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少差错,提高报纸质量,这是编辑部和印刷厂的共同任务。排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海解放日报排字老工人孙文祥,根据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写了《见报差错与提高排字质量》一文。文中提出的排字工人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努力提高文化水平,以及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六字诀,很有现实意义。现将这篇文章发表于后,希有关同志认真读一读。  相似文献   

2.
减少差错,提高报纸质量,这是编辑部和印刷厂的共同任务。排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海解放日报排字老工人孙文祥,根据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写了《见报差错与提高排宇质量》一文。文中提出的排字工人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努力提高文化水平,以及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六字诀,很有现实意义。现将这篇文章发表于后,希有关同志认真读一读。  相似文献   

3.
最近,四川大学研制成功了PA-2型中文活字版排字机。PA-2型中文活字版排字机,能容纳一千三百零二个常用字和四千二百八十四个不常用字,排印各种不同开本的书报。排字工人只需坐在机器前,象按钢琴一样按动字键,字钉就通过光电控制装置自动排列成行,并通过数字电路准确地控制和记录所排行数与字数。机器的最大排字速度为每分钟一百五十个字。机器结构紧凑,外形新颖,操作  相似文献   

4.
今年六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创办了一所实习印刷厂.第一批到这个工厂里去做排字工人的有十二位同学,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这以前,我们先到工人出版社印刷厂当了一段时间的排字徒工.在十二名同学里边,有省、市报纸的总编室主任、组长、编辑和记者.他们虽然做新闻工作已有八、九年的历史了,但是,对报纸的印刷过程却知道得不多.有几个从其他工作岗位上调到学校学习的同学,对报纸的排印更是一窍不通.通过短短两周的突击学习和几个月的劳动,我们掌握了一套排字技能.每周除了排印六种小报以外,还要排印各种增刊和号外.  相似文献   

5.
1920年3月21日,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的李劼人等创办的进步周刊《星期日》第35期上,首次出现了反映劳工情况的专栏“劳动号”,其中登载了《劳工神圣》《我国工人受社会轻贱的原因》《补救排字工人的又一法》《怎样打得破劳动界的阶级》等七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版面设计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它能够发挥字符及图像特定的视觉效果,进一步表达稿件的内涵,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活版印刷时代,版面设计很大一部分依赖排字工作,通常由出版部门定好标题及内文字体、行距、再由排字工人负责版面的安排。随着印刷技术从活版向平版过渡,版面设计在书刊加工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7.
照相排字     
一说起印书,印报,就会令人联想起那不到一英寸高的铅字,这个铅字经过雕刻铜模,铸出字后,不论其大小如何,高度都是一致的,它在排字架上是按照使用频度排列的,排字工人必须谙记铅字安放的地位,熟练准确地对照原稿逐个捡出铅字排版成页。因此,它的劳动生产率有一定的限度,目前,一个工人每天平均捡排七至八千字,熟练工人可以达到一万字左右。近来,有些书刊,从印刷字体来看,跟用铅字排印的一样清  相似文献   

8.
我写稿已经十年了。每篇稿子我都抄写得整整齐齐,给报社、电台编辑处理我的稿子提供了方便条件。在这方面,我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抄写稿件做到整齐规范,是对编辑劳动的尊重。我们通讯员的稿子从进入报社到被采用,要经过登记、分稿、筛选、修改、组版、排字、校对等多道手续。如果稿件字迹潦草或用字不规范,就会给编辑、排字工人和校对增加许多麻烦。听说有的报社就有这样的规矩:凡字迹潦草  相似文献   

9.
王闻识烈士原名王闻栻,广西南宁人,壮族。1911年12月24日出生,家庭成份城市贫民。1924年考入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不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投身当地革命斗争。1926年在南宁第一次被捕,当时年仅15岁,经多方营救,次年出狱。出狱后通过组织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刻苦学习写作和革命理论,晚上进夜校读书。他以当排字工人维持  相似文献   

10.
约翰·狄茨(Johann Heinrich Wilhelm Dietz)是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之一、国会议员和党的出版家.他出身贫寒,1866年开始在汉堡当排字工人,不久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并负责党的印刷厂工作.他是社会民主党的报纸《汉堡—阿尔托那人民报》的出版者.俾斯麦的反社会党人法(1878-1890)实施后,狄茨将报纸改名《审判报》继续出版,但该报最终于1881年3月30日被禁止.  相似文献   

