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年前,当北约炸弹第一次倾泻在南联盟的土地上的时候,披在北约身上的“人权”“民主”的外衣就已被扯得粉碎;一年后的今天,科索沃血腥依旧,这一片美丽的土地变成了恣意杀戮、践踏人权的恐怖之乡  相似文献   

2.
23名无辜的乘客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生命就在5月1日那天一刹那结束了,他们乘坐的公共汽车被北约的导弹拦腰炸断。当天,邵云环从贝尔格莱德发回《北约“意外失误”几时休》。标题本身就是对北约最严正质问;对北约的质问是基于北约“意外失误”造成的南斯拉夫平民伤亡的铁的事实,因而是严肃的、正当的。文末,邵云环又发一问,“在南联盟又将会有多少无辜的平民百姓因这些‘不可避免的失误’而死于非命呢?”事实无情地证明,悲剧确实重演了。邵云环牺牲了,在南联盟,在一周后的那个凌晨,同样是因为北约的“意外失误”。一语成谶…  相似文献   

3.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置国际法于不顾,悍然使用5枚导弹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我使馆我人员严重伤亡,馆舍彻底毁坏。这一千夫痛斥的血淋淋暴行,旋即遭到了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愤怒声讨。然而,对北约这一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践踏《联合国宪章》的野蛮行径,向来标榜“新闻独立、新闻自由、主持正义、客观公正”为宗旨的西方主流媒体,对这举世震惊的严重事件是如何表现“客观”和“公正”的呢?看似新闻独立实为暗中合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后,历来标榜新闻独…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2003,(1):26-30
50多年来,北约被视为泛欧亚大陆“整合工程”的总代表;在冷战年代末,北约保证了“沙漠风暴”行动的成功;后来又在巴尔干半岛发挥关键作用;但在阿富汗战争中,北约盟国被美国抛在了一边。当北约接纳新一批成员、把其前沿推到中、东欧之时,它是否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5.
来到贝尔格莱德后,北约的空袭就开始了。北约从4日开始轰炸贝市市中心的重要设施,几乎每天一个目标。爆炸声听起来的确让人心颤。对距我们大约四公里远的空军司令部的那次轰炸,几乎把人从床上震起来。经历了十几天的炮火,现在我们已能大概分清哪个是北约炸弹的声音,哪个是南军的防空导弹的声音了。南联盟大厦(南政府机构大楼,已被北约确定为轰炸目标)离使馆很近,大约只有一公里远。如果被炸,我们也许会受些影响,只希望北约的巡航导弹“精确制导”。不过前几天炸的地方我们都看到了,不得不让人惊叹现代化武器真是“指哪打哪儿”…  相似文献   

6.
4月22日晚上,一则《北约要对媒体下毒手》的新华社电讯稿引起了我极大震惊。消息说:南斯拉夫国家电视台已经成为北约空袭的目标。愤怒之余,也曾善良地幻想,也许这只是美国的一种“口头恫吓”。因为早在4月初,北约就宣称要把南斯拉夫的新闻媒体作为空袭的主要目标。于是,全世界的新闻界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4月9日致信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指责北约欲以武力打击新闻媒体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或许代表着世界各地45万名记者的这封信能使北约的行径有所收敛吧。然而我们善良的愿望很快被现实击破:4月23日…  相似文献   

7.
北约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于3月对南斯拉夫发动侵略战争,并于5月8日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名中国记者死亡的重大惨剧。与北约的军事侵略同步进行的还有另一场战争——宣传战,不仅企图为北约狂轰滥炸南斯拉夫的侵略罪行开脱,把“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责任强加给南斯拉夫,而且要让舆论接受和承认这场侵略战争的“合理性”,并煽动西方公众对南斯拉夫领导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向标榜“新闻自由”,“大众有了解真相的权利”……然而,北约在公然袭击我驻南使馆,造成我人员重大伤亡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竟然不给我国记者提问的机会,便匆匆散场。尽管我记者一直追到场外发问,他们仍含糊其辞。 而美国的媒体上却大肆报道,北约飞机之所以袭击了我驻  相似文献   

