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顶尖学科的崛起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著名科学家瓦康迪教授怎么也没想到,由他最早在世界上提出的组织工程研究理论,并多年来“上下求索”的理论“果实”,竟由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上海人、留学美国攻读博士后、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的曹谊林教授,于1992年末首先摘了下来,成为将其理论从“虚幻”推向“现实”的全球第一人——一只裸鼠背上竟长着只耳廓,外形与人耳惟妙惟肖——人工再造耳朵诞生了。 首次在裸鼠体内成功再生带血管蒂的骨骼组织并成功地建立了修复骨缺损模型;首次在裸鼠体内成功再生肌腱组织,特别是首次在裸鼠体内成功再生人耳  相似文献   

2.
田廷方是济南军区第148医院药械科的一位助理工程师,知情人都说,他长着“第三只眼睛”。在写作的这块园地卫,他硬是凭着比别人多长了一只的“新闻眼睛”,先后采写了《嫁给当兵的不吃亏》、《为了三十六年的心愿》等十余篇稿件在地方省级和军区报刊获奖。作为一名业余新闻爱好者,他勤奋求索,笔耕不辍,人们不难看出他在新闻写作成才道路上执著追求的足迹。“爬格子”的生活的确很苦,田廷方怎么也没想到在1988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居然使他这位修理技师也“玩”起了笔杆子。而这笔杆子虽轻,“活儿”匈那么沉,那样艰苦,对他又有那么大…  相似文献   

3.
认识张军步实属偶然。在军报学习期间,住在我隔壁的一位战士,捧着他发表的近200余篇新闻作品和四本诗集给我看,并让我“斧正”。接过这些作品仔细阅读后,我开始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这位工.百米个头、长得又干又瘦的小伙子。没想到,这么多有分量的报道,竟出自他的手!1991年,张军噗以优异的成绩考人郑州美术学院。刚刚入学三个月的他,目睹到百年不遇的洪涝,特别是看了解放军抗洪救灾奋不顾身的报道后,怎么奥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兵去”!就这样,仅上了叨天大学的张军珍,便毅然地走进了军营。他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道:“立志…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写好后,作者在送审或寄给报刊社时,都爱写上“敬请斧正”几个字。那么,你可知晓“斧正”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斧正”的典故出于《庄子徐无鬼篇》文中。大意是说有个楚国人,他的鼻子上粘了一层白泥土,就请旁边的木匠给他擦掉。这位木匠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高超本领,竟挥动斧子一下把白泥土砍掉了,丝毫也没有伤着鼻子。后来文人学士就将此引典到修改文章上,称之为“斧正”,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有幸目睹了山东省宁津县人武部副部长王汝恒的作品剪贴:“哇!厚厚七大本!”一数,竟有数百篇新闻稿件,其中近20篇作品在军内外报刊上获奖。在惊羡和敬佩的同时,我也从中找到了他奋斗的足迹,发现了他获得丰硕果实的答案:只要敢于拼搏,就会有所成功。从在政工科当干事至今,人们给他总结了“三勤”即脑勤、腿勤、笔勤,就凭这股勤劲儿,10多年来,他年均在各类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和内部文章60多篇,连续多年被《山东国防报》、《黄河民兵》等6家报刊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连年被军分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和优秀政工…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发表具有鲜明沂蒙老区特色的新闻照片近千幅。其中,有的作品在苏联、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展览过。去年,他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载入了《中国青年摄影家名录》。他叫王玉,是某师战士摄影报道员。当笔者问及这位同行成功的“秘诀”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几年间我搞摄影的体会就是紧紧地“哇”住了沂蒙老区的特点。诚者斯言。当你看家王玉那厚厚的六大本剪报时,就会觉得,几年来,他发表的近千幅摄影作品无不具有鲜明的沂蒙老区特色。和他细哈,又知他不仅仅只是“抓住了当地特点”,…  相似文献   