11.
分秒必争一切从快深圳特区报创刊于1982年5月24日,是我国几个经济特区中创办的第一家“特区报”。当时,他们一无编采人员,二无排字、印刷工人和设备,三无办公地点。现在的总编辑张洪斌,从外单位借来几名“外行”,几张桌子,只经过三四个月的筹备和试刊,就正式出刊了。从那时到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投寄给出版社或报社的稿件,如果文面比较整齐,就给这些部门增加了很大的方便。我在出版社做编辑室的秘书工作,接收和保管着从五湖四海寄来的书稿,看到其中有些文面不整齐的稿子使编辑、校对、排字工人很头疼。如有的个别字,谁都不认识,拿到办公室,科长也得打个问号。象这样的稿子从头至尾不下几十万,篇篇潦草不堪,页页涂改过乱,不得不一章章分开,请人抄写。有些外文潦草,编辑、校对难以辨认,排字工人更发愁。况且文字要是猜着认,会出很多错误,甚至一字之差,意义完全变样,有的字还可能一直错到出书。据说报刊在这方面的问题也很严重,不能不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趋广泛,报刊刊登介绍外国文化艺术的文章多起来了。这样,一些外文,有的是书名,有的是影片名,更多的是人名,也就经常在报刊上出现。但是,由于我们一些编校人员、排字工人不太了解外文的排法,不注意校正,因此经常出现一些疏漏。  相似文献   

14.
这里的一些怪字,是从一家报纸编辑部发排的几篇文章原稿中摘出来的。请大家看看,好认不好认?也许,其中有的字还不够怪;有的字也可能合乎古代草书的规律。但不管怎样,排字工人和校对同志们看了,都难免不大伤脑筋的。毛泽东同志早在三十多年前,就  相似文献   

15.
讲台上,一位50多岁、带着浓重的沪郊口音的人正在讲授着报纸版面编辑的知识。他从标题的排列和组合到文章的编排和装饰,娓娓道来,有板有眼。台下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和教师全神贯注,被他的精彩讲授吸引住了。待他讲完后,一个新闻系的副教授立刻迎上前去,握着他的手欣喜地说:“你讲课的内容实在,是我们一般专业理论教师所欠缺的。太感谢你了。”他是大学新闻系的教师吗?不是。是报社的编辑、记者吗?也不是。他是解放日报印刷厂排字车间辛勤工作了39年的老工人孙文祥。孙文祥今年56岁。近些年来,他结合本职工作,写出了许多篇有关报纸编辑学方面的论文,其中《略谈印刷字体的改革创造》《巧用组合花边,美化报纸版面》《见报差错和提高排字质量》《排版工人怎样美化报纸版面》等文章,先后被《新闻战线》《印刷技术》等杂志刊用。《见报差错和提高排字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书刊印刷水平大大提高。排字由手工铅排发展到激光照排,年排字量由80年代初的90亿字增长到275亿字,铅排与照排的比例为6:4;彩图由照相分色发展到电子分色制版;印刷在逐步淘汰铅印,发展胶印,目前铅印与胶印的比例为  相似文献   

17.
翻阅近年出版的书刊,发现鲁鱼亥豕,错别字往往很多。一般都归咎于校对人员。现在有的校对人员水平低,质量差,这当然是书刊错别字多的一个原因。其实原因并不简单,因素很多,也涉及到印刷厂排字工人水平和工作态度,作者水平等等。但我认为主要责任在于责任编辑。这又涉及到所谓编校合一问题。所谓编校合一,不是指把编辑和校对的全部工作集于一身。  相似文献   

18.
夏瑞芳     
夏瑞芳(1872—1914)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字粹芳。毕业于清心书院。此后在英商《文汇报》、《字林西报》、《捷报》当排字工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与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集资四千元,创办商务印书馆,并首任总经理。初以印刷为主要业务。后增设编译所,邀请张元济主持编辑工作,为商务印书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印刷出版机构奠定了基础。对馆务发展多有筹划,曾亲往日本考察,回国后革新技术,使之焕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趋广泛,报刊刊登介绍外国文化艺术的文章多起来了。这样,一些外文,有的是书名,有的是影片名,更多的是人名,也就经常在报刊上出现。但是,由于我们一些编校人员、排字工人不太了解外文的排法,不注意校正,因此经常出现一些疏漏。以某报刊登的《歌唱家与“革命女儿”》  相似文献   

20.
预防铅中毒     
在报社印刷厂排字、压版特别是铸字、浇版的工人,都有一个如何防止铅中毒的问题。下面就来谈谈这个问题。十五世纪,德国人谷腾堡创制了合金铅字后,为印刷业走向机械化开创了条件。但是,从此印刷工人在工作中广泛地接触了铅,并受其毒害。铅的熔点低,而以铅为基础,加入锑、锡的印刷合金铅熔点更低。无论是铸字或浇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