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农村财务管理一直都是最受广大群众关注的问题。在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关对策以强化解决,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使之成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重大任务,没有农村、农业、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业的现代意义表明,农业实行以工业化为本质的产业化经营,是全面建设社小康社会的主要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严重状况表明,农村走城市化、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使中国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能够与中国城市居民一起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主人翁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全面小康,精神文明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十七大报告在提出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三农”这一难题,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解决之策。我们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相继出台了各种惠农政策,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解放农民,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尤其重要的是把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使沉重的农村人口包袱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民培训工作全面展开,从早期的绿色证书教育、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到近几年的新型农民培训规划,现代农业远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其层次多、规模之大、力度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打下了基础。但是,从总体和长远看,我们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还满足不了我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新定位,指出问题症结之所在,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使其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增收问题。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小康,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其关键。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比较低,城乡差距在拉大。“三农”问题极大地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使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使农民增收得到保障,是事关大局的战略问题。而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长远之计、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就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在“三农”问题背景下审视自身新的内涵,从而在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及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还存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跨入新世纪后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三个层面上来界定。其建设重点应该体现在农村、农民工作中,体现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体现在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此,须明确今后主要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业、农村与农民。针对目前“三农”现状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深化农村各项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及政府在促进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方面所应采取的扶持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更加强调各项事业和各方面要素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进步目标,也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宗旨的社会境界;坚持经济建设和化建设的同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明、政治明和精神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云南提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云南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根据云南实际,结合外地的做法,提出在全省实施小康村建设工程的思路,并从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目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西部的小康至关重要。加强道德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显得尤为迫切。既体现了西部小康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又为其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沧源佤族从原始社会末奴隶社会初的社会形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佤族教育从开办正规小学起步,历经50年的发展,成就辉煌。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佤族教育必须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未来20年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导致了农村地区全面小康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的差别。以郴州市为例,地域差异问题主要是中心一边缘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等“三农”问题仍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的建设及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论十六大对邓小平"小康社会"目标模式的创造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把邓小平首创的"小康社会"目标模式,创造性地发展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的宽泛内涵、目标体系作出了科学界定,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视野,从理论和实践上指明了我国人民新世纪新的奋斗方向。  相似文献   

19.
推动社会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与准确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的新认识。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反映了我们党对世情、国情、民情的深刻认识和唯物、唯实、唯是的科学态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在中国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驱动农村社会发展主导力量的基层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要求。具体来说,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强的法治意识,健全的体魄与智慧以及求实创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