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硝酸的还原产物也不相同.(1)铜与浓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浓硝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很快变成绿色.(2)铜与稀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稀硝酸后,也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反应开始阶段,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气体逐渐变浅,最终呈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操作1.取一支大试管,塞入带干燥管的胶塞,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2.取下带干燥管的胶塞,在干燥管里垫一层石棉绒或玻璃丝,往试管内加入约1克高锰酸钾晶体,再注人约2毫升浓盐酸,立即塞紧带干燥管的胶塞,用一小块硬纸片盖住干燥管口.3.高锰酸钾跟盐酸反应产生氯气,当干燥管里出现黄绿色气体时,移开硬纸片,向干燥管内投入用滤纸吸干煤油的绿豆大的金属钠.金属钠在氯气里激烈燃烧,在干燥管里产生大量白烟,这就是氯化钠固体.如果再向干燥管投入金属钠,金属钠仍在氯气里燃烧.二.实验装置图三.优点1.改进后,…  相似文献   

3.
一、取一支试管,加入少许“谦让”的水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霸道”溶液,用酒精灯加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内溶液逐渐变黑,放出一种刺鼻的气味。(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谦让”和“争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实验内容:配制生活“溶液”。■实验用品:试管若干、酒精灯、药勺、镊子、“生活”药品。少年读者12二、取一支试管用镊子夹取一块“宽容”放入加有少许“谦让”的水溶液,观察到的反应:试管内有气泡生成,液体逐渐变成粉红色,并有芳香的气体放出。三、再另取一支试管,用药勺加入少许的“爱”、加少量“谦让”的水溶液,试…  相似文献   

4.
关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 ,所有高中教材都只要求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 ,而不要求检验化学反应中的另一种生成物———氢氧化钠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能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出另一生物是NaOH不是更有利于教学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首先 ,我们仔细观察了过氧化钠和水在试管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发现二者反应并不像其他固体物质与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那样———固体消失后 ,产生的气泡很快消失 ,而是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 ,产生的气泡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气泡慢慢减少 ,如检验完放出的气体为氧气后…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化学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节中,以图示的形式呈现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情景(《高中化学1》2007年3月第3版第55页图3-11),如图1所示。实验操作是: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6.
将0.1mol某有机物和mgO2共同置于一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充分反应后反应物无剩余,测知产物全为气体,且仅含有三种元素.将产物依次通过①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和②98.3%的硫酸,从①中析出了7.5g白色固体,且溶液增重3g,从②中逸出的气体在273K和101kPa时的体积为5.04L试确定m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操作:取一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层的氧化膜,卷成螺旋状,放入盛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倒置放入盛有氯化钠溶液的玻璃槽中。可观察到气体不断地向试管底部聚集,并在试管口处产生白色沉淀。几分钟后检验,生成的气体为氢气。原理:金属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操作1.先在试管中滴入2-3毫升液体石蜡.2用滴管小心往试管底部注入4-5毫升事先准备好的硫酸亚铁溶液.3.再往试管中投入一粒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即可观察到反应现象.二.反应现象金属钠在液体石蜡中慢慢下沉,一旦与硫酸亚铁溶液接触,就放出大量气泡,随后迅速上浮,脱离溶液面进入石蜡层.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同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并向试管底部徐徐降落.随着HZ气逸出,金属钠又将下沉到溶液中,再发生反应.金属钠下沉与溶液每反应一次,就出现白色沉淀降落一次,这种现象不断重复,直至钠反应完毕.三.实验说明1.反应…  相似文献   

9.
关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所有高中教材都只要求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而不要求检验化学反应中的另一种生成物--氢氧化钠,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能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出另一生物是NaOH不是更有利于教学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 首先,我们仔细观察了过氧化钠和水在试管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发现二者反应并不像其他固体物质与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那样--固体消失后,产生的气泡很快消失,而是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产生的气泡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气泡慢慢减少,如检验完放出的气体为氧气后,立即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可发现溶液瞬间显红色,而后立即褪色.当固体颗粒完全消失后,加入无色酚酞试液,瞬间变红又立即褪色,且随着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间隔时间越长,加入的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也越慢.这是什么原因呢?虽然过氧化钠的氧化性较强,具有漂白作用,但在足量水中,不可能溶有看不见的过氧化钠小颗粒,并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氧气也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依据上述现象,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判定可能有过氧化氢(H2O2)生成,持续放出的气泡和使溶液褪色均是过氧化氢(H2O2)所致.  相似文献   

10.
实验方法和现象1.取一只具支试管,在支管上装上小气球(附图),通过橡皮塞插入一根已生锈的绕成螺旋状的粗铁丝,在具支试管中加入10mL30%HZOZ溶液.2.将螺旋状的锈铁丝向下插入HZOZ溶液中时,即可观察到,HZOZ迅速分解,锈铁丝表面上,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鼓起;把锈铁丝向上拉,离开HZOZ溶液,则反应不明显.3.取下塞子,用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可检验放出的气体是氧气.气球和试管中所贮气体冒出,气量充足,木条复燃现象明显.实验特点高中化学教材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实验,采用MnO。作催化剂,催化分解H…  相似文献   

