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而上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然而人们对形而上学的理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真正理解什么是形而上学,必须对其概念有一个详细的考究。形而上学对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为什么在15世纪被充分的否定?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形而上学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们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中学的哲学教材对形而上学存在着一定的不完整和不全面的理解。这不利于对中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为了全面理解形而上学概念,我们从形而上学一词的由来、演变、及其两层含义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希望能让人们对形而上学概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试图在纷杂的万事万物中构建一个“统一的秩序”和寻求事物无差别的同一与本质规律.但是,这也造成一定的困境.这种无差别的同一,既扼杀事物的丰富性和流动性,同时,它在追求事物的本质规律时,又造成主客体的二元对立.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正是奠基于这种形而上学所开辟的理论视域之上.马克思提出的“现实的个人”,之所以能实现对人的本质理解的伟大革命,正是基于其对这种形而上学的扬弃.因此,只有弄清马克思与传统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理解其所实现的对人的本质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在欧洲哲学存在形而上学的历史进程中,巴门尼德卓越地提出存在存在的斯芬克斯之谜:何以存在存在而非存在不存在。柏拉图把存在理解为自身同一性,亚里士多德把存在理解为实体,阿维森那把存在理解为偶性。托马斯的存在形而上学把存在理解为作为纯粹存在的存在行动。作为中世纪经院哲学启示原理的形而上学阐述,托马斯的形而上学存在论在欧洲哲学史中实现着存在形而上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西方哲学经历了一条由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路径。旧形而上学实质上把世界理解为科学世界;康德将旧形而上学的外在对象转换为内在理性,通过将旧形而上学的科学世界降为现象世界而把道德世界从科学世界中解放出来;胡塞尔把康德的纯粹理性彻底内在化为纯粹意识并将对象理解为自在的客观之物,通过研究对象之主观相对的被给予方式,指明了科学世界的生活世界基础,最终把生活世界从旧形而上学的科学世界中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熟知并不等于真知。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理解,从形而上学的历史嬗变入手.分析了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核心,指出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只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不断演进过程。同时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也是一种形而上学,只是他改变了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创立了实践批判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形而上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误解,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形而上学与数学的关系——以笛卡尔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而上学与数学有怎样的联系?这是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从西方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可见出数学对其形而上学的影响.笛卡尔采用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他的知识论形而上学.数学与笛卡尔的知识论形而上学相互影响、互为根据.  相似文献   

8.
主客二分的近代形而上学的二元建制,导致了对意识的片面认识与理解,对意识的克服,也就意味着对近代以来形而上学的脱离。在1973年9月7目的讨论班上,海德格尔主要通过对胡塞尔思想中意识的内在性、先验自我的剖析与批评,指出只有从意识领域转向此一在领域,才有脱离主客二分思维方式——近现代形而上学建制的可能性,讨论还涉及到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而现代解构主义思想家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仍然给自我在场以优先权,不仅没有克服形而上学,却延续了形而上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两种发展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客观上存在着两种发展观: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一种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新发展观,是对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不断克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实践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0.
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在古代和中世纪,形而上学是以宣扬宇宙不变、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为其根本特征,具有反科学的性质;文艺复兴后,与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紧密相联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用自然界本身的因果联系说明自然现象,但却把必然性与因果性等同起来,具有机械决定论的特点;从十八世纪下半世开始的产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变化,敲响了旧形而上学的丧钟,康德、黑格尔是这种有局限性的批判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对形而上学进行了全面、科学和彻底的批判,赋予了形而上学以“反辩证法的”新的涵义;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中,形而上学仍是各种哲学流派利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阐明这样一个观点:从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形而上学"的现象学,可以看出对"形而上学"的解释学一直以来是在双重维度上发生——狭义的"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和广义的"未来形而上学",如斯特劳森把形而上学理解为描述的形而上学和修正的形而上学。1"西方哲学中国化"是在双重维度统一的意义上重建中国式的"形而上学"。西方哲学中国化如同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史一样,既注重对概念、命题等知识进行界定与明晰,而走了一条狭义的形而上学之路;也注重建构概念、命题之间的逻辑推理的理论体系,以实现西方哲学的中国形态,而走了一条方法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之路;更注重现代形态的整个理论表达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中国人的精神诉求与思想理论的价值意义,而走上一条不断超越"形而上学"的未来形而上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说明本体论意义的形而上学怎样演变为方法论意义的形而上学基础上,论述形而上学里维实质上就是知性思维.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欧洲近代哲学,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和康德以前的唯理论哲学所共具特征.在批判这种思维方式时,应看到它不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人的认识不可缺少的环节.知性形而上学在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各门具体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在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必须坚持它在相当广泛领域中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才能真正坚持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的形而上学视域下,近20年来,奠基(grounding)理论得到当代分析哲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这一理论要回应的核心问题是“何物基础”。本文梳理了分析哲学传统中形而上学问题的转变,阐明了奠基理论的类型和逻辑特征,分析了奠基理论在何种意义上维护了形而上学解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尼采认为形而上学设定了一个彼岸世界对此岸世界进行诽谤,因而形而上学的历史就是悲观主义的发展史。基于一种力的感性学尼采认为自己是唯一的快乐主义者,快乐的前提是要对于生命有一种悲剧意识:英雄人物的毁灭给我们带来灵魂的狂喜。悲剧肯定了一种“美学形而上学”,这也是理解“同一者的永恒轮回”的关健。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关于辩证法概念的理解,或者把辩证法看成与形而上学互不相容的一个概念,或者看成与实践论完全分离的理论,导致了人们对辩证法的各种误读。研究表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并非互不相容的两个“对子”,二者总是内在地纠缠在一起,其关系十分复杂。同时,辩证法和实践论也不是完全分离的理论,它们具有内在统一的关系。因此,在与形而上学的复杂关系中,以及在与实践论的内在统一中重新审视辩证法,我们就会形成关于辩证法概念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图景。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文化哲学内涵的界定关系到文化哲学何以可能的问题。目前学界对文化哲学的理解有三个层面:偏重文化学层面的理解;偏重哲学层面的理解;偏重文化与哲学结合层面的理解。文化哲学应该是把哲学从纯粹的形而上学理性困境中解脱出来,承担解释与揭露人类整体的文化的使命,引导人类未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7.
形而上学曾在西方被认为是哲学的灵魂, 一种缺少形而上学的哲学就好象是一座没有神像的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中西方哲学由于各方面的差异, 导致形而上学在中西方出现了不同的命运。在对形而上学本身的理解、关注视角、追求的目标、命运及其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还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将形而上学看做是西方哲学从古代到近代的主流形态。它的主要内容是同一性思想,理念论以及强大的理论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哲学发生了重大的转向--程序合理性代替实质合理性,理性的重新定位,语言学转向和克服逻各斯中心主义等,形而上学思想被后而上学思想所代替,但在哈巴马斯看来,已形成的后形而上学思想都存在某种缺陷,只有交往行为理论才是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反对形而上学的态度在科学哲学家中大量出现,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哲学家对形而上学的特殊价值给予了应有的肯定。这些不同态度的产生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在马赫、石里克、薛定谔和蒯因等四位科学哲学思想家中,就有反对和肯定形而上学的两种态度及其不同侧面。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呈多元化走向的,人们应该提倡宽容,尊重不同态度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而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性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认识论原因。认识不到这一点 ,不变革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就不可能彻底和牢固。因而 ,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羁绊中解放出来 ,树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是生态环境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又一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