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文晗 《新闻世界》2013,(9):282-283
未成年人遭性侵害案件报道中的“二次伤害”是近年来媒体报道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本文以“海南女学生遭性侵案”为例,从媒体自身、执法机关、受众等角度分析了媒介“二次伤害”的成因,并提出了规避举措。  相似文献   

2.
谭琛 《青年记者》2012,(6):25-26
2011年11月8日,《南方都市报》刊发了《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的独家新闻.之后,更多的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报道了此事.网络上流传着杨武失声痛哭的正面照片,他家的地址,他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跪下痛哭“求求你们出去吧”的视频,让这一起性侵害案件完全演变为一场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3.
余妍 《报刊之友》2013,(9):154-155
近些年医患纠纷事件频繁发生,愈演愈烈。虽然导致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媒体或正面或负面的报道对医患关系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时存在着报道失实、刻意炒作和媒介审判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纠纷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应该提高专业素养、尊重客观事实、正确报道纠纷事件。  相似文献   

4.
白靖利 《新闻世界》2010,(8):227-228
新闻图片以其客观纪实性和形象直观的特征,以及强大的叙述、表达功能备受媒体和受众的青睐,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以汶川大地震中我国部分媒体的报道为例,阐释新闻图片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作用以及出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贾丽云 《今传媒》2014,(1):54-55
复旦投毒案作为最近发生的热点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新闻界、教育界以及广大受众对于事件本身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复旦投毒案作为突发的危机事件,它的报道理念、报道的方法和引导舆论的效果将会对今后报道此类新闻事件产生重要参考作用。本文从事件的特点入手,分析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的做法,提出此类事件报道过程中应关注的当事人、受众、大学生的心理,并提出一些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地方党报的日常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中,非事件性新闻占有很大比例。各行业的典型报道,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问题的深度报道,各单位、各部门经验性报道等等,都属于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事件性新闻而言的,是对一段时  相似文献   

7.
李妍  范钊 《新闻世界》2012,(4):207-208
在社会转型和利益调整的今天,网络群体性事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媒体在网络群体性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反映社会重大事件以及社会问题的一种途径,从事件的表象深入事件的内部,揭示事件的实质和意义.深度报道还进一步深入探索和追踪事件的动态,剖析事件的本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深度报道面临着很多发展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深度报道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从媒体融合探索深度报道的转型之路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富士康连跳”事件看转型期媒体的“自杀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勇 《东南传播》2010,(10):42-44
数据表明自杀正在成为我国转型期面临的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大众传媒对自杀的不当报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今年在我国社会发生的"富士康连跳事件"即是这一问题的集中反映。近年来公民维权事件中的自杀事件有增多趋向,在相关报道中新闻媒体应正确处理尊重生命和寻求正义的关系,避免将自杀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新闻点,在自杀报道中提供解决自杀困境的方法和渠道,将慎报自杀事件作为维护我国转型期社会稳定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互联网专题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的优势。纵观海地和日本两次地震专题报道,仅在一年时间内,消息的容量、版面的设置以及微博的广泛运用都体现出了变革与创新。同时,信息的泛滥和虚假依旧是灾难性事件报道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熊萍 《中国编辑》2011,(3):51-54
近年危机事件频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危机事件常会涉及诸多复杂的科技问题。媒体在危机事件的科技新闻报道中要在内容、角度上进行审慎的选择。文章分析了当前危机事件报道中科技新闻选择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应当坚持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突发事件相对较多。在国际舆论竞争激烈的今天,突发事件必然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为了不使我们的问题成为别人用来攻击的把柄,媒体必须具有“抢占、把握、引导”意识。并且通过深度问题报道帮助政府化解危机,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祖国统一,重塑国家形象。在诸多问题报道中,无论是针对网传“菊花茶有毒”事件、非典、禽流感事件等热点问题,还是面对国际舆论的中日钓鱼岛苇件、美军枪杀事件等焦点问题,我国大多主流媒体反应提速,深度追问,在第一时间用追问追根溯源,探析事件真相。使事件呈现在从“真实”到“真相”的脉络中。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对问题报道的功能、作用及如何做好问题报道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朱建宁 《视听界》2010,(2):99-100
近年来,媒体对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重视。虽然媒体在报道时效、报道意图和方式上都做了改进,但与公众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需求相比,还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底中日媒体聚焦的"毒饺子"事件,使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外交层面,涉及我国的国际形象。在这一事件中,特别是面对来自国外对中国食品质量问题的质疑,我国媒体在如何还原事件的真实面貌,充当平衡协调问题的公共角色等方面表现出色,使负面舆论发生逆转,扭转被动的局势,恢复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名誉。"毒饺子"事件的危机报道为后续公共危机报道创立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5,(19)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公众的注意依赖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议程设置。那么谁又设置了媒体议程呢?本文采用议程设置理论,以2004年至2013年十间发生的23个食品安全风险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8家报纸的463篇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显示,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来自于政府的信息是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信息来源,政府议程可以设置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态度;在相关食品安全报道中,存在可以设置其他媒体议程的精英媒体。  相似文献   

16.
灾后报道应遵循的传播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佳 《新闻前哨》2012,(2):76-77
】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专业的传播者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行动和道德标准,都是媒介伦理的指导和规则的范围涉及所在。信息传播媒体必须在职业道德规范和新闻传播伦理的约束下,确保所有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本文剖析了在重大突发灾难事件应急报道机制中应注意的媒介伦理问题,并着重分析了应急报道中应遵循的媒介伦理。  相似文献   

17.
焦雅静 《新闻传播》2024,(6):109-111
媒体是报道事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民众获取民生生活信息和国家新闻实事的重要方向。尤其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当中,媒体本身的报道内容、报道方法和报道模式会直接对事件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为进一步减轻突发性事件当中负面信息对民生及群众生活的影响,需要合理利用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报道。而如何实现这一功能,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以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当中的、舆论引导功能为研究主题,在重点分析突发性事件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外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索,总结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当中所发挥的功能,探究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舆论引导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而快速实现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良性引导功能,为维持社会稳定和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兴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能力与日俱增,突发的公共事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广大媒体是公共事件的主要传播者,会对公共事件问题做出大量的报道。但是现阶段,有的媒体在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时,存在不专业、不具体、含有虚假成分、"博眼球"等问题,这样的报道一旦发出,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本文结合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实报道进行分析,探究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新 《今传媒》2014,(12):41-42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媒体对此问题做了大量报道,但一些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存在不专业、不科学的现象,文章对目前媒体公共卫生报道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改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顾全 《新闻窗》2012,(4):15-16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新闻报道形式。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传统报道模式,运用多维思考,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或观点)立体地组织新闻要素,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