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势大于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修己 《东方文化》2002,(5):106-110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现代学研究界发出“重写学史”的呼声,十余年来“重写”之声从未间断,今年又有“学史重构”的学术研讨会?这说明人们对已成的《中国现代学史》或《20世纪中国学史》,尚感未能满意,仍企盼着更为新鲜、更具突破性的新;所以,“重写”、“重构”之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78-278
9月23、24日,为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了“鲁迅与现代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130余名鲁迅研究专家出席了研讨。  相似文献   

3.
<正>地处非洲中西部的喀麦隆,素有"小非洲"的美誉,近年来成为非洲地区发展势头良好、局势相对稳定的国家之一。蒙戈·贝蒂(1932—2001)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是喀麦隆乃至现代非洲著名的作家、思想家、政论家,非洲法语文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蒙戈·贝蒂1932年6月30日出生于喀麦隆首都雅  相似文献   

4.
Last autumn, the exhibition "Early China: the Formative Period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as held in the Capital Museum in Beijing. The 210 sets or pieces of exhibits showcase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from 3500 BC to 1400 BC.  相似文献   

5.
有和无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思想家向来深思的根本问题。”先秦道家的有无论使中国哲学可以毫无愧色地立身于世界哲学之列。把先秦道家的有无论与西方哲学、特别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有无观念相比较,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到先秦道家哲学的超越性及其并非“虚幻的深度”(黑格尔语)。虽然道家  相似文献   

6.
沾衣未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阳春三月的圣地曲阜,虽然还有点料峭春寒,但也是万木初荣,黄的迎春花,红的杏花,粉的碧桃,白的玉兰花,已挂在古老的大街小巷。记踏着春风叩响了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化学院骆承烈教授家的门环。  相似文献   

7.
"道"是中国文化、中国本土思想中的一个根本性、普遍性的概念,它的蕴意与佛教概念中的"真如"、"法性"、"菩提"等有本质的不同.但在早期佛教输入中国的过程中,佛教却大量地采用了"道"这个语词,它的使用有三种情况:一、译经中的使用;二、佛教徒称号中的使用;三、佛教名物中的使用.这种对"道"字的普遍采用,加快了佛教的华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陆其国 《寻根》2010,(2):126-131
一我伫立在上海的大地上沉思"江南"。我说的"江南"并非地理意义上的概念,而是特指在这方地域上一个极小极小的"点",这个"点"小得在中国地图上甚至无法找到。然而,就是这个在地图上根本无法找到的"点",它的影响却曾经波及整个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9.
“仁”德的现代意义龚杰"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仁"的概念。西周和春秋时期,"仁"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意义逐渐明确起来。相传在周武王患重病期间,周公在为武王所作的祈祷中,自称"予仁若考",若"即"顺从"之义,"考"即祖先之...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文学”的历史记意,必定影响作家的当下写作。在此意义上,重写文学史,不可避免地介入了当代文学进程。在二十世纪初正式引入“文学史”的教学与撰述之前,中国文人并没有认真区别文学理论、文学批秤与文学史的必要。几乎所有的文论,都是三位一体。这么一来,提倡文学革命与重写文学史,往往合而为一,比如,标榜“秦汉文章”,或者推崇“八代之文”,都既是“论”,也是“史”;既指向往昔,也涉及当下。即便以引进西方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五四”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11.
啸声 《寻根》2008,(3):114-117
中国艺术作为世界上一种独立的美学体系和表现体系,具备数千年的优秀传统。从商周青铜到秦俑汉石,从南北朝石窟的佛教艺术到唐宋五代的山水绘画,特别是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兴起,到明清之际登峰造极……都使这一中国传统在历史演变中,  相似文献   

12.
在法律层面,网络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显然面临新的挑战,中国该如何面对这个挑战?而在化层面,以陈凯歌为代表的精英传播,显然受到以胡戈为代表的草根传播的挑战,两关系朝哪个方向发展,是拼个你死我活还是募存并荣?[编按]  相似文献   

13.
本首次对儒家“礼”的现代管理功能进行分析和论述。如何把儒家的“礼仪”化应用到现代管理中,使之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应该是研究儒学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本从约束与规范,正身与自律,自尊和尊重他人,和为贵,传递企业信息和传播企业形象等五个方面讨论了儒家“礼”的现代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鬼门关”位于广西玉林市与北流市交界处,是著名的历史古迹,为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地区西南部的必经之道.千百年来,无数名家名人在“鬼门关”上演了一段段戍边、贬官、流放南蛮之地的坎坷历程,他们的人生因此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又有数以万计的创业者正在“鬼门关”书写一部部“闯关”的伟业史.“鬼门关”作为特定的地名称谓,它的古今变迁承载了“鬼门关文化”的深蕴内涵;研究“鬼门关文化”古今内涵,探析其蕴藏的深邃含义,对理解桂东南本土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和”思想的现代价值陈振昌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积存中,中华文化,象一座有待开掘的矿山,蕴藏着解决人类未来发展难题的丰厚的精神遗产。中国古代文化在继承发展中,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伦理原则,代代传承,历久弥新,成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安...  相似文献   

16.
“为政以德”出自《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为政以德”反映了儒家德治论的主张,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明德慎罚”传统,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认为“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是执政、治民的指导方针。所谓德治就是道德政治,是把道德运用于政治领域的一种学说,是以道德作为规范君主行为、治理国家社稷、管理庶民百姓的一种学说,是以道德教化作为一种主要的治国手段,运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以达到社会稳定的一种学说。回顾古老的“德治”观念,追溯其渊源,解剖其意蕴,分析其价值,不仅极富理论学术意义,更有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儒家德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3日至10月26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此次会议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国际教育基金会、香港孔教学院、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等七家单位联合举办。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苏敏 《寻根》2012,(4):57-61
佛像艺术的产生 众所周知,早期的佛教艺术都是用象征手法表现佛的,如用白象表示摩耶夫人受孕,用足迹表示佛诞生,用白马表示越城出家,用菩提树表示顿悟成道,用鹿和法轮表示初次说法,用窜堵坡表示涅檠,等等。正是这种象征手法的存在,所以早期的佛教艺术中没有佛造像。  相似文献   

19.
香港“佛教的现代挑战”国际会议由香港佛教法住学会发起、香港旭日集团赞助的"佛教的现代挑战"国际会议(第七届法住学术会议)于1994年12月24-27日在香港召开。我院中华佛学文化研究中心三位学者受邀与会:副院长谭洛非研究员,提交论文:《佛教文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从政府到普通读者都在关心“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问题。除此之外,再加上评论者的狭窄视野(包括中国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在内)、译者的错误策略和编辑的无能,中国小说走出去便是“死路一条”。不少学者或隐晦或直接地提醒我们需要有“理论的自省”态度,而不是盲目地陷入“走出去”或者“走不出去”的焦虑,甚至是“走不出去”的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