7.
九年前的一天上午,一位刚刚摘下领花、军衔的年轻人轻轻敲开了日照市宣传部长的办公室。当时,负责全市新闻报道工作的王副部长没有马上答复他的求职要求,决定先试用三个月。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市里开展的党员思想教育活动结束才三天,这位年轻人就把做法和经验分别以《铸造党员之魂》和《让核心更加坚强》为题,搬上了《人民日报》三版头条和《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更令他和市委机关的秀才们拍案叫绝的是,还是这位叫范奉东的年轻人在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三十多次把市里的各项工作报道在全国读者面前。二十多天后,不光机关的秀…  相似文献   

8.
从新闻记者到“地球公民”,一不小心便“误入歧途”人生的路往往就是胡同前的一个拐。1995年元月,时任湖北《荆门日报》新闻部副主任的董玉清,怎么也没想到,一张新近出版的《人民摄影报》上“侯一民‘保护国宝,为大熊猫献爱心’摄影作品展在京举办”的一则小消息,会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那是2001年,在社党组新老成员春节聚会上,在一片“春节好”的祝福声中,穆青笑逐颜开,高兴地向大家通报,他评上健康老人了。万没想到两年后他竟身染重病。尽管知道那是被认为难治的一种病,但不是又有那么多先例证明医生的话不可全信吗!而且,就在他离去的两周前,我知道他还常在院中散步啊!怎么竟一夜之  相似文献   

10.
中文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运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阳 《电子出版》2003,(6):17-20
中文网络文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网络文学创作不过是一些网友借助自由、随意、虚拟的网络环境,展示才华或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然而,随着一批优秀的原创作品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逐渐被视为一种崭新的资源。1999年,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邢育森的《活得像个人样》等作品在网络上产生巨大反响并最终付诸出版,成为中文网络文学作品成功商业化的范例。如何开发和利用网络文学资源一时间成为倍受关注的话题。本文拟借助于对国内网络文学最成功的经营者之一“榕树下”的个案分析,对当前网络文学商业化运营的得失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位外省作者晋京,初次去叩“国刊”《人民文学》的门,就被接待者——一位中年编辑从介绍信上“认”出了名字。对方不仅指出这位作者在省内发表过不少作品,而且还能说出该省其他许多作者的姓名。《晶莹:在浓绿之间——我所认识的文学编辑周明》一文就从这里落墨,叙述了这位作者眼中的这位编辑:他的热情洋溢,他的不知疲倦,他的重情讲义,还有他的工作,他的事业,和他所走过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番禺沙湾青年何世良,在短短的不到10年间做了两件惊世骇俗的“砖”雕塑作品,《吐艳和鸣壁》和《百福晖春图》。其中较早完成的一幅《吐艳和鸣壁》已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百福晖春图》是最近才雕刻完成,这件作品比《吐艳和鸣壁》大了四倍,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幅“砖”雕作品。我敬重这位年轻人,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的突出的贡献,是他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不懈地追求。何世良曾真诚地告诉我,他做这两件砖雕作品并没有赚到钱,他做这两件作品主要是出于喜欢做砖雕,他说他非常感谢“宝墨园”和“粤晖…  相似文献   

13.
我同《中国记者》这位老师相识,还是在她创刊之初。1986年底,当我从《新闻业务》上看到次年三刊合一的《中国记者》创刊的消息,立即对她的内容介绍产生了兴趣,当即决定自费订阅,把这位不见面的“家庭教师”请进门。 《中国记者》就这样闯入了我的生活。她品位高,质量好,内容丰富且又图文并茂,深深地抓住了我和我的同事们,就连我正在读小学的女儿也受到感染。她和我“约法三章”,每期的《中国记者》一到,必须拿回家让她先睹为快。有一次,我突然发现宝贝般珍藏的几本《中国记者》竟不翼而飞了,火冒三丈叫来女儿:“你说说,我那些书都哪去了?”她也不示弱:“不就是几本书嘛,还值得你发火,你看完了,借给我的同学看看还不行?”啊,原来如此!没想到《中国记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把孩子们也抓住了!我真为她高兴,提笔写成一篇文章:《愿<中国记者>培育出一代又一  相似文献   

