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青 《人民教育》2022,(17):26-28
<正>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上好“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要担负起的时代责任。一、领悟“大”之要义,把牢大思政课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可以看出,大思政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思政课,  相似文献   

2.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红岩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开展,彰显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强化培育时代新人实效。红岩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融入理想信念以激发大学生使命担当,融入爱国精神以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融入凛然斗志以培育大学生斗争精神,融入浩然正气以塑造大学生高尚人格,坚持以课堂教学提升融入实效,以形式创新拓展融入渠道,以科学研究夯实融入基础,以资源开发强化融入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4.
小说《红岩》是理解“红岩精神”的重要媒介,也是“红岩精神”的载体。因而,在《红岩》的阅读教学中,应把其与“红岩精神”的传承教学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从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内容、路径。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明晰为什么要建好“大思政课”,要着眼于大,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延伸与拓展,是“国之大者”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厘清什么是“大思政课”,要遵循与现实结合根本要求,充分立足国情、及时融入教材、有机贯穿课程、坚定教师信仰,运用好新时代伟大实践的育人富矿,发挥好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的育人功能。探析怎样建好“大思政课”,要把握“善用”这个关键,从认识、方法、载体、规律四个方面全面发力,打造因事而化的“大思政课”。  相似文献   

6.
与以往思政课不同,“大思政课”立足“三全育人”理念,注重全员育人新形态,倡导全过程育人新格局,强调全方位育人新实践,要求思政课达到“全员参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理想状态。“大思政课”是决定新时代思政课命运的关键一招,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新保障,为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指明新思路,为思政课有效融入社会提供新机制。为实现理想状态的“大思政课”,要加强思政课主体建设,形成思政课育人共同体;推进横向协同与纵向贯通一体化,构建思政课全过程育人体系;构建以思政课堂为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打造思政课全方位育人形态。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课”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力点,通过剖析“大思政课”概念内涵,阐述“大思政课”之“大”的多重维度,从而更深刻理解“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方向、新理念、新形态和新路径。新时代“大思政课”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发展道路,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大思政课”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进路,着力对标“六个要”、对表“新时代”、对接“新渠道”,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建设,实现新时代思政课提质增效的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8.
宋祺  刘学伟 《河南教育》2023,(12):33-34
“大思政课”建设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的重要部署。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主动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本研究分析了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创新“大思政课”顶层设计,形成三级育人新局面,推动“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健全“大思政课”评价体系,形成评价反馈新机制,从而推动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9.
要深刻理解“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重要命题,离不开对“大思政课”讲道理的主体、客体、方法及其相互关系的全面分析与客观认知。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看讲道理的主体,是剖析“大思政课”的道理究竟谁来讲的前提;从情理、事理、真理三个层次看讲道理的客体,是弄清要给谁讲“大思政课”道理的关键;从讲深、讲透、讲活三个维度看讲道理的方法,是把握“大思政课”的道理怎么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大思政课”的出场既遵循了课程发展规律、回应了思政课的现实挑战,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最新动力。相比传统思政课、“课程思政”和“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在育人理念上的视野格局更加宏大,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要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思政全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打造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态体系,高校应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思政课堂,围绕“一课一品”、打造“三大课堂”、构建“五位一体”,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135”育人新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凸显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不仅是当前“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背景,更为协同多方思政育人力量、整合多渠道思政育人资源、打造多种类思政育人平台提供了新机遇。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主动适应数字化赋能思政育人新模式,全面推动“大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启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其中萌芽的新世界观对当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梳理“大思政课”建设的目标、本质和重点;以《提纲》的新世界观提出“大思政课”建设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与《提纲》新世界观的融合,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4.
善用“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现实要求,对于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大思政课”建设中,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在有效推进“大容量”“大融合”“大资源”教学内容建构中丰富思政课知识体系;在增强教师讲道理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先进技术应用能力中,实现思政课师资能力升级;在全面构建互动生态课堂、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逐步优化教学设计中,完成思政课育人模式创新。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方略,达成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大思政课”教学目标,培养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5.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自道光年间永宁知州黄培杰将拓本“红岩山诸葛碑”刊于州志卷首后,不少的专家学者对“红岩古迹”进行多方研究,对其结论未敢苟同。本着尊重历史文献,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在查阅有关的史料和经过实地考证后,证实清末大定知府陈庆慈提出的“两红岩”之说,明代“红岩”与清代“红岩”各有所指,并不同一。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争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要善下“大功夫”,不断提升能力水平;突出“新动能”,彰显课程精彩;统筹“多引擎”,协调各方力量,做塑造学生高尚品格、良好品行和高雅品位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18.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和实践遵循。“大思政课”之“大”,从思想维度看,主要体现在坚持系统思维和全要素理念;从实践维度看,主要体现在教学课堂的时空突破、教学路径的方法优化及教学评价的体系完善等方面。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善用“大思政课”,正确处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理念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视野,指明了新方向。“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责任。善用“大思政课”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通过“大思政课”拓展大课堂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建设大师资体系,完善育人队伍;创新教学大平台,优化教学方式;瞄准育人大使命,回应时代需求,进而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思政课”工作方案的提出,思政课建设整体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四个自信”是引导学生认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四个自信”的学理研究还不足以支撑起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为更好地进行“四个自信”教育,思政课教师要在学术层面拓展“四个自信”的理论深度与广度;在实践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现实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