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准行政行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准行政行为是相对于法律性行政行为而言的一个理论概念,即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以观念表示的方式作出的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通常表现为通知、受理、确认、证明、咨询、鉴定、调查、检查等行为。由于准行政行为主体、行为方式以及法律效果的特殊性,决定其与法律性行政行为、假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不同,有其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具体行政行为自身的复杂性使之有着各种组合问题。不仅复合型,混杂型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的组合问题,而且看似简单的单一型也是一系列过程的组合形式。分析具体行政行为的组合问题,对于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掌握具体行政行为及其法律效力,准确划分其责任后果,分清责任主体等十分重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版权登记是我国版权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实践中著作权登记量逐年攀升,但目前学术界对于版权登记行为的性质这一基本问题依然存在争议——主要有兼具私法和公法的双重性质、行政确认两种观点。两种观点没有区分登记行为与原因行为,对版权登记也并未作类型化的讨论,因而不能成立。以法效果为分类标准,版权登记行为可分为生效登记、对抗登记、初步证明登记,三者都属于准法律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的一种行为形式,尽管不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但行政事实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表明了其可能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侵害,进而决定了对其所造成的损害结果进行救济的必要性。司法救济是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仍未能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之内,我国应尽快解决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以达到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规范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行政行为理论中应当研究行政行为的附款问题.它对于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和行政诉讼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行政行为的附款理论包括附款的内涵和功能、附款的种类、附款的根据和界限以及附款的效力和救济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法学界,行政事实行为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也是行政法学的一个基本问题。通过分析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揭示了行政事实行为与其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为构建行政法的各项制度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行政诉讼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仅仅扩大行政诉讼的范围,而不建立行政公诉制度,将会收效甚微。确立行政公诉的涵义、主体,探讨进行行政公诉制度的必然性,是创建抽象行政行为公诉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法典是法律技术高度发达的标志与产物,也是法律概念规范建构与精准运用的最佳典范。确立教育法典核心概念作为“提取公因式”的工具是教育法典编纂的必要前提。教育法典核心概念的选择及内涵的界定从根本上影响着法典化的路径选择与结构安排,因而应对我国教育法治实践进行系统思考与体系建构之后谨慎确定。根据对民法与行政法的核心概念“法律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嬗变、价值定位与体系功能的分析,教育法典的核心概念应当实现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具有促进外在与内在体系整合的基础性品格,并彰显教育法学独特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具体行政行为审查与行政审判,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监督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的关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行政审判工作要以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为基础。而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要从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审查适用法律的准确性、审查主体的规范性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论学校行政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作为享有行政职权的公益组织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精神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在法律、法规授权的领域内 ,应将其纳入行政法主体的范畴。学校依法对教师与学生的管理行为属于行政行为的一种。学校行政行为概念的确立与厘清 ,有利学校管理自主权与教师、学生合法权益的平衡 ,也有利于我国“依法治校”制度的厉行。  相似文献   

11.
间接正犯依据利用他人犯罪的情形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拟对其中利用他人的过失行为实施犯罪、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实施犯罪的间接正犯及其相关争议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促进对间接正犯存在类型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13.
互动性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在行政行为的形成、行政行为的过程、行政行为的目的与客观效果的实现的一致性等方面采取互相促动方式,通过制约与激励机制,为实现公共利益与私益的最大化而由行政主体作出或由双方合意而作出的行政行为。按照互动程度不同,互动性行政行为分为成立型、过程型和激励型三种。可接受性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是互动性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互动性行政行为打破了传统的行政行为效力规则,在法律救济途径和承担责任主体等方面具有独立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4.
行政指导行为在其兴起的初期被排除在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外,但是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深入,依法行政要求其不能再游离于法治范围,将行政指导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涉外法律行为的冲突表现,总结了国际社会常见的解决办法.尤其是法律行为形式要件准据法的选择,并结合其在物权处分方式、合同形式、票据行为方式、结婚形式、遗嘱继承形式等常见领域中的具体适用及最新立法趋势,对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其完善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6.
抽象行政行为是各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是必要的,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以将规章及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为宜,应当允许相对人直接对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不宜授予法院司法变更权,并且,应与行政公益诉讼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7.
自1990年颁布实施以来,《行政诉讼法》对督促依法行政,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其排除了对作为国家重要行政管理手段之一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不能不说是行政诉讼立法的一大缺憾。这一禁区的存在使得抽象行政行为的实施得不到有效的司法监督,而现有的监督手段又过于薄弱,难以产生实质作用。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提出扩大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构想,同时就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后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探讨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行政不作为的性质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行为可分为行政作为行政不作为;当前理论界常把行政不作为看作是违法行政行为,笔认为,行政不作为并非都是违法行政行为,随着行政改革的深入发展,合法的行政不作为将会大量出现。行政不作为从其性质上分为合法行政不作为和违法行政不作为。笔力图从性质上界定行政不作为的内涵及其分类,为理论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的新型行政行为,是现代国家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环境保护等事业的有效手段。但是,每一个新生事物都会存在适应社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调节手段,也不例外,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将从行政指导行为的性质谈起,对行政指导行为在行政指导过程中转化为强制性行政指导行为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