11.
题1 现用铁跟足量的稀硫酸制取足够还原8.0g氧化铜所需要的氢气.如果有20%的氢气被用来驱赶试管里的空气和冷却还原出来的铜,那么完成这一实验至少需要多少克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相似文献   

12.
FeS跟非氧化性酸作用,是实验室硫化氢的传统制法.也可用石蜡和硫费混合加热制取硫化氢,近来,我用植物油(花生油、茶油、莱子油等)和硫黄混合,微热也产生大量硫化氢.一.实验操作取一支15X150llllll试管,加人约2毫升花生油和1克硫黄粉,再加人一团棉纺,用玻璃棒拌匀.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微热,就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停止加热,反应立即停止.用酒精灯再给混合物加热,硫化氢又产生,使用方便.二.实验装置图三.优点1.原料易找·2.使用方便·3.利于开展家庭小实验.实验室新法制取硫化氢@陆英麟$…  相似文献   

13.
1.实验方法 (1)取一支干燥试管,加入1克左右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称其质量W1(克). (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检查气密性后,将试管和量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加热试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插入量筒内的导气管一端应暴露在水面上.  相似文献   

14.
一、气体制备1、发生装置的选择主要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时是否需要加热来选择。(1)凡是给固体加热或固体跟固体反应加热,适用于制取氧气装置(a套装置),即试管横放、管口略下倾,如加热Cu(OH)CO、H还原CuO、胆矾分解均采用此装置。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要点(一)常用仪器与使用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供加热少量物质时使用,可用作气体发生简易装置或收集少量气体时使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倾斜一定角度均匀受热,不可让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中上部。给固体加热,要用干燥的试管。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炸裂。2.试管夹:用手夹持试管进行短时间的加热。3.玻璃棒:用作物质溶解、溶液蒸发的搅拌器;在过滤及转移液体时可用玻璃棒引流;还可用于蘸取试液。4.酒精灯:实验室最常用的热源,用于物质的加…  相似文献   

16.
,95上海高考卷第37题: 今有碱金属的两种碳酸盐和碱土金属(第二主族)的一种不溶性碳酸盐组成的混合物。取其7.560克与过量盐酸完全反应。放出CO:体积为1,344升(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加水搅拌,可滤出不溶性盐1.420克。 (1)取过滤后滤液的1/10体积,向其中缓慢滴加浓度为0.2500摩/升盐酸,并同时记录放出的CO:体积(标准状况)和消耗盐酸的体积。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曲线,试计算确定这两种碱金属碳酸盐的化学式。 (2)将滤出的不溶性盐(1.420克)投入到浓度为2.500摩/升盐酸中,当完全反应时,耗去盐酸16.00毫升,试计算确定原不容性碳酸盐…  相似文献   

17.
一.敞开体系中的实验在盛有稀硝酸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碳酸钙固体,生成的CO2将试管中的空气排出.将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产生无色气体,直到气体上升到试管上部才能看到有红棕色气体出现.二.密闭体系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将装置安装好.试管中盛稀硝酸,液面距管口1cm至1.5cm.在靠近胶塞的玻璃管上缠绕铜丝,长度视实验需要而定.然后塞紧橡胶塞.铜丝即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片刻后就有溶液从A端流出(可以用来说明有气体产生);在A端下面放置一小烧杯,以承接流出来的流体.待铜丝和稀硝酸液面脱离,从A端用洗耳球向试管中…  相似文献   

18.
CaCl2能不能区分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我们认为是能区分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分别取试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CO。溶液;无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HCO。溶液.因为CaCI。溶液也能与NaHCO。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0。:取In1L0.lmol/L的NaHCO。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往其中一支加入0.lmol/L的CZC12溶液,仅加1~2滴就会产生白色沉淀;另一支加入稀释10倍的0lllol/L的CIC12溶液,滴加至8~9滴,产生了白色沉淀;第三支加入稀释100倍的0.lmol/L的CaC12溶液,滴加10…  相似文献   

19.
铜跟稀硝酸的反应在试管中进行时,由于生成的NO气体逸出液面后,立刻跟空气中的O_2气化合,生成NO_2气体,致使看到放出的气体往往是棕色的而不是无色的。若使该反应在注射器中进行,效果就较好。具体做法如下:先将铜片从注射器粗管端装入,再利用活塞通过细管端吸入适量稀硝酸,排出进入的少量空气后,用橡皮塞将细管端加以封闭,并直立持握  相似文献   

20.
李德前 《化学教学》2000,(12):39-39
人教社’95版初三化学书P1 90 有这样一道习题 :有一包白色固体 ,可能是氯化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也可能只含其中一种物质。为了鉴别它 ,做了下列实验 :(a)取一些白色固体溶在水里 ,有白色沉淀生成。把该悬浊液过滤 ,滤液无色。(b)在滤出的沉淀里加入盐酸 ,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在滤液里加入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加入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 )这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2 )操作 (a)里滤出的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3)滤液里含有哪些溶质的离子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