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职业教育诞生以来,其价值取向总是跟随历史的变动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对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历史回顾和不断的总结,从而为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基础,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与中国的具体现实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作为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
社会本位的战后日本教育以满足生产实践需要为根本宗旨,培养大批工业化人才;以提高教育与经济结合的紧密度为目的,成功建立教育发展的产学合作体制;以培养团体主义和奋斗精神为目的加强道德教育,使日本的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但由于过分追求效率,强调整齐划一,制约了学生在思想性、创造性以及个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其道德教育也陷入了极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社会本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导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倾向。两种价值取向的矛盾与统一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以社会本位为主导。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使命的完成,也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它制约并调节着整个教育过程.而价值取向往往是一个价值判断系统,它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方向起着调控、制约作用,因此,如果说教育目的制约着整个教育过程,那么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就调控、制约着教育目的乃至人类教育的发展方向.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抉择和取舍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意向.目前,争论最多、影响最大、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学术上认识最流行、最普遍的,就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划分.教育目的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个人自主性要求我们在道德建设上坚持方法论上的个人本位;而市场经济的高度社会化特征又要求我们坚持价值观上的社会取向。坚持个人本位就是肯定了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人格定位;而坚持社会取向则又肯定了道德建设中“道德人”的人格定位。两者统一的基础在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相关性。只有从个人本位的方法论出发,才有可能达到社会取向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中美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各具特征,立足社会本位和立足个人本位分别是中美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其价值取向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思维训练和教学效果等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的创新教育应学习借鉴美国创新教育的有益经验,以培养出千百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我国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其中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却一度被我们教育界所忽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与其他教育思想和理念一样,对我国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现阶段社会文化转型期更要强调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影响地方高校专业设置、课程选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地方高校多以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要、情感体验、人格尊严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实践能力。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应以辩证思维看待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教育价值观,建立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9.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目的的个人体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划分是从一个侧面对教育目的的理论的一种抽象概括,其实两种“本位论”各自内部还存在着诸多重要差异,并不像现有的教育理论新认为的的那么简单。此外,两种“S一位论”的划分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在历史上,纯粹和绝对的个人本位论者和社会本位论者几乎是不存在的,在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人可以胆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而不同超历史的抽象统一。因此,从理论上讲,两种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教育活动的方向性的指导与最终归宿。而对于教育目的最终指向是“社会”还是“人”,其中就渗透了个人对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本文从哲学层面分析了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的内涵,并对我国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依据当前我国的国情、“人”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的规律,我们应该确立培养“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教育按照什么目标组织、实现怎样的效益、达到何种结果,与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公共性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是分析教育立法的基准性价值,是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公共性的内涵,并在教育立法中贯彻教育公共性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习微型课程为教育实习从课程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野。目前我国教育实习微型课程是以“效率取向”进行课程建构的,但由于“效率取向”的课程存在着重技术理性、重目标实现以及问题解决等缺陷,因此,有必要从关注课程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意义的生成与价值以及积累学生的教学实践智慧等方面构建“意义取向”的教育实习微型课程。  相似文献   

13.
试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历史文化和以人为本价值的理论辨析,提出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确立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和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为此,需要通过理论创新,更新教育的指导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学评估应以教育价值为基点整合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教育价值是评估的基本价值。我国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取向实然表达为:促进高校遵循教育规律,促进高校回归育人本质,促进高校关注教育自身,促进高校提升文化品位。为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促进作用,彰显其教育价值取向,还需要科学定位评估、凸显核心价值理念;完善评估方案、加强分类指导;明确特色内涵、完善特色评估;完善评估组织工作、建设良好的评估文化。  相似文献   

15.
先进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是实现一流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价值取向决定价值选择并通过价值选择体现出来。以国内外9所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为案例,对他们的科研愿景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Citespace 5.3R4和Nvivo 11.0软件,从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所在时空--教育主客体、教育影响、教育阶段和教育空间四个维度,对近10年一流大学的教育学院科研成果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科研立项的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国内倾向于以教育学科与国家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工具价值取向;国外倾向于以"人"本身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科研本体价值取向。在加快推进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时期,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应努力实现工具价值取向与本体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并在教育研究相关方面做出适切调整。  相似文献   

16.
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分别体现了对“社会状态”与“人格状态”的关怀,“国家本位”只是“社会本位”的一种特殊形式。两种主要价值取向虽然在逻辑上存在着明显矛盾,但在现实中,通过“能力本位”的调节和贯通,可以使二者实现有机统合。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的语文教育虽已成为历史,却由此拉开了语文教育价值变革的序幕。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涉及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内容及教育宗旨等多个方面,语文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随着改革而不断更新。自清末至1949新中国建立前夕,语文教育从单纯注重社会价值发展到后来并行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这是一个艰难曲折的新旧思想争斗的过程,也是新的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孕育、产生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教育传统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这种功利取向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中的政治至上,教育内容中的实用至上,德育思想中的以德至用以及教学方法中的重考轻教。这种传统对今天的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也间接导致了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中存在着基础理论研究总体滞后,理论研究具有后发外启性、偏重操作性等问题。同时,在评价实践中也存在着政府干预过重、管理主义倾向明显、名利倾向严重等问题。揭示这些问题,并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人类学本土化问题也是教育人类学中国化抑或建设有中国特色教育人类学的问题。在我国,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教育人类学因缺失厚重的根基,在其本土化过程中充满着复杂性。就其本土化的取向而言,我国教育人类学本土化取向研究主要表现为"中体西用"、"‘方’‘圆’融合"、"本土‘内化’"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