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胡绳,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在当代中国学术界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他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以历史的态度记述知识分子的变迁和贡献;以革命的标准来评价知识分子的功过和是非;以人民的立场来看待知识分子的发展与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总结胡绳关于知识分子研究的基本特点,对于做好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哲  唐逸红 《文化学刊》2011,(6):139-142
20世纪,随着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坛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绝对话语权的确立,苏维埃俄罗斯文学中知识分子探索真理、寻求社会发展方向的权利受到了挤压、限制甚至剥夺,知识分子只能确认既有的、唯一的真理,投身到预先规定好方向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去,然而,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文学中也有拒绝确认既定真理且又不愿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探索权利的作家,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米.布尔加科夫,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布尔加科夫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有真理的追求者,面对真理的忏悔者,也有遭受真理的惩罚者。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在西方科技大规模涌入中国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感慨于西方科学的技术和社会制度,创作了大批科幻小说,这些小说共同建构了早期中国人对科学的想象。而这一想象被解放后最早拍摄的几部科幻电影呈现为震撼观众的视觉画面,并被加以利用,转换为宣传新政治制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孙丽丽 《文化学刊》2009,(4):136-140
近代知识分子的概念与中国传统读书人的概念是有着较大区别的。但是近年一些著作中,习惯用近代知识分子的概念解释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士”。针对晚明时代“士”从事的职业变化讨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形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即只有“士”脱离了传统仕途,取得独立的生存职业,才有可能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变。晚明时代这一转变已经隐然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完成从选择文化学向认知文化学的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文化学与认知文化学是我生造的两个词,但我认为,从鸦片战争以来直至目前的中国的文化论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文化观点,都只是选择性的,它们被一种选择意识所困扰,致力于为中国选择一种优秀的文化以做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并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立中思考一切问题。我认为,这种选择文化学一开始就带有严重的弊端,把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学引向了一条邪路,把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搞得极为混乱,在实践上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现在中华民族已经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出现在世界各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功利主义学派力图要像消灭害虫一样消灭知识分子,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孟子提出了他的知识分子理论.孟子从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观入手,从社会分工合理论、"劳心"劳动论、知识分子工作职业论和知识分子精神论等角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了知识分子论,为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的理论存在和社会存在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卢芳 《文化学刊》2014,(3):122-126
知识分子与工农阶级的结合在十七年时期中被认为是知识分子改造的有效途径。作者萧也牧进行了文本的尝试,写出了这一范畴。作品中对贫农出身的革命干部妻子大胆地表达了知识分子丈夫的观点,表现了二人不同出身造成的矛盾冲突与最终的冰释前嫌。写作笔端清爽、风趣泼辣。但在左倾政治条件下,小说受到批判,作家被批斗,直至死于干校。其文学现象值得后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清朝政府吏治腐败,政局不稳,加上列强的大炮和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政局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昔日的东方巨龙被别人踩在脚下,历史上的繁荣和强大盛况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一批关心中国命运的有识之士,责无旁贷地思考、探索中国的改革之路,有的主张洋务运动,有的主张维新变法,更有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他们怀着报效国家的鸿图大志,纷纷走出国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以“文化救国”、“文化唤醒民众”。  相似文献   

