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追问     
生命是什么?是一场激烈的赛跑,充满竞争与奋斗?是一场梦,美丽而虚幻?来去匆匆,恍如隔世?还是一场以一生为赌注的赌博,无可奈何地面对生活,赌一赌自己的运气?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追问     
铁飞燕 《云南教育》2011,(21):23-23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生命就伴随着每个人的生存,生活就每时每刻和我们的生命在一起。然而,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对待生命的首要原则就是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3.
4.
高四,对于每一个在高考中失败的人来说,都是无言以对。面对它,站在它的面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境。对于某些人而言,它是一个板,可以跨越更高的距高,达到更高的境界;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它是一个无奈的,逼不得己的选择。其实,不论带着何种心情走进高四,高四都会给予你回报。不单单是学业上的,更重要是心理上的、它教会你如何地做好一个人,如何理智地、全面地思索与面对问题,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高四,是一个磨练的场所,尤其是对那些曾经把高考当儿戏的人来说。经历过高四,就会发现,曾经的想法和行为是多么的单纯,幼稚,可笑。走过高四,面对新的生活,就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再那么无度地挥霍青春年华,不再把所有的事情都不在意,不放在心上。高四,它让每一个失败过的,犯过错误的人有一个弥补、挽救的机会,重新起跑。  相似文献   

5.
课堂不应是呆滞、乏味的,而应是活泼、富有生命力的。要在有限的课堂里,演绎出生命的活力,就必须追问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对此,我们可通过实现教学目标的校本化、生本化、本色化,运用构建经验情境、形成持久需求、营造意境空间的方法,形成三维评价体系,让课堂盈溢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我追问生命的意义。人生是一部书,生命在这里畅想,似清澈的山泉奔流而下,欢唱着漫过沟谷,漫过草儿,漫过花儿……注入江河,汇入大海,奏出生命的交响。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黄绿,是生活的斑斓。  相似文献   

7.
余华写作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余华的创作是发自内心的追问,人生活下去的动力是什么,你看到太多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经历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难,认得生存其实也是很难的,在叙述中余华通过叙述表现其对生命哲学的追问。  相似文献   

8.
追问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开放性发散思维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技巧,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得更为常见和有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隐在情感的理解,也能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主观情感,达到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我曾无奈却坚定不移地认为: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然后被动地承受欢乐悲伤、酸甜苦辣。这个世界是荒诞的,生命充斥着困惑,就连生活中偶然闪现的愉悦之火,也只是掩盖各种苦难的摩耶之幕。生命的意义在哪儿?似乎不易找到,直到我读了一本书——《活着》。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令人欢快的书,带着悲痛中的清明和困顿中的安泰。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过先锋写作之后,余毕依然进行执着的心灵探寻,但其作品《活着》放弃了先锋的叙述方式,进入了返朴归真的写作境界,以单纯的笔触描写丰富的事实。这部以爱与温暖为基调的作品,标志了其心灵的复归和创作的转向。  相似文献   

12.
以追问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不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问题,还能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掌握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文本的用词特点、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进行追问,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蕴,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追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学课堂的追问能够暴露学生的思维进程、拨动学生的思维琴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效的追问更能显示出课堂鲜活的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现代性生命与生活实践"问题意识"的产物。生命教育既是现代生命危机的表征,也被视为现代生命问题的解决之道。生命教育最有价值的启示之处在于它批判性地认为现代生命观的反生命性,建设性地认为生命的质量可以通过某种合乎生命原则的教育得到提升。然而生命教育对生命价值的诉求并未超越现代性。一种对生命教育的改进方案在于,生命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有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王春光 《湖南教育》2013,(11):63-63
凡是看过雷夫《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听过雷夫演讲的人,都会被雷夫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智慧深深震撼。在感动之余,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雷夫的教室和我们的教室竞有如此的不同?教室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考题都是经过精心编制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很多题型,如判断题,单就卷面答案很难探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巧妙的追问来摸清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7.
德莱教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或源于理论的学习.或始于个人的思索,或出于实践的经验.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些思维习惯。这些思维习惯也常常能有效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但若一味执著于此.则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细细想来,在我们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中。有多少阻碍着我们行为的习惯思维……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以课堂(由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硬件和软件构成)为载体和主渠道,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其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慧、发展个性”(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9~39),其功能是全面的.尤其是,参与课堂教学的双方是具有生命的个体——师生,他们都有无限的丰富性,是活生生的人.  相似文献   

19.
薛城 《文学教育(上)》2009,(18):118-119
王鼎钧先生的《那树》是台湾散文的名作,曾得到过许多散文大家的赞誉,因其所独具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被选人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为经典的散文作品,《那树》经住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精,反复细读与品味,一种难以诉说的感受涌向笔端,这篇散文所具有的鲜明的寓言性叙事风格,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灵韵。  相似文献   

20.
<正>有这样一双眼睛,大大的,圆圆的,扑闪在稚嫩而黝黑的脸上,曾经一眨不眨地盯着我看了许久,然后没留下一句话,彼此便分开了。从此,这双清澈、水灵的大眼睛便永远地印在了我的心上,成为我地久天长的惦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