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气论思想博大精深,其内容见之于物理、哲学、生理、心理和伦理等五个层面。"气"概念含义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加大了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难度,且现有的对"气"概念的翻译存在"西为中用"和"以偏概全"之欠妥。通过对"气"概念的内容及其现有翻译进行分析,认为采取音译加注法对"气"概念进行翻译最为妥当,这不仅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使西方读者从整体上把握"气"概念丰富的文化含义,且更有利于中华文化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2.
"社会存在"是马克思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由于人们在其来源和理解问题上的两种不同倾向又以及"社会存在"一词的本身多义性,导致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分歧。文章立足马克思的经典文本,考察马克思"社会存在"概念的真实含义,认为马克思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使用此概念的,任何其他含义都不属于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词"封建"经与西方feudalism(feudal system/the feudal)对译,演变为剪裁历史的近代概念。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以"封建"指称西政,露密士等西方传教士、汉学家以"feudal"指称周制,只是这一过程的序曲;真正在名、实两层面使"封建"与feudalism达成对译通约的是丁韪良撰、汪凤藻译《中国古世公法论略》。近代中国新名"封建"谱系也含有与日制"封建"相互叠加混同的部分。新名"封建"的严复首创说、独创说及日源说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一词引进中国后,在概念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乱,西方大众文化是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科技理性和世俗化在西方大众文化的勃兴和繁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的大众文化是在与西方迥异的历史语境中萌生发展的,和西方的历史进程存在着历史时空上的错位,有它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西封建城市产生的原因及其形成过程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封建城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引起的。而中国封建城市的产生却是统治阶级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就其内部的基本风貌来说也是千差万别的。西方封建城市内部的居民主要是以从事商品活动的工商业者为主 ,因此 ,商品经济在城市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 ,中国封建城市内部的居民主要是官僚、地主及其他消费人口 ,工商业者是绝对的少数。所以 ,在中国封建城市里 ,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商品经济在其中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异托邦"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参照"乌托邦"自创的一个哲学概念.从创立这术语之始,就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福柯关于空间的思考是由中国百科全书上关于动物的分类引发的.在涉及中国丈化的问题上,福柯至少表达了两层含义:这种文化让西方人不安的混乱性质,即异托邦性质;中国文化又是乌托邦的巨大源泉.本文认为,中国文化的内涵是和谐,不是混乱,不存在福柯在<词与物>中所谈及的典型的异托邦属性,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是被想象出来的一个具有乌托邦属性的世界.将异托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作一番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异托邦的含义,进而澄清西方对中国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龙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在中国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权威的象征。龙能上天入海,能驰骋于天上,给百姓带来安康祥和。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穿着有龙的图案的衣服,一般百姓是不能穿的。在西方,龙北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如黑暗邪恶,它经常出没在人类的村庄,烧毁房屋,吃掉人类。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屠龙勇士的出现,而杀死龙的人本身是正义的化身。可见,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虽然都被称为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却是完全不同,完全就是两种动物。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龙视作西方的龙。英语dragon不能等同于中国龙。所以应该把中国龙翻译为"China long",完全区别于英语,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到中国龙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概括地说,在数理逻辑、数学及科学语境下,"数学结构"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即一般纯数学中所说的纯粹抽象的数学结构,数理逻辑的模型论中所说的作为语义解释的数学结构以及在科学与应用数学的数学建模中所说的数学模型,前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讨论的数学结构概念是否建立在相关的形式语言之上,以及是否定义了将相关形式语言中的非逻辑常项符号映射到布尔巴基意义下的数学结构中的某些特定元素与关系上的解释函数。而"数学模型"概念,则主要有模型论意义上的模型及数学建模意义上的模型,这两种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9.
"封建主义"一词具有多义性,这一概念的学术史是由狭义封建主义、广义封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封建主义概念这三大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构成的。狭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16世纪法学家对西欧中世纪"封建法"的研究,专指封臣制和封土制。广义封建主义概念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形成于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社会的批判,由此这一概念代表整个中世纪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封建主义概念源于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封建主义至此具有生产方式的含义,代表社会形态演进的一个阶段。三大封建主义概念都有各自的学术功用,它们为认识前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无需再以"封建"的本义否定这个词的其他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城市兴起,是西欧有别于中国封建时代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从对城市的起源、城市的概念内涵、城市的民众组织等三个重要问题所进行的中西比较可以看出,西欧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较为独立的社会政治单位,更能蓄积起冲击封建政治体系的力量;而中国封建城市与统治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多意义上是在封建政治体系中起着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雷雨》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它的主题意蕴深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之一。它通过一家两代人的恩恩怨怨,集中表现了在浓厚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人的悲剧和由此折射出的社会悲剧,它控诉了带有封建本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表现了对理想的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困惑和向往。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控诉中国的专制家庭和社会的黑暗。将所有人的"雷雨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剧中的惊雷仍在我们耳畔轰鸣,剧中的暴雨仍在我们心底激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美观念及“三寸金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审美观,并且这种审美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道德标准。"三寸金莲"作为封建社会的陋习在各朝各代都出现过,其根源是受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美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结构是单一性的。它的形成既有自然环境的影响 ,更有政治因素在起作用。而西欧的封建农业在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促成下 ,形成一种农牧混合型生产结构。在16世纪前后 ,中西这两种不同的农业生产结构对社会转型的影响差异是很大的。在中国 ,单一型农业虽然有时也曾繁荣过封建经济 ,但始终没能完成向资本主义农业的转型。在西欧 ,混合型农业则与大农经济结合 ,促进了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4.
《牡丹亭》以高唐神女为原型塑造主人公杜丽娘,在中国视"淫"为万恶之首的"无性文化"传统中,复活了性爱女神的形象,它以人欲的思考为切入口,批判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对人类正常情欲的压抑,从而肯定和歌颂了人欲,代表了在几千年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性爱文明意识的觉醒.《牡丹亭》以其歌颂人欲和反对礼教的深度、力度和高度,标示着晚明社会个性解放思潮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十分关心旧中国女性的生活与命运,她的作品描写了一批被封建婚姻摧残而变得畸形的女子形象.揭示了中国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吃人的本质,由此体现了张爱玲小说深邃的文化性与冷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革命剧作家的曹禺以他对旧世界的彻底反叛而享誉文坛 ,但作为出生于封建家庭、成长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 ,在他的身上仍然表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存 ,即便是被称作“对传统文化全面反叛和否定”的剧作《北京人》 ,也仍然客观地表现出作家文化心理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既成就了作家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孔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资本主义因素有很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而且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进步要求,正如西欧封建社会的文艺人,启蒙运动等思潮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一样,然而,秦汉以后的儒学出现了“异化”的趋势,这种“异化”的儒学完全背叛了孔孟儒学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自觉行为,它一开始就是一种较完善的两极制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形式;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则一种自发形成的比较原始的等级土地所有制。两者间的特征差异决定了16世纪前后它们能否随社会转型而顺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占有权看似不稳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社会转型时期没有完成自身的转变,倒是占有权长期处于凝固状态的西欧封建庄园土地制度顺应了社会的转型,完成了封建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土地制度,着重阐述了其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的演变,并剖析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演变在封建社会不同时期发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