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演示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的实验时,可以用JXD—11型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正弦波旋扭,分别接上示波器和8Ω的高音喇叭,使示波器与喇叭并联。打开机器后,将频率选择器的旋扭放在“10”挡上。这时从示波器可以看到正弦波的图象和从喇叭上可以听到声音。如果把频率选择器的旋扭放在“10~2”挡  相似文献   

2.
刘凤珍  吴先球 《物理教师》2010,31(10):31-32
1引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3节“声音的特性”一节中,在探究音调和频率关系的演示实验中,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次钢尺振动的快慢和音调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器材是学生的身边之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我们研制了一台“声音频率显示仪” ,其电路方框图如图 1所示。由驻极体话筒拾音 ,信号经两级三极管放大器放大后 ,用数字电路组成的频率计计数 ,最后用 7段二极管数码管显示所测声音的频率。仪器用 4节 5号电池供电 ,整台仪器安装在一个 1 7× 7× 1 1cm3的木盒中。“声音频率显示仪”可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明显 ,更加生动有趣 ,且使用十分方便。图 1 显示仪电路方框图1 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a .用一组频率不同的音叉 ,分别靠近“声音频率显示仪”进行敲击。显示仪可显示各个不同频率音叉的固有频率 ,学生可耳…  相似文献   

4.
梦龙 《良师》2003,(19)
同学们,你家的收音机、电视机、电唱机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这全是喇叭(lǎbɑ)的作用。那么喇叭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水、塑料吸管、纯净水瓶。二、实验过程:⒈在纯净水瓶中装入四分之三瓶水。⒉把吸管放入瓶中,一手拿着吸管,使吸管下半部伸入水中,如图。将嘴凑近吸管上部顶端(duān),平着往吸管口处吹气。⒊随着气流掠过管口,管中就会发出声音,升高或降低吸管,音调也会随之降低或升高。当吸管伸入水中的部分越长,音调就越高,反之音调变低。三、实验原理:吸管喇叭所以会发出声音,是由于吸管中的空气…  相似文献   

5.
吹泡泡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金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兴高采烈地去操场吹泡泡。我一手拿着吸管,一手拿着一瓶肥皂水,先拿起吸管,蘸了蘸肥皂水,然后把吸管放在嘴边,鼓起腮帮子,轻轻一吹,泡泡们“诞生”了。只见许许多多的泡泡飞出来了,像刚刚出笼的小鸟,欢快地飞向天空。泡泡们真的非常有趣,有的像水晶球一样大,有的像鹤鹑蛋一样小。  相似文献   

6.
1 空气柱的共鸣这个演示实验在教室内效果较差。可生活中学生都熟悉往暖水瓶里灌开水时所发出的声音,灌开水时,其音调会越来越高,所以只凭音调就可以听出水瓶接近灌满了。灌水时所产生的声音含有多种频率,但只有与瓶内空气技能产生共振的那部分频率的分量得到了加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养蜂人能听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完蜜回蜂房?揭密:许多昆虫在飞行时,翅膀都会持续振动,发出“嗡嗡”的声音。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因此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不同,产生的声音音调就不同。蜜蜂不带花蜜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产生的声音音调低一些;带花蜜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高,产生的声音音调高一些。于是,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根据蜜蜂飞行时“嗡嗡”声的高低,来判断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完蜜回蜂房。二、为什么驯狗员能指挥狗作各种表演?揭密:人和狗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这一特点就是驯狗员指挥狗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一天,小龙将水龙头打开后便回到书房复习功课了。书房的门是开着的,小龙能听见放水的声音。过一会儿,他听到水流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高,便对旁边的小弟说:“缸里的水快满了,去把水龙头关掉!”弟弟疑惑地跑到水缸前一看,缸里的水真的快满了。弟弟把水龙头关掉后问小龙:“你怎么听到声音就知道缸里的水满了?”小龙笑着对小弟说:“等你学了声学知识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你学了声学知识后,能够解释这种现象吗?通过学习声现象这一章,我们知道: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的频率越…  相似文献   

9.
张喜玲 《辅导员》2009,(22):62-62
“老师,您的烟掉了。”一个幼稚的声音在一位老师后面响起,这位老师回头一看,一个“愣小子”恭恭敬敬地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他刚刚扔在地上的一个很长的烟头。“很抱歉,对不起!”这位老师不好意思地接过烟头,用信任和赞许的目光看了看这位学生。“老师,我来吧。”这位学生从老师手里抢过去,径直向前跑去,把它扔进一个远处的垃圾箱里。  相似文献   

10.
音调与响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高”、“低”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如“高声大叫”、“低声细语”等.于是,一些同学便认为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这是不正确的.音调和响度虽然都是乐音的特征,但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意义不同音调是指声音高低的程度;响度则是指声音大小的程度.2.被决定的物理量不同音调由发生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小,音调就低,振动频率大,音调就高.例如同学们都熟悉往暖水瓶里灌水时发出的声音,由于其振动频率越来越大,音调将越来越高,凭音调就可听出水瓶是否接…  相似文献   

