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收录了三首《秦女休行》。据郭氏“解题”可知,这三首诗的产生是:左延年根据秦女休为宗报仇杀人遇赦的故事,“因意命题”,首创了《秦女休行》;傅玄以庞氏烈妇赵娥亲为父报仇杀人遇赦一事为题材,拟古乐府旧题写了《秦女休行》;李白亦“学古叙事”,拟作了《秦女休行》。这已是文学史上的定论。但是,一九七八年《文学评论》第五期上刊载的吴世昌先生所撰《(秦女休行)本事探源》一文,却对左、傅二人所作《秦女休行》的内容及诗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主要论点是:(一)左延年、傅玄所作的两首《秦女休行》“所咏其实是指同一故事”,亦  相似文献   

2.
傅玄《秦女休行》与皇甫谧《庞娥亲传》同为《重修肃州新志》所收录,前者为咏史诗,其本事即后者所述史实,诗中几乎每一句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而左延年《秦女休行》本事虽难以确考,但与傅诗并不相同。咏史诗发端于班固《咏史》,其特点为“括本传,不加藻饰”,其结构为在叙述史实的同时抒发感情或进行议论,有“史”有“咏”。这种咏史诗到两晋时有所发展,增加了细节,增强了感染力,出现了“踵事增华”的趋势,傅玄《秦女休行》即其具体体现。但光绪《肃州新志》却托名傅玄,对傅诗进行了窜改,使原诗艺术感染力削弱,“古质健劲”的汉魏风骨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3.
《陌上桑》、《羽林郎》都是乐府诗歌。《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是个美丽的采桑女子,名叫罗敷,诗中叙述了她拒绝太守挑诱的故事。《羽林郎》中的女主人公是个美丽的酒家女子,诗中叙述了她勇敢抵制贵家豪奴调笑的事。这两首诗都用夸张、铺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个类似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歌颂、赞扬了古代劳动妇女坚贞的品质和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两首诗都爱憎分明,感情强烈。  相似文献   

4.
庞娥亲为父复仇的事件发生在汉灵帝光和二年(179),较早的记述见于梁宽的传记,皇甫谧据梁传和传闻在《列女传》中为娥亲立传,同时代的傅玄创作了诗歌《秦女休行》,反映作者在时代大背景下的思想观念。后代的史书和文学作品的记载基本材料完全一致,但个别细节不尽相同,甚至有误。娥亲的形象也经历了从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到文学复仇典型形象的递变,开创武侠传奇小说题材表现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我们先来看看从3套语文教材或教参上所摘的关于《陌上桑》主题的表述: 其一,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第2版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六册是这样表述的:“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反抗强暴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傅玄对《管子》“轻重”篇作出的“鄙俗”二字的评判,揭示出“轻重”篇在《管子》一书中的地位和性质。以此为基础,从管仲思想与《管子》“三匡”、傅玄的思想倾向、“轻重”篇是对“三匡”的悖谬亦是对傅玄思想的背离三个方面,初步解析“鄙俗”二字所蕴含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7.
《我能行》是语文出版社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6课。这是一篇儿童生活故事,叙述了九岁的贝贝自己玩篮球时,篮球被路过球场、比自己大一点儿的男孩儿捡去玩儿后,很自信地等待机会融入大男孩儿中,一起玩儿篮球,最后大家成了好朋友的事。故事贴近儿童生活,且趣味性强,字里行  相似文献   

8.
在《太真遗事和昭君诗》一则中我曾说到:昭君和亲故事与唐明皇杨贵妃故事一样,历来是文人喜爱赋咏的题目。昭君诗多不胜数,其中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意新语工,当时即广为流传,名流如欧阳修、司马光等均有和篇。《明妃曲》意在翻新,许多诗句道出人  相似文献   

9.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文章大多是在通俗易懂的故事叙述中揭示古诗词的创作经历、背景、内涵等,将诗词名句包含其中,文质兼美,故事生动,容易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章以送别为线索,文中有诗,诗文互照,  相似文献   

