反思和批判以及程序性、实用性等特征。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应该追求深度教学。深度教学是旨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度理解的教学。深度教学不仅关注外显的“演绎-系统知识”的掌握,也应关注内隐的“经验-缄默”知识的积淀。  相似文献   

12.
内隐学习是人们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内隐学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语文课程改革中一条全新的思路,其目的是通过研究教学过程中缄默知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递和转化,找到一条适合汉语阅读、表达、思考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内隐学习的特征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阅读、表达和思考三个方面来探索将内隐学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在阅读方面,着重强调语法规则的抽象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表达方面,着重强调自由表达、产生式表达和迫选式表达三种方法;在思考方面,着重强调自由扩散和逐层深入两种思考模式。内隐学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既丰富了内隐学习的研究内容,也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从内隐认知理论和缄默知识理论角度看,语感有三维内涵的概念:一指的是学习主体在进行言语活动时对语言知识和言语知识的内隐学习;二指的是学习主体内隐学习的结果,是关于语言和言语的缄默知识;三指的是言语主体凭借内隐记忆,对处于潜意识中的语文知识的无意识运用.培养语感应注意实践感受与调控指导相结合,读听理解与说写表达相结合,感性积累与理性分析相结合,语感培养与人格塑造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语文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理论基于语言文字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具体地说,它应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内隐学习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主要是缄默知识,不能有意识地加以提取,只能在适当的情境中被激活。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语文内隐学习呢?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应通过定向型阅读、自由型阅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广泛阅读;通过朗读、背诵的内隐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语言训练的外显学习,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情与美的角度去鉴赏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作品,养成人文素养。以此让学生感悟到内隐学习的魅力,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实践知识具有“缄默”的本质。教师知识缄默性的生成是由“内隐学习”的存在、教师作为实践者的角色以及实践知识本身的特征决定的。促进教师实践知识的习得对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借助自己的缄默知识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要不断地揭示实践过程中生成的缄默知识,使其显现出来,达到系统化、明晰化。  相似文献   

16.
“内隐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的学习可以按照两种模式来进行: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内隐学习”模式。从知识获得过程和特点来看:内隐知识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的外显规则;内隐学习具有概括性,很容易概括到不同的符号集合;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且内隐地获得的知识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只能在无意识之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教育游戏之所以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游戏设计中目标与内容的选择多数是教育与游戏的生硬结合。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教育游戏的发展才能畅通无阻。内隐学习揭示了人类学习的新规律,从内隐学习理论出发,教育游戏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内隐学习的过程。因此,利用内隐学习的理论指导教育游戏的设计,引导学习者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内隐学习,促进知识建构,以期促进教育游戏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的学习过程。文章探讨了内隐学习理论,以及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营造内隐知识外显转化环境、发挥内隐学习在语感习得中的作用、重视学习兴趣在内隐知识外显化中的作用,来转化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内隐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既有外显学习,也有内隐学习;语文知识,既有显性知识,也有缄默知识。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加强内隐学习与获得缄默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隐学习是1978年由Reber通过人工语法学习实验最先发现的,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人类的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内隐学习所获得的主要是一种程序性而非描述性的知识。不同于外显学习过程,内隐学习机制是自发地起作用的,不需任何有意识的智力参与概括复杂的关系,也不需任何有意识的控制加工来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