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习型组织"与建设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奋斗目标。学校首先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对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建设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引导,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胡英芹  黄美琳 《时代教育》2014,(12):109+111
由于在大学传统学术组织中,存在着学习障碍、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学术成员的创新积极性不强,在大学创建学习型学术团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在大学创建学习型学术团队,具有其理论和实践可行性。大学学术团队与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相似为组织变革提供条件;学术团队的学术目标为构建共同愿景提供基础;学术团队成员的工作方式与学习型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契合;学术团队中的大师效应与学习型组织的领导影响相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奋斗目标。学校首先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对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建设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引导,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公民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党的构建,都与学习型公民密不可分。因此, 倡导社会成员做学习型公民,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一)学习型公民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一要不断深化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树立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的空间从学校拓展到家庭、企业以及整个社会,把学习的时间从在校学习延伸到终身学习;树立学习不仅仅是读书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奋斗目标。学校首先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对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建设高职学习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引导,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建设"学习型社会"应转变传统落后的成人教育观念;"学习型社会"体现出诉求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重整个人发展的全面价值、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强调所有人、全社会的参与等特点,因此成人教育观念应转变为倡导自主性学习、摒弃"单面人"的发展向度、重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呼唤"全纳教育"时代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上海开放大学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使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为重要任务。因此,上海开放大学应该坚定新型高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取向,坚持"全面开放"的本质属性,整合各种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终身学习资源的平台,以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完善支持服务平台。上海开放大学在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障碍,如市民终身学习缺乏长效机制、终身教育资源开放程度不高且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从政府的角度看,应该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营造学习环境,理顺机制,加强立法,为终身学习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塑造具有学习型人格的学习型教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学习型人格就是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创新观念,具有持续、快速、终身学习力的人格。教师的学习型人格是由道德人格、学术人格、教学人格、学习人格、政治人格五个人格要素构成。学习型教师就是具备学习型人格、能够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与学术创新的创新型教师。"两课"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快速的学习力和广博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王红英 《继续教育研究》2006,(4):175-176,F0003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个“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阵地的图书馆,更应该抓住机遇,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理顺个体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以及学习型组织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学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路径模型,并就如何有效管理"学习人"提出了进一步创新管理的策略选择:通过营造学习型文化氛围、构建学习型激励机制、创新学习型领导思维、建立学习型培训体系来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以期对大学文化建设以及政府、企业文化建设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思想困惑、经济困窘、心理困扰、学习困难和就业困境等问题。大学生"五困"现象是高校人才培养需面对的新情况。解决大学生"五困"问题应通过完善思想教育体系,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加强组织保障,更新观念,完善机制,在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12.
农业院校继续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为“三农”服务,为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收益提供智力支持。本文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探索农业院校继续教育如何坚持服务“三农”,规范办学,提高办学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对"原理"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是每一个"原理"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习化社会的挑战与趋势——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健生  滕珺 《教育学报》2006,2(1):68-76
学习化社会的含义仍然处于争论之中,但是全世界至少是发达国家已经置身于这样的发展状态。目前,发达国家的学习化社会面临着竞争和技术革新、大量廉价劳动力的缺乏、老年人学习的需要、休闲时代和消费文化的冲击、风险社会的形成以及市场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西方视为新生的机遇,在学习化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很有特色的教育发展趋势:全面整合国家教育系统和资源,在企业中培训职业适应性,推广员工发展计划,重新理解和阐释大学理念,提供灵活性学习指导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开放性学习,等等。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计划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强调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科学化与多样化,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过程、情感与体验、交流与合作等。目前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有3种模式:(1)课程模式;(2)学科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模式;(3)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实际出发,以更好地引导、推进学习型社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对我国2009年31个省市学习型社会状况试测,结果显示,我国与"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水平存在很大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充要前提。其中,受教育程度、学习条件是影响我国实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特别需要优先发展公共文化场所,稳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力提高从业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以及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加强职工全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以来,生活化的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理念在指导教师教学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日常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就在于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为中心展开相应的一系列教学,从而使学生提升哲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文章试图从"情境创设"、"生活发现"和"生活应用"三个角度来尝试"日常生活化"哲学教学理念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由于受国内外大气候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影响着人才建设的质量,也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必须强化五种意识。即:时代意识、队伍意识、投入意识、活动意识、考核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不断改革和创新是“两课”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规定。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纷繁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许多问题,对高等学校“两课”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必须树立阵地意识,增强“两课”教育的主动性,探索“两课”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开拓新世纪“两课”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章主要对影响和制约高校“两课”教学效果的各项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增强高校“两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循环互动"理念来探索高校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