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章教材按教学计划规定教授一课时。但教材份量较重,头绪较多,教授时必须抓住重点。本课教材重点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方针和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和反对内战的革命方针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八年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渴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提出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2.
沈钧儒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民主人士。他的一生,是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本文主要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通过沈钧儒在各个历史阶段所从事的民主活动,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述沈钧儒一生的三次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3.
一、人治法制法治探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道路,建立一个独立、民主、文明、繁荣昌盛的国家,乃近代中国的百年之梦。一百多年前开始,中国人民就呼喊推翻专制,实行民主和法治,但真正的民主和法治却始终未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封建独裁专制统治,打败了西方列强的瓜分侵略,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采取什么方式治理国家才能跳出“为政在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二十世纪初期他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动、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在思想上、路线上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极大的分歧,以至分  相似文献   

5.
一、治班讲民主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而光荣的责任 1.民主来之不易。爱国、民主、科学是“五四”运动的光辉旗帜。为了推翻封建专制,争得人民民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建立了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6.
从新中国开始,中国就着力要建设成一个民主化国家。为此,建国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期在中国建立一套适合其中国本身发展需要的民主政治制度。文章着重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央在政治改革过程中的权力下放,同时对中央如何进行权力的有效控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1920年11月至1924年7月,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探求革命真理.旅欧期间,周恩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了巨大贡献.他创建的旅欧党团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8个发起组织之一;他领导旅欧学生和华工开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开创了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相结合道路的先河;他协助筹建国民党旅欧支部,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他培养和凝聚优秀人才,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的民主党派主要有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建国会等。民主党派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发展,政治上进步很快并日臻成熟。它们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力主和平民主,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主党派所起的进步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继续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在抗日战争期间,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指南,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彰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施,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助于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1920年11月至1924年7月,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探求革命真理,旅欧期间,周恩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了巨大贡献,他创建的旅欧党团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8个发起组织之一,他领导旅欧学生和华工开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开创了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相结合道路的先河,他协助筹建国民党旅欧支部,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他培养和凝聚优秀人才,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和陈独秀分别作为国共两党的创始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历史地位,孙中山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使得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他创立了"三民主义",同时领导创建了中国同盟会即后来的中国国民党。陈独秀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革命,同时他宣传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且一直担任党的早期领导人。因此孙中山与陈独秀的国家观也分别成为了国共两党早期的行动纲领,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国共两党的两位主要创始人国家观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2.
【热点点击】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说,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100年来,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领导人民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近代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一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的伟大节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的正确选择。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党的领导地位已庄严地载入国家宪法,成为人民共和国立国原则的一个核心内容,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这无疑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任何否定或反对党的领导的企图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而成功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正确有效的政党制度。但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就当前而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应抓住两个重点,即基层民主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道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具有长期局部执政的历史。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执政经验。为革命胜利后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党内协商民主是将协商民主的理论、原则和原理运用到党内民主运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协商民主功能的分析,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学术立场,明确党内协商民主的根本功能是既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能使中国的民主政治顺应时代潮流。围绕这一根本功能,运用政治学的功能分析法,可以概括出党内协商民主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即政治合法化功能、政治参与功能、政治稳定功能和政治示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形成千百个抗击日寇伪军的坚强堡垒。广东省东江解放区路东抗日民主政权就是这些坚强堡垒中的一个。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以抗日武装力量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它为东江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东江地区的民主建政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惠州、广州等重要城镇,东江下游和广州地区沦为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第一个提出并始终坚持要在中国实施民主立宪政治制度的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建立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所专有,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国家政权的思想;他第一个把在中国建立民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同建立国有和地方公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经济制度结合起来;他提出由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联合而成的党作为掌握政权之中枢;他提出了权能区分的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备中国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特征。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确保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为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0.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大会发表的《宣言》中,提出要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勾画了一个未来政权的蓝图。尽管这个蓝图还不很清楚,只是一个大致轮廓,但它代表了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权思想。对于这个“真正民主共和国”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弄清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政权思想的发展。一、“真正民主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对当时的军阀专政而出来的提在中国共产党二大及其同时期发表的中央文件中,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及政治状况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一方面高度赞扬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倒了几千年因袭的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