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科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科普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首次提出"微科普"的概念,并对"微科普"的特征、"微科普"的创作与传播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如何推动"微科普"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面向“网络信息管理”的“情报学”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茂  周晓菊 《情报科学》2001,19(5):485-487
文章在系统、动态地研究了数字化时代信息环境、信息工作者职业定位以及情报学教育的本质特性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数字化时代面向“网络信息管理”的“情报学”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了大科学的崛起及其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高科技发展的特点,认为大科学是高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而提出了大科学时代对发展我国科技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则渊先生作为科学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杰出学者,多年来,他坚持致力于科学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则渊先生对中国科学学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科学学理论也有着独到而深刻见解,在技术哲学、科技伦理、科学计量学、创新管理等多个领域上做出了开创性成就。为了缅怀和纪念刘则渊先生,本文重点评述了他在科学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总结了他及其团队在科学学领域的学术成果,并对其学术贡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时间维度对刘则渊先生四十年来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进行评析。根据学术论文主题,基于刘则渊先生各时期的研究方向,刻画了其科学学学术思想的演化变迁。希望科学学界能更多发展科学学理论,丰富研究方法,拓展科学学应用领域,为科学学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6.
交叉科学时代的交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类步入交叉科学时代,一门以研究跨学科规律和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跨学科学”新领域从70年代起在国际上崛起,正在对当代科技、经济、社会、教育的深入综合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本文较全面分析了跨学科学的来龙去脉,对与跨学科学相关的重要术语进行了辨析,对现代跨学科运动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国外跨学科学进展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7.
合成生物学:开启生命科学“会聚”研究新时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国屏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1):1135-1149
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对象在时空尺度上的差别与相连,既决定了学科间的差别,也决定了学科间的交叉。生物学在发展到以机理研究为主的"生命科学"阶段后,得益于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在20世纪"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革命基础上,通过引入工程学理念,形成了"合成生物学",并迅速形成"会聚研究"的第三次革命。文章在阐述合成生物学的内涵并回顾其学科发展历程与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提出了合成生物学的科技支撑与社会治理问题,期望引起科学界、社会公众与政府管理层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发生于1948年的“积石山探险事件”是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的一起欺诈事件,美国商人雷诺利用民国时期科学界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急于发展科学的特殊心态,导演了一场历史闹剧,从中渔利,并愚弄了中国政界与科学界,其过程一波三折。通过对此事件的微观考察,揭示当时中国科学事业的生存环境、经费投入、科学家心态等方面的情况,探究事件的文化背景,以透视20世纪40年代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科学确立了感觉优先原则。该原则是对认识对象存在性的判定原则,后来被迁移为对认识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合法性的判定原则。但它受到经验证实原则和经验的"客观性"要求的双重限制。在实证科学语境下,"客观性"的真实含义是"可公共感知性"和"与主体无关性"。人们对感觉优先原则的不适当推广导致科学霸权主义,对经验客观性的要求又导致科学研究的大众主义。  相似文献   

10.
引文环境下对《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的科学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SSCI(1998-2004)排除著者自引后的数据,从期刊被引的规模——频次、学术影响力、被引半衰期等角度对《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进行引文计量分析。得出,期刊影响力日益扩大,被引半衰期约3.5年,有一批高频被引著者和高频被引论文。  相似文献   

11.
刘玉波 《情报杂志》1999,18(2):79-81
动态、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科技情报专业教学体系的总体状况、情报学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计算机及情报学核心课程的教育,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情报学教育的新思维。在此基础上,分析、制定了科技情报专业的办学基本思路、培养规格和新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尼采看来,"科学的问题"就是苏格拉底代表的西方理性乐观主义摆脱象征着古希腊文化活力的悲剧艺术而自身野蛮化的问题,这也使科学自启蒙以来取代了神学而成为"新宗教",它是禁欲主义的最新、最高贵的形式。尼采处理科学问题的方案是:用艺术家的眼光透视科学,又用人生的眼光透视艺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吸引了包括政府、企业等在内的多方关注,被称为是下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金矿"和"石油",具有催生社会变革的能量。它同样也给情报学这一学科带来了很多难题和机遇。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情报学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情报学的学科发展趋势以及情报学在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文化是在科学技术演进的历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种独有的文化形态,是科学技术精神层面本质上的集中表现。从科技文化的角度提出了科学技术与科技文化的辩证关系,由此观照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提出了新时期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的新定位。另一方面,大众传播是特定社会集团利用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它推动了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演变。当今,大众传播已经从单向传播逐步过渡到包含传播与反馈的双向过程。在确立了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新定位的前提下,借用大众传播学的经典模型对其实践创新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借助项目知识管理概念,确立科技计划项目知识管理构成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组织、知识扩散和知识应用,进而探索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程序化流程结构为依托,通过知识组织构建知识信息体系,形成科技项目、科技管理、科技项目与科技管理的知识交互关系,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知识扩散、知识应用的递进策略,以支撑自主创新和政府科技决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美英两国“科学外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分析了他们开展“科学外交”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推进我国“科学外交”工作的思考和建议:应向国际共同关注的领域倾斜、积极引进国外技术、提高科技软实力形象、政府搭桥为中小企业寻求科技合作计划、深入关注国际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知识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共生产”特点。研究发现,这种“共生产”具有知识生产的目标对象从少量数据到海量数据、知识生产的组织模式从相对独立到聚合协作、科学知识的增长模式从理论驱动到数据驱动、科学知识的产品形式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等特征。同时,科学知识的“共生产”还带来了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生产是否进入了科学研究的新范式、科学研究资源是否将被持续分化和集中、基于数据的知识生产是否将面临越来越强烈的机械路径依赖、不同学科的研究模式是否将遭到不同程度的分化等几个方面的社会争议。  相似文献   

18.
卢艳君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217-221
当前,学术界无视和违反科学规范的现象相当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正日渐侵蚀学术肌体,学术界潜存着信任危机,科学规范维护已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亟需从理论上重构科学规范,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在有关科学规范的研究中,影响力最大且最具权威性的莫过于默顿规范。默顿规范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的争论焦点,其是否早已过时,已无存在的必要性?这里拟结合大科学时代"科学"的新变化,就默顿规范在大科学时代的必要性及其扩展问题展开讨论,阐明在大科学时代,默顿规范所阐扬的基本精神不应该更改,更不应该放弃,但必须结合时代新特点对默顿规范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19.
人都是用语言来进行思考的,因此,越是需要严谨推理分析判断的场合,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越是关键。而理工科恰恰需要人们进行严谨的思考和推理。因此,与很多人想象的相反,理工科的教学对于语言的要求,一点都不比文科低。按照我国的教育体系教学要求,在初中阶段就逐步出现了"科技汉语"的语言现象。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更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无法适应这种"科技汉语",导致学业的失败。该文以实际案例,说明理工科教师具有"科技汉语"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刚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0):1112-1116
<正>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这既是国家发展阶段演进的内在需求,也是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奋斗的结果。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党中央都围绕科技创新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