10.
王冬梅 《学语文》2010,(6):34-35
刘禹锡的乐府诗序共六篇.分别为《竹枝词引》、《插田歌引》、《泰娘歌引》、《九华山歌引》、《采菱行序》、《淮阴行五首引》。这六篇诗序内容不同,可以看作是刘禹锡乐府创作的理论指导。将这六篇诗序的内容综合,归纳,可以看出刘禹锡大量创作乐府诗歌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课文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情景,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情怀。故事是诗的扩展和阐释,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景情在同一文中出现,是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相似文献   

12.
课内提升(一)填空。1.《陌上桑》选自《____》,是汉代的一首____诗,这种体裁的诗歌格律自由,叙事性强;请再列举两个同类体裁的作品名:《__》、《__》。2.《陌上桑》一诗叙述了________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____、____和____精神。“罗敷”是古代____的通称,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之句。3.全诗共三段,第一段反复渲染____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中学语文课文中的《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所感动的故事。关于这首诗在文学上的成就,此处不必赘述。而在音乐描写上的一些独到之处,特别是一些音乐现象和音乐事件的出现,使得这首叙事诗还具有丰富的音乐学知识。在此愿与中学师生朋友来共同分析和欣赏。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幸聆听了王雷英老师执教的一堂《木笛》。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而它感人的情怀不是一种慷慨激昂的陈词,而是如忧怨的笛声般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中国的水墨画般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委婉叙述,怎样给予孩子,怎样引领孩子?王老师给予了孩子一个诗一样的课堂。《木笛》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一种时刻,成了一首婉约的诗。  相似文献   

15.
心灵的美丽激情——试论《普希金童话诗》的思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二○年普希金满怀着顽童似的孟浪气概,写成了第一篇童话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美丽新颖的画面,生动纤丽的叙述,朴素典雅的风格,使普希金的老师茹科夫斯基惊喜非常。老师特意送了一张自己的画像给他,并题着这样一行字:“一个失败的先生赠给一个成功的学生。”这首诗也使普希金卓越的诗才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普希金又先后写成了《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等五篇童  相似文献   

16.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描写了一位很美的采桑女罗敷。对于围绕她所发生的一切,传统的认识诚如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所言:“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和反抗强暴的精神。”按照这种认识来品读《陌上桑》,至少存在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干将莫邪》是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古文自读课文。《教师用书》在“课文说明”中有这样一段引人注目的话:“课文主要是叙述故事,但也很注意通过细节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如课文除具体刻画“赤”报仇坚决,不惜自刎献头的刚烈行动外,还通过他的人头被煮时‘踔出汤中,踬目大怒’这一细节,突出他对楚王的刻骨仇恨。”仔细分析这段话,至少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本文是一篇叙事为主的文章;第二,文章主要刻画的是“赤”的报仇坚决,“赤”是本文的主要人物;第三,文章不但刻画了“赤”的报仇坚决外,还突出了他对楚王的刻骨仇恨。  相似文献   

18.
讲读要点: ①作者的社会理想及其评价;②以渔人行踪为顺序、详略得当的记叙方法。读前启引: 由《核舟记》与《活板》比较引入,以激发学生对这篇游记性的古代优美散文的精读兴趣。本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记”之后是一首五言古诗,这篇“记”相当于诗的“序言”。本篇叙述了晋太元中一个打鱼人偶然游历“桃花源”的故事。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明朗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歌唱了优美的田  相似文献   

19.
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经唐代孙强、北宋陈彭年等人的重新修订,题为《大广益会玉篇》流传于世。未经修改的《原本玉篇》失传已久,直至清末民初由黎庶昌、罗振玉等人从日本传回国内。二书皆保留有众多《诗经》材料,在引《诗》体例上互有异同。《大广益会玉篇》虽然大量删减《原本玉篇》中的《诗经》经文,但保留了不少注解训释,且二书所据皆以《毛诗》为主以《韩诗》为辅;《原本玉篇》引《诗》皆标明是毛家还是韩家,《大广益会玉篇》则只称为《诗》而不言何家,但可以推断为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疏于辨别二书的引《诗》体例,并将二书混为一谈,通过“非毛即韩”的排除法认定《玉篇》所引之《诗》为韩,出现了一系列辑佚失误。  相似文献   

20.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学作品选》,选注了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知襄城县时的三篇作品。其《中山鲁山行》、《汝坟贫女》二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