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锡兰  齐才春 《现代语文》2005,(1):113-113,95
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相似文献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英 《河南教育》2005,(12):31-31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想象丰富。挖掘和利用他们这方面的潜能,从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要让学生质疑,就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首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不得不疑。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同时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通过评选“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林炯 《广东教育》2007,(5):31-31
一、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教学实际上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从而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4.
所谓重质疑.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自主学习。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创新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学生质疑问难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引导学生“会问”.培养学生“善问”。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数学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认为质疑问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多让学生主动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可从以下三步入手:  相似文献   

6.
张春梅 《文教资料》2013,(5):173-174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舵手"。老师要注意"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使其敢于提问;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使其会问。"等几方面鼓励和引导学生不仅敢质疑问难,而且会质疑问难。经过思考,能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由浅层次向更高层次逐步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一要提倡,二要鼓励,三要引导,使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那么,学生质疑后教师如何引导他们解疑呢?笔曾连续听过一些安排质疑环节的课,发现质疑后的解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学会思考和质疑,才会有创新。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不断发现问题,自主发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呢?一、改善关系,营造质疑氛围心理学告诉我们:和谐、愉悦的氛围易消除紧张感、焦虑感。身心放松,才思才会敏捷,学生才能流露出心中的疑惑。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勇气。  相似文献   

9.
杨天文 《考试周刊》2009,(45):53-5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我们的课堂教学,其最终的目的不也是为了“授人以渔”吗?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质疑呢?如何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究竟该如何引发、疏导、调控学生的课堂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引导学生静心研读文本.教给质疑问难的途径与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秉祥 《甘肃教育》2008,(13):45-45
一、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开始。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2.
一、质疑答难,为培养问题意识打好基础质疑答难即指学生质疑问难和教师引导学生释疑解难。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缘疑质难,或主动引导,或有意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相似文献   

13.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从儿童的好奇、好问和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课堂上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对于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其加深理解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试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作一些初步探讨。一、鼓励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古…  相似文献   

14.
"疑"是人们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开端,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让学生敢于质疑;精心创设矛盾,让学生善于质疑;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并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禽兽不如人,就在不会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题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新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尽管小学低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周业佐 《考试周刊》2013,(35):40-40
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善于学习。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质疑精神与质疑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马爱密 《中国教师》2011,(Z1):71-71
<正>一、质疑问难,为学生开启创新之门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提问,要保护他们提问积极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幼稚可笑的,漫无  相似文献   

20.
滕家华 《语文天地》2012,(12):52-53
古往今来,让学生质疑问难一直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我国古代就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精辟论述。质疑是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开始,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