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骈文兴盛于魏晋六朝,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其时正值中国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骈文充分地展现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故而随着人们对文学认识的日益深化,文坛骈风大开,进入一个骈俪化的时代,在句式的整练、声韵的和谐、辞藻的雕饰诸方面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自觉在文学形式上有追求清峻、华丽的特征,六朝骈文适应了文学自觉发展的需要,迎合当时政治的发展,在政治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成为一代之文学,成为文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骈文不属于韵文,"马蹄韵"虽以"韵"相称,却并不是用于韵而是用于平仄的一种声律规则.因为骈文的篇幅远远长于对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不可能都要有规律可循,所以六朝骈文中的马蹄韵只包含句脚规则,并不包括句中规则,即对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尽管魏晋时期的文人已开始追求声韵美,但他们并没有在骈文创作中尝试使用马蹄韵.刘宋时期,范晔、谢庄通习音乐,精于声律,尤其是范晔骈文中对句句脚平仄相对的例子已经很多,但在对句句脚使用马蹄韵的地方,只有零星几处,很可能只是无意的巧合.永明文人在骈文创作中仍未自觉地使用马蹄韵,即使是那些篇幅较短的文章也未能全篇音调马蹄.在梁代前期,已出现通篇或接近通篇在句脚音调马蹄的骈文,但只是极少数,且集中于体制短小、形式精美的谢物小启.到了徐陵、庾信,多种文体已出现通篇或接近通篇在句脚使用马蹄韵的骈文.徐、庾二人的骈文多能遵守马蹄韵,但并不拘泥,视文意之需要而常稍作变通.至于一联之中的平仄相间,联与联之间的平仄相对,则相对不如马蹄韵那样严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文学”一词含义演变之考证,认为,所谓“文学”即语言的艺术,其特征是形式和唯美。而分析六朝骈文的文体特点又恰好体现了文学这一本质特征。因此,六朝骈文是文学本质回归的表现。同时,联系六朝士人精神状态的畸形事实,本着人的自觉是文的自觉的前提的理论认识,本文认为,六朝骈文是文学自身的畸形回归。  相似文献   

5.
六朝骈文与文坛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是骈文的兴盛期,这一时期骈文的特征和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究其原因,除了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外,与当时文坛盛行美学崇尚、技艺竞巧、力求新变的风尚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体意义的四六和骈文是不能等同的。四六文不仅仅是指以四、六句式为主的骈文,其重要的标志是在文中运用较多的四六隔对和六四隔对。在徐陵、庾信之前,四六隔对在骈文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句型单一、变化单调。在徐、庾等人的努力下,四、六句式逐步成为骈文中的主要句式,四六隔对的绝对数量增加了,而且运用得更加纯熟。但二人的骈文仍不完全合律。强调或讲究声韵完全合律,在唐人骈文创作中才成为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  相似文献   

7.
颜延之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骈文家,其骈文作品体裁覆盖面广,技巧精湛,名篇也较多,可以代表南朝前期骈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具体来说,颜文注重雕琢,比较讲究对仗、用典、藻绘,风格繁缛典重。  相似文献   

8.
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等人提出声律论,不仅对诗歌创作造成影响,这一影响还延展到骈赋、骈文的创作中。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骈文形式要素走向定型。从创作技巧上来看,永明以后的骈文对形式特征的追求更加严格:对偶更工整精致,用典更繁密贴切,词藻更华美,声律更讲究。除《奏弹王源》外,沈约的大多数骈文都比较重视声韵之美,因此可以说,骈文发展到沈约,基本达到了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9.
任昉是南朝时期著名骈文家,其骈文体裁多样,对形式特征更为讲究。具体来说,对偶更工整精致,用典更繁密贴切,辞藻更趋华美,声律愈益严谨,体现出成熟骈文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峻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其文数量不多,体裁较少,但文学价值颇高。具体来说,刘峻骈文较重文采及对仗、用事等形式技巧,言辞激切,说理透辟,抒情真挚而深刻。  相似文献   

11.
在六朝动荡不安的政局下,往往出现有大量的骈体的诏、策、劝进文等反复劝进揖让的表面文章,这种现象是六朝贵族政治和唯美文化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在六朝这个注重文采的时代,骈文不仅是一种艺术美文,更具有重要的政治功用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墓志以其语言的独特性而成为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其中有为数众多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语文辞书所漏收。文章选取其中14条词语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3.
《六朝经济》一书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类叙述了六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与交通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六朝时期各地之间的区域性差异、部门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因素的积淀,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六朝经济的历史发展规律和特点,其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别具一格,对于六朝经济的研究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有这些成果,既是这一领域后续研究的基础,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视野,利于我们更多更好地还原六朝经济的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14.
六朝骈文在审美情感上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从建安时期的悲凉慷慨,转变到两晋的清远高深,再到晋宋之际的纵情山水,将个人情感通过山水展现.齐粱陈时期的钟情女性,叙述两情之间,表现男性的一种赏玩心理。梁陈时再兴起相思离别,既有思乡之情,也展现边塞将士及其亲属的相思离别。  相似文献   

15.
骈文是六朝政治权力运作的重要工具,以艺术的形式进行政治表达,是政治活动与书写美学相结合的产物。骈文书写与政治运作的深层关系,在于它不局限于政治运作过程的文字记录与呈现,而是其本身就是政治运作审美化的体现,以审美的形式赋予政治活动美学魅力。骈文书写与作者政治身份关系更密切,是他们直接参与政治运作的手段。作为政治行为的骈文书写不是单纯的文学写作,服务于政治的目的制约着书写形式,不同的政治意图决定了骈文书写内容的侧重点和艺术风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对骈文在六朝的抒情问题作一总体的描述,对传统所说的骈文抒情性差的问题作一反思,指出六朝骈文在情感抒发的发展中有一个从叙事抒情到代人抒情,再到以景抒情,最后发展到典故抒情的完美运用的过程,从而完成了六朝骈文抒情方式的程式化过程.这种抒情其实也是一种抒情,说骈文只重形式忽略内容是不准确的.骈文更多的是注重文章的形式完美.  相似文献   

17.
文笔之分与六朝文学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朝时期的文笔之分自阮元重提以来,引起了近现代许多学者的关注和争论,至今未能形成统一认识。六朝的文笔之分只是当时人们对日益纷繁的文章制作为便于称引、学习、品评而采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其中虽有对文学审美性、抒情性、娱乐性的体认,具有强化文学本质特性认识的理论倾向,但这种认识还只是局部的而非整体性的,且并没有形成文学与非文学的自觉区分,更没有今人所谓的纯文学观念的产生。因此,六朝的文学观念在本质上仍是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六朝释“兴”为一种诗法。即“兴”为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寄托方式。囿于六朝时期动荡而伤乱的社会政治环境,透过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兴”在六朝时所寄寓的多是伤时悯乱,人生无奈的生命悲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门地(家格)问题为中心,回顾了内藤湖南、冈崎文夫的中世贵族制研究,宫崎市定的九品官人法研究,矢野主税的门阀社会研究,越智重明的族门制研究,中村圭尔的六朝贵族制研究,直至最近的野田俊昭、渡边义浩关于六朝贵族制的研究;讨论了诸位日本学者以上学说的继承发展关系与分歧争论情况,提出了在六朝门阀制度研究领域,日中学界有必要进行比较探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六朝时期,由于儒学传播及家族延续的需要,家训大量涌现,形成了我国古代家训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六朝家训具有和族睦宗、修身砺行、敦诫勉学、传教为官、处世之道等文化内涵。它既是先秦两汉家训的终结,又是隋唐家训的起点,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在今天,如果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六朝家训的很多内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