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体诗的特点在弥尔顿代表作《失乐园》中得到充分发挥。弥尔顿擅长运用拉丁词汇、拉丁句式、倒装以及长句,因此形成了庄严体诗风。他的侠骨斗志在在《失乐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弥尔顿的另一部代表作为意大利体十四行诗《梦亡妻》,《梦亡妻》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意义可以体现在音韵方面、用典方面以及宗教影响方面。在《梦亡妻》中读者会看到弥尔顿善良温柔的品性。  相似文献   

2.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作了初步的探讨,他的154首十四行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献给友人及爱人的颂歌中,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艺术及爱情的赞美中,其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的本性——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十四行诗是一种形式优美、韵律严谨、吟唱爱情的抒情诗,在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罗旺斯抒情诗是十四行诗最早的源头,经过西西里诗派、托斯坎纳诗派和温柔的新体诗派的改造逐渐成熟,并成为一种风靡欧洲的诗歌体裁,同时形成了彼特拉克体、莎士比亚体、斯宾塞体、弥尔顿体等多种变体。17世纪之后,十四行诗逐渐式微,直到浪漫主义时期才重新获得诗人们的青睐。本文将就十四行诗的起源、兴盛、流变做历史的梳理,把握其在形式及主题演变上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创作的154首十四行诗更是文学的瑰宝.本文作者通过对莎士比亚的第19首十四行诗进行主题、艺术、结构、意象四个方面的分析,深入地探讨了诗人是如何表现十四行诗的优美和诗人内心的情感的.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是伊丽沙白戏剧和十四行诗的集大成者。通过对莎翁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莎翁如何将人文主义思想用于文艺创作,从而达到用以"人"为本的观点去反对神的权威和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46-147
英国文艺复兴最富盛名的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优美动人,寓意深刻,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关于时间的描写和论述。十四行诗中的第19首尤为突出。重点分析第19首中时间的表述,时间的意象和时间的主题,以便能使读者更深刻的理解莎诗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既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154首十四行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献给友人及爱人的颂歌中,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艺术及爱情的赞美中,其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的本性——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试图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两大方面对弥尔顿和白居易的叙事诗代表作进行分析比较。这两位诗人的叙事诗都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思想内容。弥尔顿的叙事诗突出地体现了对封建社会的反叛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而白居易诗歌则充满了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讽刺。两位诗人的叙事诗都具有显明的意象关和对象征的运用,诗篇衔接紧密,语气连贯,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的修辞手法;而弥尔顿的诗歌重视节奏,白居易诗歌则重视韵律,这也反映了英汉诗歌的不同艺术特色和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弥尔顿(1604~1674)是一位几与莎士比亚比肩的文学巨匠。他的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及《力士参孙》感动过一代叉一代读者,其十四行诗也有很高的成就,《梦亡妻》就是代表之作,它曾被频繁地收集在多部英美文学作品集和爱情诗选中。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116首是一首歌颂爱情的诗歌,其语言工整富于音律之美;内涵深厚满怀人文主义的激情;结构工整构思奇妙,值得反复品读吟咏。  相似文献   

11.
杨紫瑜 《文教资料》2010,(17):16-18
在《失乐园》里,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代表,也是英国清教徒祖先的体现。弥尔顿在刻画这两个形象时,赋予笔下的人物以一种新型的思想意识。弥尔顿笔下的亚当、夏娃,并非是迷恋于天国乐园,超凡出世的人类原始的祖先,而是积极面向现实,肯定人生,执着尘世的人间的楷模。在描绘这两个形象时,诗人明显地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亚当与夏娃代表的精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梦亡妻》的情节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尔顿这首十四行诗《梦亡妻》,主题哀威,感情婉约,采取叙事形式并置于梦的情景之中,来表达失去爱妻的深切痛苦以及对他们愉快往事的无限缅怀。其不仅包含着强烈的思妻感情,而且也承栽着深邃的革命思想,让读者看到了诗人那积极的人生态度——黑暗的隧道里,光明就在前头。  相似文献   

13.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剧作、长诗以及十四行诗.目前流传下来的剧作有37部,长诗2首和十四行诗154首.莎士比亚是对英语习语影响最大的文学家,流传下来的语句被后人大量引用,已成为英语语言的精华.本文浅析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戏剧语言对英语习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中饱含了多种意象,蕴藏了情感丰厚的世界。从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十四行诗集》运用的玫瑰、星星和披着羊皮的狼等圣经原型意象,旨在揭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蕴含的闪耀着生命之美、爱之美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5.
《失明抒怀》(OnHisBlindness)是弥尔顿在1630~1658年间创作的24首十四行诗中较为有名的一首。〔1〕这首诗大约创作于1652年,其时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失明使他痛苦、愤懑,他埋怨上帝的不公正,把他抛入“不可补救的黑暗”中忍受煎熬;失明也使他有暇对人与上帝、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作深刻的思考。《失明抒怀》不仅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原诗如下:ONHISBLINDNESS       WhenIconsiderhowmylightisspentErehalfmydays…  相似文献   

16.
对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诸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旨在说明诗歌中诸多修辞方法的运用有使诗歌的主题进一步深化的作用,更加突出了诗歌的中心思想。表面上该诗是一首爱情诗,而实际上则是一首赞美人的伟大力量的人文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17.
夏洛特·史密斯是十八世纪末期的一位优秀女诗人。在十四行诗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她率先采用十四行诗写作,在她的《悲歌十四行诗和其他散文》中,她对十四行诗的韵律和节奏进行了很多创新和探索,她的十四行诗受到了当时社会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由于她的影响,十四行诗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她对十四行诗在十九世纪的复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T·S·艾略特写过两篇评述弥尔顿的著名文章,但这两篇文章猛烈攻击弥尔顿的诗歌,直接导致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弥尔顿的经典地位遭到颠覆。尽管艾略特作为新批评派的鼻祖,他对弥尔顿的攻击实际上却具有强烈的主观目的性。文学经典无疑具有一定的本质内在特性,但更是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分析和回应艾略特对弥尔顿的批评,并再为弥尔顿辩护,可以管窥批评话语在文学经典建制中的主观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基督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了自己的诠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爱、友谊、时间为重点,将基督教精神与诗中的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才使他的十四行诗有久远的魅力。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国内莎学研究中的空白,深入地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20.
关于十四行诗,国内学者近年研究的大多是"十四行诗在中国的发展"或者说是"中国十四行诗的产生和发展",而文章则刻意考察了西方十四行诗在中国译介的情形,并探讨了其在中国译介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