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懂英语者在总人。中所占的比例要比所有东南亚国家都高。然而遗憾的是,许多新加坡人实际上讲的是一种所谓的“新加坡式英语”(即英语、汉语、马来语和印地语的混合体),类似于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行动党政府在建国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语言问题以及因语言引起的政治、教育、社会等问题。新加坡的四大民族因接受各自为政的四种语文源流学校教育,对新加坡没有国家认同感。约占新加坡全国人口76%的华族分为“受英文教育者”和“受华文教育者”两大对立阵营,政治上分别认同英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行动党政府通过确立英语为共同语,在学校实施双语教育,统一课程、考试和学制,以英语统一各民族学校的教学媒介语,最终将四大源流教育合而为一,教育制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汤先营 《教育》2011,(10):63-63
新加坡前内阁资政李光耀不久前在中文版《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首发式上表示,要在新加坡生存,不会英语固然会很辛苦,不会汉语却一定会后悔莫及。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崛起,而是因为“你自己要了解你自己的根”。  相似文献   

4.
王兵  杨荣华 《教师》2012,(18):5-7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华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马来语为新加坡国语。因曾是英国直辖殖民地,所以政府机构一直采用英语。华人占总人口74.1%(2011年数据),新加坡政府在1979年推广“讲华语运动”,目的是要扭转华人使用方言的习惯,改以华语(普通话)作为新加坡华裔的沟通语言,效果显著。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华文日渐式微,使用人数和水平都在下降,其原因是深层次,多维度的。但诸多人士对华文在新加坡的使用价值和未来还是充满信心。诸多学者和专家也对华文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作者由“四大关系”说开去,问诊新加坡华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学习的模式。我国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熟悉和青睐“任务型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学习的模式。我国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熟悉和青睐“任务型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一改原来按国别划分英语方言的方法,而是从宏观上将英美加澳新等五国英语划入一个方言——五国方言,再从英语其他各种变体的内部结构(语音、语法、饲汇)特征入手加以研究探讨,比照汉语、日语、阿拉伯语的方言划分方法,给予原来被视为“干扰变体”的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南非英语以独立的正式方言地位,“干扰变体的极端例子”洋泾浜英语和克里奥尔英语也得到不受歧视的正式方言地位.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的华语运动在以民族共同语——华语取代方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与社会强势语言——英语的角力中,华语则处于下风,成效明显不足。要想扭转华语的颓势,新加坡的华语运动还任重道远。作者通过对1979—2005年间新加坡“华语运动”的决策背景、“运动”前的密集造势与舆论准备、基本目的、推广对象与历史进程、推广方式以及推广成效等的全面梳理,描述了新加坡华语运动的发展脉络,为客观评价新加坡的华语运动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王钢  贺静 《培训与研究》2010,27(3):25-28
新加坡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地域变体,在新加坡这个多种族、多语言、多文化的社会里逐渐发展成具有鲜明地区性、民族性的语言。本文从新加坡的殖民历史入手,剖析了历史沿革、语言生态、语言政策导向等方面对新加坡英语的影响,并分析了在多重影响下新加坡英语的语言特色及面临的考验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新加坡英语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地域变体,在新加坡这个多种族、多语言、多文化的社会里逐渐发展成具有鲜明地区性、民族性的语言。本文从新加坡的殖民历史入手,剖析了历史沿革、语言生态、语言政策导向等方面对新加坡英语的影响,并分析了在多重影响下新加坡英语的语言特色及面临的考验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新加坡英语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近三代华人语言使用由汉语大规模转向英语,与新加坡华文学校教育体系消亡具有直接关系,该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完整又庞大,无论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都曾远超英文学校.华文学校教育体系消亡主要有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化等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前,新加坡历届政府为了消除华校的“中国文化沙文主义”色彩,利用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压制华文教育,使华校生在升学、就业、升职、收入等方面感到前途渺茫;同时弱化侨社与华校的联系,并采用“英语为主、华语为辅”的双语教育,逐渐把华文学校教育转向英文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与教育分流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与教育分流制董俊峰一、实行“双语教育,英语为本”新加坡是一个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小岛国,人是其唯一资源,所以全国上下都认为: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这是关系到新加坡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同时新加坡还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加坡英语语言教学大纲的变化和要求,新加坡的英语教师职前教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文章分析了新加坡英语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大纲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我国英语教师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修娥 《上海教育》2002,(23):48-48
新加坡教育体系非常灵活,以适应每个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开发每个孩子的最大潜力。小学“三层”制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是六年制,并且分为两个阶段,一到四年级称之为奠定基础阶段(Foundation Stage),五六年级是定向阶段(Orientation Stage)。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牢固打好英语、母语和数学学习的基础。奠基阶段:所有学生都将学习相同的课程,除了英语、母语(包括汉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英语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新加坡英语在语音、语调、词汇及语法等方面受到当地居民华族、印度族和马来族等种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研究新加坡英语对我国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现行学制与初等教育课程新加坡是个只有 2 6 0多万人口的小国 (华人约占 70 % ) ,国土、矿藏等资源贫乏 ,国家经济的支柱是贸易、旅游与加工业 ,对外交流频繁 ,语言复杂 (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语言为官方语言 ) ,在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中 ,人的语言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 ,新加坡教育法规定 :“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水平的英语、数学和母语 ,按照每个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教育。”换句话说 ,新加坡的小学教育 ,是一种以语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双轨制教育。新加坡小学的学制 ,也是一种以语言教育为基础的双…  相似文献   

17.
《神州学人》2002,(6):49-49
语言新加坡共用4种官方语言—马来语、华语、淡米尔语和英语。马来语是国语。英语不仅是行政语言,而且是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媒介。新加坡的学生一般上要学习第二语言,培养未来人才的双语能力。社会条规毒品:贩毒可被判死刑。吸烟:新加坡力图建设成“无烟国”;若在禁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将被处以高达新币2000元的罚款。垃圾:乱丢垃圾初犯者将处高达新币1000元罚款,再犯者将罚款额提高至新币2000元以及在劳改法令下受罚。新加坡禁止销售口香糖 。公共卫生:乘坐地铁或公共车辆时,禁止吸烟、饮食、吐痰、乱丢垃圾,违者最高罚款可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加坡华语教学经验与模式为基础,探索在多语环境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挑战与机遇。从种族结构与官方语言政策、“英语为主、华语为辅”的双语教育体制、变动中的华族社会,综述新加坡语言景观;从华族华语学习者类型、中小学华语教学的中国情结,分析新加坡华语教学界面对的问题;从职前与在职课程设计,阐述新加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师资培训的课程设置;描述新加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从国际汉语教研重镇与国际汉语语言服务业中心,探讨如何打造新加坡为国际汉语中转站。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是个只有260多万人口的小国(华人约占70%),国土、矿藏等资源贫乏,国家经济的支柱是贸易、旅游与加工业,对外交流频繁,语言复杂(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语言为官方语言),在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人的语言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新加坡教育法规定:“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水平的英语、数学和母语,按照每个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教育。”换句话说,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是一种以语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双轨制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新加坡,有些标语是同时用四种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书写的,很有多语制社会的特色。对英语的兴趣使我特别留意英文标语。走在路上,看到“Give way to better road man-ners(礼让三先更有礼).”过马路时,看到“Pedestrians use crossing(行人走人行道).”走进银行,Posbank 的宣传标语是“Tomorrow is worthsaving for(值得为明天储蓄).”去书店买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