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仁燕 《考试周刊》2010,(7):189-189
变革“填鸭式”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让“问题”充满学生头脑,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思考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了新的课程理念,其基本目标之一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判断、比较、概括等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习得  相似文献   

3.
刘星 《语文天地》2012,(15):17-18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提问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提问的兴趣,并非一朝一夕。通过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能做得到,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去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想要问问题。那么如何创造问题情境呢,我们不妨运用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提问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提问的兴趣,并非一朝一夕。通过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能做得到,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去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想要问问题。那么如何创造问题情境呢,我们不妨运用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师常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很少涉及到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学生常不去感受提出问题,不会深入思考,这有背于"创造始于问题"的事实。本文从几个方面提出,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得保护好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改变仅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我经常告诉学生:学数学要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要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要求.但在一次不经意的教学中,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别样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从课堂找到生长点,通过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认知理论认为:完整的数学学习应当包括学“问”与学“答”两个方面。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然而,目前我国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课堂教学偏重“问题解决”过程本身的探索,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学生总被要求去解决由他人提出的问题,教师理所当然地把问题的提出看作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全盘包揽。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生解题能力强,提问能力差,缺乏问题意识,缺少创新精神。这与当前主张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互动理念极不一致。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问题意识强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效率也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创追潜能。而这一点正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本文从播下“问”的种子——让学生懂得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点燃“问”的火花——创设培养问题意识的良好环境、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等三方面来淡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的难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增强问题意识。要积极营造课堂情境,创设问题氛围,让学生爱问;要诱发思维火花,让学生善问;要启发引导示范,传授发问方法,让学生会问。让问题走进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1.
蒋彦 《考试周刊》2014,(54):28-28
本文针对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增强学生信心,让学生"敢问";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问题的价值,让学生"善问"。运用这些策略,学生提问的能力会有所提高,思维能力将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学红 《广西教育》2014,(38):123-124
教师要创新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自主复习,将一章书中的各个知识点连起来,形成纵向联系;再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横向联系。让学生加深记忆,能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多层次的问题,形成一个立体的数学思维体系,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3.
陈爱国 《教师》2013,(36):58-58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是,我们如何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呢?这必然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即问题意识。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积极创设情境、进行问题实践、理清问题联系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与话语权,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服从心理。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许多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是没有听懂,也不敢说出来,怕受到老师的批评。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思品课堂上应该改变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的传统模式。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想,主动去问,从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在与教师探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更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新一轮的思考和探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增强问题意识,并在问  相似文献   

16.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学习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凌宗伟 《江苏教育》2014,(22):29-32
应试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了。真正的教育要做的是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有"问题"的人。本文从教师的问题意识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出发,阐述了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有"问题",自己先要成为有"问题"的人的观点。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最要紧的就是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教师的问题意识增强了,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道有问题的考题折射出了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而面对这道有问题的考题,孩子们的“善解人意”却让我们看到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缺失.所以,我们要构建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空间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要舍得“浪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句话给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要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说明问题必须来自生活实际;三是问题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李伟 《成才之路》2013,(26):36-3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一切发现与创造的起点,问题意识有没有、强不强,将决定一个人思维品质的优劣、发展前景的大小。那么,在新课程、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培养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个人在课堂实践作了以下尝试与探索。一、营造宽松气氛,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确立科学的师生观、教学观,着力构建民主、自由、愉悦、和谐的生态课堂,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