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三化学“溶解度”一节是“溶液”整章内容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我们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认为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利于学生“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该节内容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和一般程序。下面作些具体分析和说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下列指导思想:一是关于教学目的问题:明确规定把“双基”的要求和“能力”的培养都作为教学目的,它们是互  相似文献   

2.
启发式教法,古已有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按郑玄注:孔子与人言,须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之说也,为此则思之深也。 这里讲的很清楚,孔子教学生就是用启发式。在学生想求通而不能通,想说而说不明的时候,帮助学生搞清问题。这样做,学生记得牢。  相似文献   

3.
举实例介绍了作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的六种方法:利用例题结论的特点启发学生;结合题中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启发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来启发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来启发学生;联想已有的公式、定理来启发学生;抓住某一概念来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一是注重于知识结果(概念、理论)的传授,另一是注重于思维活动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而且是在学思维.当学生在认识过程中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导学生去解决矛盾,获得新的认识,启发式教学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启”就是“打开”、“开导”,“发”就是“发现”、“探究”。“启发”就是通过阐明事例,引起学生的联想、思维,使之有所领悟,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思维,去观察,作出判断. 例1 作log_xy=1的图象。  相似文献   

5.
运用启发式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下面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的运用. 一、语言启发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或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教学由于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形成能力,因此为生物教师广泛运用。用启发式讲解习题不仅可以巩固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仅举一例予以说明。例题:为提高温室内蔬菜的产量,下列哪项措施正确...  相似文献   

7.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全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诸多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独立思考,启发智能的教学,而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日语教学中如何贯彻运用启发式教学,即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了有关人士,特别是从事日语教学人士的广泛关注。我在大学日语教学实践中通过摸索、学习、尝试,深深体会到: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可谓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法,把握启发时机是关键。1.在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时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数学知识逻辑性强,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查学科德育渗透的情况,教导主任通知胡老师:第三节到1·2班听他的数学课。胡老师不免有些着急,因为今天他讲的是10以内的加法。如何渗透德育呢?他挠着头皮犯了难。突然,他看出办公桌上放的卫生流动小红旗。这是今天早时升旗仪式之后发的,因为忙着上课,还没来得及拿到班上去挂。他想:1·2班获得这面红旗,正是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今天,由此导入新课,不就可以完成德育渗透了吗?于是,他拿起红旗跑到班上,把它挂在黑板旁边的墙壁上。白  相似文献   

10.
启发式不单纯是一种方法和形式,而首先是一种教学论思想。但是,长期以来,人们的看法和一些出版物,常常把启发式仅仅当作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事实上,在复杂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的相互配合和交替使用。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凡使用得体、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不是依靠灌注,而是较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启发式教学成为现代教学的主流的今天,我们却未能真正理解启发式教学的真实含义,甚至沿袭古人的错误,而忽视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现时社会的需要。为此,笔者拟对此问题发表如下看法,敬请同仁指教。  相似文献   

12.
教师讲完了长方形面积计算以后,对正方形面积计算,只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我们前边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谁能想出来,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算?全班学生都举手要回答。这位老师说,“我还没讲呢,你们怎么就会了?你们很会动脑子!”这时,班上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非常高兴,“老师还没有讲呢,我就会了”。然后,老师说:“你们都会了,你们能讲出道理来吗?”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字,这个学生回答说:“因为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求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  相似文献   

13.
启发式是教学改革中经常谈论的热点问题。教学的启发式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它涉及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基本关系:教师与学生、学生被动前进与主动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教师传授与学生自学等。只有正确地处理这些关系,才能很好地运用启发式。 启发式要把一般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应用到具体的思维中去,要处理好所授知识与教学对象的具体知识、具体思维能力的矛盾,是较难掌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些教师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教材多,课时少的矛盾,而且学生对它也不够重视。我们怎样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怎样在一堂课内,既注意师生共同活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林丙义老师提出主要靠教师讲授知识,这是无可否认的,但问题在于讲授的方式方法,如何做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历史教学中活跃讲课的一般程式即为一问一答的所谓“启发式”,有的同志采用这个方式表面上做得热热闹闹,但同学头脑中却是冷冷清清,这当  相似文献   

15.
深化教育改革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转变那些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启发式教学。第一 ,明确意义 ,抓住特点。“启”可理解为“开导、启示” ,即提出问题 ,启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发” ,为“引起、激发” ,即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点是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掌握知识 ,开发智力 ,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  相似文献   

16.
论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我国春秋时代的文化繁荣时期就有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倡导的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认真学习达到“愤”和“悱”的心态时才为其开意,使其受到启发;举一反三,则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维而有新发现。西方的启发式教学,源于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造成学生积极的思维、探索,逐步达到正确的认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通过以注入式教学的批判以及教学规律和学习心理学的探索,更清楚地揭示出启发教学的特征。他们提出“用启发与说明的办法,不是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把研究过程的特点复演出来,”“以生动有力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7.
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理论指出: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及方法是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总特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方法。 启发式教学有以下四点特征: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2.坚持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使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3.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及其转化,培养学生学会学习。4.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注重学生学习情绪的体验。 启发式的教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激励型的教学。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或通过列举典型,说明意义,明确目的,使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求的必要,从…  相似文献   

18.
从事历史教学多年,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我眼里,历史是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它传承着人类的记忆,富含着人生哲理。但是,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怎么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记”应是其中的关键。本文就启发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论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发式教学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表现为问答法、对比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训练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智能。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各地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大家采用的教学方法虽不尽同,但各有千秋。究竟哪一种方法为好,我认为方法不应强求一律,应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包括师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