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缪尔探针诊断教学实验结合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发展特色,针对直流辉光放电正柱区,同时设计了朗缪尔单探针和双探针的诊断实验。实验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果可靠。通过对单探针和双探针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学生不仅学习了两种探针诊断的物理原理、诊断功能和分析方法,同时也认识到各自诊断技术的优缺点,锻炼了学生分析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继续探索的科研兴趣。  相似文献   

2.
1 DNA探针的概念 DNA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如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长度在几百碱基对以上。它包括整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或由之转录而来的RNA。现已获得的DNA探针数量很多,有细菌、病毒、真菌、动物和人类细胞DNA探针。  相似文献   

3.
从实验室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平台管理模式、仪器介绍与运行情况分析出发,针对扫描探针显微镜培训人员的选拔、培训的时间安排、培训的基本内容、培训的方式方法、其他功能的培训方法等多个角度对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培训与开放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扫描探针显微镜培训的新方法与管理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理论认识,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从实验室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平台管理模式、仪器介绍与运行情况分析出发,针对扫描探针显微镜培训人员的选拔、培训的时间安排、培训的基本内容、培训的方式方法、其他功能的培训方法等多个角度对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培训与开放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扫描探针显微镜培训的新方法与管理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理论认识,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制备原子力量微镜探针的工艺及实验参数对探针腐蚀精细程度的影响。实验设备虽然简单,但能制备出实用的探针。在制备过程中变量较多,可操作性强,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探针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过程,并对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有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Langmuir探针测量等离子体参数特性的实验原理和方法,采用Langmuir单探针诊断了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参数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微波功率下,气压增加,等离子体密度趋于饱和。将Langmuir单探针测量等离子体特性实验引入高年级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综合创新实验,使得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接触到物理学科研究前沿领域的技术与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将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综合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了荧光探针对氨基酸手性识别及光学组成测定的综合性实验。阐述了荧光探针的手性识别原理、实验流程、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分析。该实验属于手性化学、光物理、光化学、分析化学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该实验还具有可拓展性,能弥补传统综合实验的重复性和单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应用矢量位函数、反应的概念和互易原理,推导出圆波导中双探针的互阻抗表达式,圆波导是半无限长的,终端接有一定反射系数的负载.发现了探针的互电阻是由主模产生的,而互电抗则是由主模和高次模共同引起的;由于高次模随着探针之间距离的增加急剧衰减,所以对互电抗的主要贡献来自于主模.然而当探针之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高次模起主导作用,产生很大值的互电抗.互阻抗取决于探针的位置、高度和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及终端面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类基因组研究方兴未艾,许多基因的结构、功能相继得到阐明。人类基因组有 3 x 109个碱基对,约有10万个基因在不停地工作,我们该如何从这庞大的基因组中找到自已感兴趣的目的基因,尤其是单拷贝基因?这里就需要用到核酸杂交技术。所谓核酸杂交,是根据碱基配对原理,以已知DNA片断(基因片断)作为探针与待测样品DNA片断进行杂交,从而判断两者的一致性或同源性程度。其中,选择、制备合适的基因探针至关重要。1基因探针的概念 基因探针(gene probe),即核酸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  相似文献   

10.
何佳忆  王惠君  李媛 《甘肃教育》2022,(14):117-12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提出的“概念教学”重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但数据统计得出,部分学生存在概念识记不清、概念不会用的问题,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文章基于概念教学,优化了高中生物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概念的形成、巩固和强化这三个阶段,最终想达成学生掌握和正确使用核心概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很难掌握好抽象的概念。因此,概念教学成了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为突破这一难题,选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清晰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提高了概念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的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这些概念具有生活化和片面性的特点。在数学概念学习中,学生应该从数字的符号、内涵、外延、规则几个维度进行数学化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前概念有数学概念内涵理解模糊、狭隘,外延的认识错误,规则未能建立三种情况,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设置概念的认知冲突情境,暴露学生的数学前概念,建立科学的概念实践模型,丰富学生的数学概念感性认知;提供比较鉴别的概念情境,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数学概念的表达内化,确保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思维认知几种四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概念教学既要重视体验、感受,也要进行抽象、概括 传统教材通常都给出了概念的描述性定义。重视概念的应用,却忽视学生对概念的体验。实验教材强调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对概念的体验和感悟,但较少给出清晰、明确的概念描述。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一些重要的、关键的概念,如果学生仅仅体验、感受了而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必然会对后续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概念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在形成概念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也要重视学生对概念的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认知访谈能够可视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基于认知访谈的概念诊断模型能够诊断学生错误概念的成因:概念内涵缺失、概念内涵不理解、概念外延不清。并提出概念教学的对策:突出内涵清晰外延、利用直观性教学,促进概念的理解、寻找概念固着点,促进概念转变、突出辨别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学情,适当完善概念。这一研究既促进教师掌握概念教学的要点,提升概念教学的能力,也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夏海宁  周彦  陈聪 《考试周刊》2010,(33):189-190
学生在接受系统的教育之前,已经持有前概念,学生自身持有的前概念促进或阻碍着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揭示学生的前概念及其转变规律,被认为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旨在以教育学、建构主义、结构课程理论为指导分析学生前概念的特点、影响前概念形成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物理学习中前概念转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学校40位数学教师以及随机选取的8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不够生动、形象,不够深入、广泛,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灵活运用概念,也很难让学生喜欢数学。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教师的认识和心态不到位、不合理,知识储备不够。提出了改进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在情境中体验概念,在变式中明确概念,在练习中深化概念。  相似文献   

17.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高中数学概念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理念,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自觉总结与概括,促进学生主动生成概念。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常见的思维形式之一。它体现了同类对象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等方面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高中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从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形中进行抽象与概括,准确界定概念含义、形式表述以及概念的运用。探究式数学概念教学尊重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积极参与,着力于促进学生在情境中生成与运用概念,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通过概念特征自由联想实验,比较了视力、听力障碍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具体事物概念表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普通学生相比,视力、听力障碍学生联想的特征数量少,分布分散。(2)视力、听力障碍学生的概念表征受感知觉经验缺失的影响,概念表征具有明显的通道差异。聋生的听觉通道的概念特征显著少于普通学生,盲生的触觉通道的概念特征显著多于普通学生和聋生。(3)在感觉代偿和语言学习的帮助下,视力、听力障碍学生能够形成对缺失感觉通道信息的概念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数学概念学习对于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来说不仅仅是基础,而且还决定着数学教学质量,可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新要求下,构建数学概念型课堂是大势所趋。数学概念是学生了解知识接受知识的前提,反映了数学知识的特征和属性,让学生在掌握了概念的基础上再去拓展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数学水平。要想更好的构建高中数学概念型教学课堂,就要重视概念的带入、理解、应用,要以多种方式把概念带入课堂,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培养锻炼学生把概念应用到实践中去,带领学生定期回顾,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20.
陈静 《考试周刊》2009,(33):180-182
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迷思概念”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科学概念的正确认识,本文作者通过探讨化学迷思概念的成因、特征,提出了有效促进学生化学迷思概念转变的裳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