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郭东辉 《新高考》2009,(9):37-38
先进的思想是一个民族最伟大的力量所在,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上,凡是重大进步或者转折关头,都会有相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2.
受中西文化关系和中国走向现代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制约,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戊戌、辛亥时期的维新、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百余年的思想解放历程中,出现了甲午战争后与五四时期的两次民族觉醒,也相应地涌现了两次思想解放高潮。  相似文献   

3.
本专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密集区,涉及各种题型,着重考查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计2009年高考将会有更多侧重,复习中应注意以下角度:第一,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特点,尤其是渐进性、层次性和继承性。第二,围绕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艰巨性。第三,近代仁人志士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对今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知识梳理 1:师夷长技的思想 学器物{概况:地主阶级、时间、人物 思想: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评价:只学科技。抵抗派提出未实践,洋务派实践未成功}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学习中,既要重点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也要了解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中的主要贡献及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点,还要学会对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一、相关知识列举(一)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洋务运动兴起。2.特点:①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这一趋势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喜所 《历史教学》2003,79(11):9-14
受中西文化关系和中国走向现代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制约,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始终以古今中西问题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戊戌、辛亥时期的维新、共和,再到五四思想解放大潮,说到底都是在试图解决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百余年的思想解放历程中,出现了甲午战争后与五四时期的两次民族觉醒,也相应地涌现了两次思想解放高潮.  相似文献   

8.
林联益 《考试》2008,(Z2):96-98
目标导学:考纲涉及本专题的内容有:新思潮萌发、洋务恩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有关知识。政治革新往往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的,一部中国近代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部思想解放运动史。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这些启迪我们要打破保守僵化的思想牢笼,不断  相似文献   

9.
【考点链接】近代中国出现过两次规模较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列表比较如下:【规律性认识】思想解放的直接作用是通过宣传新思想、冲击旧思想,使人们摆脱陈旧思想的束缚,促进社会发展。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思想的传播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宣传者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思想解放促使人们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百日维新政治运动、走社会主义道路即是上述影响的体现。此外,思想解放也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9世…  相似文献   

10.
80年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①,这个新阶段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历史上虽然有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汉末魏初的思想超越,唐的思想反思,但这几个时期所取得的思想解放程度和后果影响远不及五四运动。80年代后的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回顾五四运动,研究和总结当时思想解放的经验,结合后来我们思想解放取得的新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几次大的思想解放,以便更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进…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毛泽东同志说过:“如果五四时期不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就不能从老八股、老教条的束缚下获得解放,中国人民就不会有独立自由的希望。”(《毛泽东选集》,合订本789页)今天,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新时期,我们又面临着冲破林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民族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首要标志。本文分析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题及深刻内涵,说明了进一步解放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从其纵向文化心路考察以务实变通为理念;以制度更新为取向;以科学思想层次为主目标.从其横向比较考察以救亡图存为前提;以文化开放为思想构架;以注重国情为基础,以儒学理论为依据,立足本国国情,博取西方文化的精华而不照搬.从其内在差异考察政治认知的不同导致了每一阶段的知识分子对救亡图存意识认识上的差异;对"西学"认知的不同导致了每一阶段的知识分子的"文化开放主义"理念的差异;归位于不同等级的知识分子层的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了其文化政治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林则徐、魏源等是新思潮的倡导者。据此回答相关问题:1.下列对林则徐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A.面对现实、放眼世界、勇于进取B.维护民族尊严,坚决抵抗外国侵略C.遵守封建纲常,效忠大清帝国D.勇于揭露腐败,倡导革新变法2.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C.是否翻译外国书籍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3.林则徐、洪仁、曾国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相同之处是A.学习西方政…  相似文献   

15.
欢庆党的十一大胜矛!1闭幕,白族儿女吹响金色的喷呐。激昂的旋律伴着苍山起舞,高亢的音调催开洱海浪花。第一次文化大革命胜利结束,祖国又在新的起点上飞跨。喜看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道上,伟大的里程碑闪射着熠熠光华。伟大的里程碑@于琦瑛$大理师范文科班~~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抛弃了资产阶级的宇宙观,代之以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作为观察中国命运的工具;否定了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选定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以社会主义救中国;反对了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的影响,确立了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中国革命的目标。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不久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相似文献   

17.
掌握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新思潮萌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情况及影响。主要考点包括: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新文化运动、20世纪三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六十年头,我们的伟大祖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那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前后,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了寻找救国的道路,解放思想,冲锋陷阵,对阻挡新思潮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十月革命后,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比较,辩论和斗争,掀起了我国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浪潮。这次运动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好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目标导学】掌握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新思潮萌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情况及影响。主要考点包括:新思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各国所经历的资产阶级革命中,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最彻底;资产阶级在革命前所作的舆论准备,也以法国为最充分.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在革命前为反对宗教神学权威,反对封建专制,做了许多工作,从而在法国兴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这一运动不仅在法国,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