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婷 《文教资料》2010,(18):166-167
《聊斋志异》中共有5篇关于花妖、花神的故事,分别是《葛巾》、《香玉》、《黄英》、《荷花三娘子》和《绛妃》。以《葛巾》、《香玉》、《黄英》为例,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花妖爱情三部曲,牡丹和菊花在里面变成美女,成就了穷秀才美好的幻想。因而很多人说,这只是蒲松龄为表达穷秀才的一厢情愿的幻想所做的白日梦。但笔者认为,艺术本身就是高于现实的,我手写我心,有何不可?况且假托这样的"幻境",更能表现蒲松龄自己的爱情观。那《聊斋志异》中的"花"与"采花"之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蒲松龄借助这些虚实相生的爱情故事营造了怎样一个艺术世界,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和思想内涵呢?本文将以前文提到的三篇花妖故事为例,探求蒲松龄试图展现给我们的意境与内蕴。  相似文献   

2.
关于数字3.6.9的神奇特征(续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继文〈1〉.〈2〉.〈3〉,再给出3.6.9的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黄英》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种直到今天还有启迪意义的理想的人格典范——士魂商才型人格这一人格形象蕴含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体味和反思,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笔下的黄英,是一个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的资产者形象。这个艺术形象,代表着明代以来在中国封建社会母体中刚刚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势力,是植根于十七世纪东方泥土的新型生产力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5.
徐文翔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13-15,26
蒲松龄通过同一时期创作的三篇"花精"系列故事《葛巾》、《黄英》、《香玉》逐次展现出男主人公在"人异恋"中呈现出的三种不同境界。对感情的"不达"、"达"与"通达"这三种境界导致了故事中三种不同的爱情结局。《香玉》一篇是蒲松龄"至情"爱情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作了细密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阐发了梁氏小说“四力”说中的“熏力”和“提力”对当今一些文化和艺术现象的针砭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秋石对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以下称《七十年》)近乎粗暴乃至有辱周海婴人格之嫌的“质疑批评”在学界引起强烈的不满。对此,已经有多人撰文提出批评,此风波本已渐趋平息。但笔者近来又读到秋石《〈爱护鲁迅是我们共同的道义〉一文写作发表的前前后后》和陈香《〈秋石撰文质疑周海婴写书风波又起〉一文写作、发表的前后》两文才明白,原来秋石是认为《中华读书报》实习记者陈香报道的原因,才给读者造成他粗暴对待周海婴的影响。我想,我们不如找出他当初发表的文章看个究竟。秋石对周海婴《七十年》的质疑批评文字,最初发表于2002年9月17…  相似文献   

8.
读完许奇峰老师《在文学经典阅读中积淀祖国传统文化——执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感》一文(见本刊2007年第7期),很佩服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中许多篇幅是描写商人的,他们形形色色,而《黄英》篇中的菊精陶三郎作为一个商人,呈现给我们的特征是高雅的君子形象,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念以及取财有道的经商之法。通过陶三郎的形象,体现了蒲松龄对商贾的肯定和赞扬,这种对商贾的肯定与赞扬是与他生话的时代背景以及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再论《封神演义》因袭《西游记》—与徐朔方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朔方同志《再论〈水浒〉和〈金瓶梅〉不是个人创作》(载《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一文,在论述中涉及拙作《〈西游记〉〈封神演义〉“因袭”说证实》.认为拙作仅以二书“各五首赞词的对勘为依据,不足以包括它们之间的所有复杂关系”,结果是“偏而不全的取证  相似文献   

11.
曹军 《文教资料》2009,(10):6-8
《聊斋志异·黄英》篇在“士魂商才的结合”的一般叙述中,体现了作者思想的两个方面:马子才是作者自身精神的自由王国的化身,陶生体现了作者对物质的必然王国的向往。而马子才与陶生、黄英间的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是蒲松龄物质的必然王国和精神的自由王国整合而又重建的过程,这一运动过程是以“菊”为中介而实现的。最终在小说中,作者“士魂商才”的理想美梦成真。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 ,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新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给传统思想以强有力的撞击。立足于这一意识形态转变的关口 ,蒲松龄在《黄英》一篇中 ,塑造出马、陶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 ,通过两者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 ,很有深度地透视出本时期士人“治生”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学习〈为人民服务〉》和《忆张思德》两文,原载1964年12月5日《解放军报》.为供教师学习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参考,现特转载于此.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他的散文观念是发展的:早期主要以英国小品文为模范,后到晚明的传统中寻根,直到认为现代的理想散文应当是既有外援又有内应,他的散文逐渐从简单走向成熟。这一成熟的散文理论是在对五四启蒙精神的认同和反思的背景中形成的,他将自己对西方个性主义的向往和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的为文方式融汇起来,在散文理论及创作领域内成功示范了如何协调矛盾的甚至是异质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高二适(1903-1977),原名锡璜,号、舒凫、磨铁道人,斋号证草圣斋、孤桐堂,江苏姜堰人,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65年,他就《兰亭序》真伪问题与郭沫若展开学术争鸣,撰有《〈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和《〈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等文,影响极大。高二适精研文史、书法,擅草书,  相似文献   

16.
〈好了歌〉在〈红楼梦〉中具有总纲的地位,它可以成为我们探寻〈红楼梦〉文化精神的重要门径之一.从文化阐释的角度看,〈好了歌〉及其注预设了全书的佛道话语语境和世俗话语境,它们与小说开头那一个美丽的神话交织并行,使小说既有强烈的写实特征,又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与宗教性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新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给传统思想以强有力的撞击,立足于这一意识形态转变的关口,蒲松龄在《黄英》一篇中,塑造出马,陶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通过两者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很有深度地透视出本时期士人“治生”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文章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是对文章主题的重要诠译。为文命题,如同画龙点睛,尚需神来之笔。制作标题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新闻报道的延续,标题的质量,制约着文章的质量。因此,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标题是关键。 一个好的标题,既可以抓住读者让他欲罢不能,也可让读者不必读全文就能了解文章的主旨。 如: 〈肩〉苦熬没有出路,苦干才有希望 〈主〉大关报道在贵州引起强烈反响  ──(《人民日报》1997年3月30日) 再如: 〈主〉“一国两制”前无古人 实现宏图后有来者 〈副〉──缅怀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笔下的花妖形象,都具有真善美的品格。荷花精是质本洁来还洁去,葛巾刚烈,黄英是人淡如菊,香玉更是晶莹剔透的纯女子,玉版是乖顺娇巧的白牡丹,陶生潇洒非凡。她们都是那么真、那么善良,是花中极品。  相似文献   

20.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3期肖平理先生的<〈边城〉中的虎耳草>一文,有如骨哽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