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在社区建设及其为了社区人的发展的推动下,社区教育发展到何种程度,作为其载体的社区学校就应发展到何种程度。社区学校建设对社区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撑、承载和促进作用。对社区学校现状的研究,回溯其原点和定位,回顾其实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过程,从中探寻社区学校存在的必然性、实然性和应然性。对社区学校发展的研究,在全景式考察的基础上探寻社区学校存在的价值、功能和作用,其演绎和前瞻的基本内容是:管理精简的社区学校办学体制机制,依法办学的社区学校办学管理制度,社区为根的社区学校办学内涵建设。社区学校受到社区民众的认可和喜爱,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品格的塑造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强化社区学校办学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2.
朱明 《教育探索》2000,(6):78-79
社区教育就是教育与社会的结合,是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它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育环境,促进了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当然,学校教育依然是教育的主体,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阵地。社区教育的发展既为学校教育助一臂之力,也是教育在另一形态下的延伸。社区教育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一、推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以下弊端:第一,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第二,在教学内容上,陈旧凝固,只重视纵向的知识体系,忽视知识…  相似文献   

3.
朱素芬  戈春燕 《成人教育》2021,41(11):37-42
教育评价具有鉴定、诊断和改进作用,从学术性角度考量社区学校评估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关于社区学校评价体系建设理论研究较为欠缺.基于教育评价的新成果、新经验,社区学校评价体系建设应以社区学校发展特点和教育评价理论为前提,以全面性、开放性、发展性、系统性为原则,建设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凸显高标准评价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朱素芬  戈春燕 《成人教育》2021,41(11):37-42
教育评价具有鉴定、诊断和改进作用,从学术性角度考量社区学校评估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关于社区学校评价体系建设理论研究较为欠缺.基于教育评价的新成果、新经验,社区学校评价体系建设应以社区学校发展特点和教育评价理论为前提,以全面性、开放性、发展性、系统性为原则,建设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凸显高标准评价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终身教育理论兴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不断加强市民的终身教育,并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上海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已基本建成,但社区学校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建制问题.针对社区学校的性质属性、经费来源、人员队伍和场地设施四个方面,对社区学校的建制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以社会交换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换理论以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人们在社会心理及社会行为方面的交换,文章从这一理论出发,审视了学校与社区及与社区教育关系非常疏离的原因,分析了建立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建立学校-社区共同体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开展教育需要学校支持,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同样需要社区支持。找准最佳结合点,取得两协同发展。用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社区教育,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充分发挥社区在这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学校应在主动为社区教育特别是精神明建设的良好服务中取得社区对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大力支持。探索和构建两互动互助的运行机制,并可通过行政力量推进位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目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使得环境教育受到来自社会各层次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渗透于整个社会之中,社区环境教育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一环。为此,在对比中外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社区环境教育与学校的关系,并提出以学校这个特殊社区的环境教育为先导,带动一般社区环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融合教育的倡导实施、原有课程实施方式使得培智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对该校与社区互动的原因、历史、具体举措、效果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课程方面培智学校都有其与社区互动的机制。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有:“双赢”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基础、“利益共同体”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表现形式、“改革发展”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动力。要更好地促进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不仅需要协调学校内学科课程与社区课程的冲突、突破学校改革和质量发展的瓶颈,更需要处理好学校、社区、家庭、政府在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中的支持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宜敏 《广东教育》2003,(10):65-65
《别将教育囿于学校》提出了一种大教育观,这样也许会让学校感到责任更多、更重,但确需如此。  相似文献   

11.
村民学校是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阵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以文化培育为根基,以办学理念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统筹协调为保障,以课程开发为核心,以师资建设为基础,以新闻宣传为手段,破解农村社区教育中村民学校发展的难题,促进村民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2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打破了传统的学校理念,提倡学校为社区的基本雏形,学校为社区的缩影。离开社区,学校无法单独完成教育的目标,教育是社区中生活和成长的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有关会议对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已有如下共识:  相似文献   

13.
李娟 《成人教育》2013,33(8):12-14
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中,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肩负起不同的教育职责,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协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北京市东城区作为个案,逐步实现了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衔接和有机结合,并产生了一些影响和实效。为此,特提出了针对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核心是以语言及其负载的众多文化因素作为活动的主要中介工具.学校与社区语言文化的共享性越多,两者之教育目标越趋向一致,学校与社区的凝聚力就越强,学校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建立学校与社区的和谐互动关系需要确认和尊重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这是提升藏区教育整体发展之关键.  相似文献   

15.
帅晓菊 《广西教育》2011,(31):26-26
中华小学近年来优质教育的声誉不断提升,得益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所发挥出的巨大教育合力。尽管我们与社区一直有着良好的关系,但是致力于与社区联手优化学校教育大环境,却是近年的事,而且事出偶然。  相似文献   

16.
学校的社区教育属性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与社区的双向参与和沟通合作是学校发展与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也由此具有了鲜明的社区教育属性,并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相容共通、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合作以及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有序共享.而学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社区发展与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相应的组织制度建设乃是学校发挥其社区教育功能的几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7.
论学校与社区的德育共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同社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附,双向服务的。学校是社区中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个,是社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离不开社区,学校教育必须依托社区,否则,学校便成为脱离社会的“孤岛”,学校既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 双向服务是学校与社区教育不断发展的生命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功能都必须是定位于互补互助、共  相似文献   

18.
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21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引入社区教育研究 ,实现社区教育理念与方法、技术的变革 ,是推动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依学校社会工作理念 ,2 1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趋向 ,是实现非正规教育与专业化的统一 ;在教育管理体制下 ,由学校-行政型向社区 -社会型转变 ;按照终身教育思想构筑与学校教育整合的体系 ;在方法技术手段上 ,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学校社区教育是指在学校施教区范围内,以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学校和社区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共享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学校、社区同步发展的教育形式。一、学校、社区教育的意义1.学校、社区教育有利于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完成。素质教育强调,学校要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因此,学校和社区应不失时机地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让孩子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加速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2.学校、社区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形成。个性化教育是…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社区教育正在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里的“增长”至少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通过了解、思考和主动介入社区教育.学校发展的总体战略实现了从内向外、内外结合的转型,从而在战略布局的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增比”。第二.通过介入和参与社区教育.学校可以利用和挖掘的资源得以“增长”。第三,通过对社区教育活动的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