9.
当下形成了对鲁迅全方位、多样态的贬损和亵渎。其主体均系所谓"知识分子"。大陆新儒家则系中坚者。其之所以如此,是因鲁迅妨碍他们拒斥自由民主,主张复古更化,建立儒教国家的政治诉求。而鲁迅通过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而实现"立人"的人之解放伟大战略也使得基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大狂们不满。中国当下知识分子站在权贵一边,鼓吹为奴的价值取向,借以谋求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这与鲁迅对知识分子的规范恰成反调。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结怨甚深,不单挖掘了祖坟,而且预言了子孙。所以他们视鲁迅为仇雠。整个社会文化语境不变,贬损、亵渎鲁迅就会演变成为中国当下某些"知识分子"的"新常态"。其实,唱衰鲁迅,就是唱衰民族,乃是一种亡国之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大众传媒与社会结构互动关系的视角,考察19世纪在华外报和国人报刊对中国知识阶层的影响,通过具体材料和典型个案,揭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最活跃的社会细胞——新型知识分子的生成问题。19世纪的在华外报是一部分传统文人转化为新型知识分子的基点,外报为新型知识分子告别传统政治体制、保持人格独立提供了现实基础;外报传播的西方文化具有启蒙作用,建构了新型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同时,国人报刊的兴起,为新型知识分子自由发言的平台,他们尝试利用现传媒掌握话语权,引领时代潮流,推进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1.
张波  李云 《文化学刊》2014,(2):133-137
当代中国人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解较多,然而要了解其科学含义,则需要在方法论上结合描述性定义和规范性定义系统地展开。明晰"知识分子"的科学含义,首先要把知识分子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从其特有功能来理解;其次还要把知识分子划分开层次来理解。只有相对地、动态地理解才是对知识分子科学含义的辩证的、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期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共识。在美术方面,欧洲的油画被视为西方美术的代表。广州的贸易画、上海的圣像画是当时人们油画尝试的开端。随后西式美术教育先后在南北各地试行。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屈文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无一例外地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在这一漫长的有意无意间受其影响的历史过程中,知识分子则始终处于突出地位,他们的心态及其世界观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自己行为的精神原则。因此,在探讨知...  相似文献   

14.
集体与个体的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型时期"(1895-1925),前后出现着戏剧性的变化。在前期里,集体意识曾经以"群"的概念为主流知识分子所讴歌,而相对于"群"的、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概念,则受到相当的贬抑。但是到了转型时期的后期阶段,即是进入"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5),集体意识受到了主流知识分子猛烈的攻击,其中作为"群"核心观念的国家与家族,尤其受到严厉批判。而以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思想的出现——个人主义观念,则受到主流知识分子广泛的回响。近代中国的转型时代由"群性"探索到"个性"追求的价值转换,对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将透过新文化运动时期主流知识分子对家庭与家族制度的反思与批判,探讨近代中国从集体意识走向个体意识之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涵溶性、多元性和整合性。中国知识分子浸渍在这种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文化氛围中,其血液里、骨髓里都渗透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就是到了近现代,即使是出洋留学、受到西方文化冲击者,如严复、梁启超、李叔同、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又有谁能超脱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影响? 到底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机制?要想从文化人格学角度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特点,似乎应从哲学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容闳作为近代联通中西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用英文写成的自传被译成中文,以《西学东渐记》最为著名。容闳个人对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不仅是经历者,还是参与者,因此该文从史料角度再读《西学东渐记》,不仅通过容闳的视角探究了其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交往,也了解到“留美幼童”计划的成型和夭折,还通过容闳经商之路再现了近代的中国社会图景,使读者强烈感受到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爱国心以及不断为祖国前途命运而寻找出路的努力和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三种文化成分的关系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 ,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曲折 ,从文化史的角度审视 ,主要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三种文化成分上的困惑与探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不断涌入 ,但在 1 91 9年以前传统文化依旧牢牢地占据着统治地位。民国初年统治集团的腐败和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迫使力图借重西方文化来寻求中国出路的知识分子毫不留情地揭露传统文化落后部分的弊端。 1 91 7年马克思主义文化进入中国后迅速发展。从此中国文化就由传统文化的一统天下变成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三种成分并存的局面。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以…  相似文献   

18.
邢军 《文化学刊》2015,(1):63-68
"红色三十年代"期间"左翼"电影的缘起与发展一直被看作是民族危机与左翼文艺运动的合力促成。但事实上,这一进步电影潮流的形成还包含着倾向进步的知识分子导演群体内在的自觉迎合,是自科举制废除后处于"边缘化"的知识分子对自我进行重新想象与重新定位的自觉追求。将这些导演的创作还原到当时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理想追求的历史图景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这批导演真诚的自省与谦逊的求新生、求改变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创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机制需要健全党外知识分子教育引导机制,从物质、精神、目标等方面健全党外知识分子激励机制,健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有一部国产影片叫<站直了,别趴下>,反映的是中国小知识分子的俗常生活形态. 这部影片的片名每使我联想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