11.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平时我们描述声音特性的词语有“大小”、“强弱”、“高低”,不少同学往往将它们混淆,并且和物理术语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对不上号,表明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实,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物理的声学教学中 ,常有这样的问题 :人们判断碗或陶器的好坏 ,常用手敲敲 ,这是根据它所发出声音的什么不同来判断它的好坏 ?这类问题在各地的中考和全国竞赛试卷中都曾多次出现过 ,但所提供的参考答案中有的说是“音调”,有的说是“音色”.那么 ,这到底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判断的 ?我们知道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其中音调是指声音频率的高低 ,频率高的音调高 ,频率低的则音调低 .而音色较复杂 ,这是因为一般物体发声时往往会有多个频率的声音同时发出 ,其中频率最低的声音叫基音 ,它的频率就决定了物体所发声音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中学物理中有关声音的音调、响度和共振的演示实验做了一些改进,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明显,而且增加了趣味性,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我们研制了一台“声音频率显示仪”,其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由驻极体话筒拾音,信号经两级三极管放大器放大后,用数字电路组成的频率计计数,最后用七段二极管数码管显示所测声音的频率.仪器用4节5号电池供电,整台仪器安装在一个17cm×7cm×11cm的木盒中,使用十分方便.“声音频率显示仪”是我们改进实验的重要设备,如果没有该种仪器,也可用带话筒的扩音…  相似文献   

14.
木乃伊同学     
第一集深夜来客课堂上,张小开正捧着一本科幻小说看得津津有味,任凭讲台上物理老师讲得天花乱坠,他也丝毫不受影响。正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在故事情节中的时候,忽然感到自己的脑袋狠狠地挨了一击。一时间,他忘了自己身在何方,恼火地抬起头骂道:“是谁吃饱了撑的?”顿时,四下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小开的身上。张小开恍然大悟,可是他已经没有机会悔过了,物理老师一张气得发青的脸映入了他的眼帘。“给我!”物理老师声音不大,却字字透着威严。张小开诚惶诚恐地站了起来,双手紧紧抓着书不肯松手。物理老师用专业的眼光打量了张小开一…  相似文献   

15.
侥幸过关     
逗逗回头一看,努比正拿着一本书,幸灾乐祸地瞧着他。“牛皮大王,赶明儿让牛皮撑死你!”“今天的考试——”李老师拉长着声音扫视着全班,“屏幕Copy。”逗逗躲开李老师威严的眼神,看着电脑上一道道似曾相识的题目,听着周围“噼  相似文献   

16.
在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4第十二章第5节多普勒效应一节中,安排了“蜂鸣器音调的变”这一演示实验。这个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是很好,原因有2个:一是蜂鸣器的声音不是很强;二是学生只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变化,很难感觉到音调的变化。由于每个人的耳对声音的分辨力不同,的确很难感觉到音调的变化,退一步说,就算有些学生能感觉到音调的变化,也很难分辨音调足变高了还足变低了。此外,声音强弱的变化也增加了分辨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早晨,L老师在办公室给学生H讲数学题,内容是“整数减去分数”。L老师声音铿锵有力,连珠炮般地发问。H呢?一言不发,似乎很恭敬地听着、看着。几分钟后,H拿着本子急匆匆地走出了办公室。L老师感慨道:“我这么详细地讲,他还是做不起题,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每天是不是来读书的?”旁边的W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你要给他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消失的声音     
“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静?”造雨神梅丽说。的确,她来到的村庄没有一点儿声音。一只狗向她走来,张开嘴,没有“汪汪”声;一位妇女把门关上,没有“砰”的关门声;小孩被妈妈骂了,他张开嘴表示不满说话时没有一丁点儿的声响。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他穿得很一般,脖子上挂着一本本子,手里拿着七弦琴,显然是一位音乐家。梅丽冲他喊:先生,请过来一下。”音乐家快步走来,拿下本子快速地写道:你会说话,太妙了!”梅丽惊讶地问:“你难道不会说话吗?”“不,我会。”音乐家继续写道:可你听不见,因为在一年前,一个叫‘粗音’的巫婆骑在一根10尺长的笛子上…  相似文献   

19.
早晨,L老师在办公室给学生H讲数学题,内容是“整数减去分数”。L老师声音铿锵有力,连珠炮般地发问。H呢?一言不发,似乎很恭敬地听着、看着。几分钟后,H拿着本子急匆匆地走出了办公室。L老师感慨道:“我这么详细地讲,他还是做不起题,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每天是不是来读书的?”旁边的W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你要给他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音乐蜘蛛:美国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会唱歌的蜘蛛。这种蜘蛛的上下颌相互磨擦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雄蜘蛛就是通过歌声求配偶的。但人必须在非常近的距离内才能听见。音乐乌鸦:澳大利亚一种会唱歌的“吹笛乌鸦”,鸣叫时,能发出像人在演奏笛子时的“音调”来,这种乌鸦羽毛有全黑的和黑白混杂的两种。它们的巢筑在大树上,当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