14.
刘逸 《现代出版》2011,(3):76-77
《要塞》是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写的,作者认为这是他最为重要的作品。然而,由于这位战斗英雄在一次飞行任务中意外失踪,这部作品没有写完;相比于他风靡世界、被公众评为“20世纪最佳法语图书”的《小王子》,《要塞》在一般读者中的知名度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5.
《翘传》全称《金云翘传》,存清初青心才人著本及越南诗人阮攸改写的“六八体”长诗本。两个《翘传》,在中国文坛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越南的《翘传》是世界名著;中国的《翘传》是默默无闻的“末流作品”——这便形成了发人深思的“翘传现象”。说来话长…… 50年代的中国大学生,从外国文学的讲坛上,知道了越南有一部世界名著《金云翘传》。 80年代的中国文坛,曾一度出现比较文学热。于是,有人以中国的名著《红楼梦》比越南的名著《金云翘传》;有人以亚洲的名著《金云翘传》比欧洲的名著《茶花女》。比较文学家请董文成讲中国古代文学课,他讲了中越两个《翘传》的对比。于是,师生们震惊了:没想到比来比去的世界名著竟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报纸系统1987年好新闻评选工作4月8日在平顶山市结束。评出了一等奖作品21篇,二等奖作品39篇,三等奖作品53篇,并推举出了参加全国好新闻评选的篇目。参加全国评选的有:《老农索景富为落选乡长送匾》、《“读来读去读书社”又掀读书热》、《平顶山有个、“立刻办”》,《两千余娃娃鱼差点成为盘中餐》、《昨日安阳——“临时天文首都”》、《郭家新的“角色改变说”》、《“没想到”  相似文献   

17.
跟汪家熔先生通了数年的信,却一直未谋面。前年第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我在北京连打数个电话,他均不在家。去年他到南京来,我却到太原去出差了。这回去北京,早早地通了电话,怕再失去一次机会。汪老住在颐和园后的青龙桥六一幼儿园内。我从北大换了一次车,边走边问,刚走到六一幼儿园门口,正问“汪家熔住在何处”,传达室的人指着正走过来的一位老者说,“他就是”。寒暄过后,我怎么也没想到,电话里那个声音朗朗、面前这个步履矫健、须发还基本是黑的人竟有70高龄了。在出版史的研究圈里,汪家熔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退休前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曾经搜集、整理、辑集了一批有关商务创办人之一的张元济的图书,如《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张元济诗文》、《张元济书札》等著作,为国内张元济研究的开展作了大量  相似文献   

18.
韩松不是速度的崇拜者,他是速度的敏感探测器. 1999年,他以无法想象的方式设想出纽约世贸中心被袭击. 两年之后,这个想法兑现.2006年,他又用一本《红色海洋》讨论中国崛起中的新的世界秩序,这也在两年之后被西方学者的学术专著所深入阐述.我相信这位学者没有读过韩松的作品.而韩松也没有听说过这位作者的想法.那么,他们是怎么不谋而合的?  相似文献   

19.
石勇 《新闻前哨》2002,(10):48-48
在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时,黎建安怎么也没有想到“总经理”这个头衔会选择了他。堪称奇迹的是,他当总经理竟把一个被别人拖“死”的建筑企业盘“活”了。在他任职7年来,企业产值、利税每年递增100%,  相似文献   

20.
乘机飞往永恒之城—罗马前,我真不知道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的惊世杰作《哀悼基督》陈列在圣彼得大教堂内,也没想到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艺术家的作品背后有如此震撼人心的精神魅力。在今年复活节最后节目的欢乐气氛中,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意大利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