9.
1999年6月9日,面对强大的国际反战舆论压力,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终于宣布,持续78天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宣告结束。78天里,南联盟军民在米洛舍维奇总统的领导下,举国上下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充分体现了南斯拉夫人民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虽然各有各的说法,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南联盟至少赢得了道义上的胜利。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南联盟在这场高技术现代战争中,面对北约实行的舆论封杀和“信息屏蔽”战略所进行的抗战宣传,特别是网上“抗争”,为南人民立…  相似文献   

10.
在北约“战略新概念”获得通过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说,这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北约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自由、和平、安全并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25):14-14
“离布什远点,你就不会有事。”报道“北约峰会”的一位记者说,布什“反恐”的结果不是减少了恐怖主义,而是让恐怖主义与布什如影随形。北约峰会6月底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爆炸及袭击事件接连不断。“平均每3个伊拉克人,就有1件武器。”日内瓦国际研究学院的一项调查说,伊拉  相似文献   

12.
高校自主招生渐成一场生源争夺战,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小规模“联考”,直至2010年形成“北约”“华约”“卓越”三大招生联盟。战局似乎以三足鼎立之势发展,但两所高校的中途退出,又给联盟的未来增添了变数  相似文献   

13.
北约持续了一个月的协防土耳其问题僵局终于被打破。2月16日,北约召开防务计划委员会,而不是最高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会议,绕开法国,通过了由美国提出的协防土耳其的建议:在可能发生的倒萨战争中为土耳其提供导弹、生化等防卫。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一向自诩是有充分新闻自由的国家,西方国家也一直强调他们是高度尊重新闻自由的。多年来,世界人民通过西方的新闻报道,早已领教了他们的“新闻自由”的真正含义。自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狂轰滥炸以来,美国当局对待新闻报道的做法,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成为西方“新闻自由”的又一次自我诠释,使世界人民又一次看到了西方“新闻自由”的真正面目。西方主流媒体怎样报道对南联盟的空袭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方面的一些重大事例。——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动武制造舆论。1998年9、Ic月,西方媒体…  相似文献   

15.
“多瑙河,蓝色的河,和平的河,全世界人喜爱的一条河。但在1999年4月1日清晨,北约向河中扔下了两颗罪恶的炸弹。……多瑙河忧郁地流过这片土地,滔滔河水带走了人们的泪,但北约的滔天罪行是永远冲洗不掉的。”许杏虎———虎子,此刻我在飞驰的列车上,听任无情...  相似文献   

16.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4月9日致信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指责北约以武力打击南联盟新闻机构,井指出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负责人怀特在这封公开信中说,这样的先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表明在未来的任何冲突中都可以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作为合理的打击目标。北约军事发言人威尔比4月8日称。所有南联盟国营电视和广播设施都是“合理的打击目标”。怀特指出,北约针对传播媒体的军事行动威胁着正在工作中的新闻记者和媒体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他代表全球数十万新闻工作者表示坚决反对北约将南联盟新闻机构作为军事…  相似文献   

17.
共同的控诉     
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袭4月1日进入第九天,南斯拉夫人还是说“不”!于是,恼羞成怒的北约扩大了对南空袭范围。3月31日晚,多瑙河上的诺维萨德大桥被北约的飞机炸毁。诺维萨德市距贝尔格莱德以北约80公里,自空袭以来已遭到多次轰炸。这座大桥是经过古堡进入市区的交通要道。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仍然是北约轰炸的重点。从3月24日第一天空袭起,北约没有一天不向那里扔下几颗甚至几十颗炸弹。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主要是炸那里的塞族军事设施,可是直接受害的却是包括阿尔巴尼亚族居民在内的普通老百姓。28日那天,北约向普里…  相似文献   

18.
“我们决不屈服北约的轰炸,但愿意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坐下来谈判,用政治手段解决科索沃问题。”在北约飞机的轰鸣声中,南斯拉夫联盟副总理利利奇镇定自若地说。26日当贝尔格莱德上空响起刺耳的空袭警报时,记者如约前往联盟大厦采访利利奇副总理。此时的联盟大厦内空空荡荡,所有工作人员都已按规定进入了地下室,但利利奇不顾安危,仍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等待记者的到来。“两天来的轰炸很残酷。他们不仅炸军事目标,而且还炸民用设施。”一谈到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利利奇显得非常激动。他说,北约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人员…  相似文献   

19.
5月2日晚,北约用石墨炸弹袭击了塞尔维亚的高压电网,造成整个供电系统瘫痪。塞尔维亚大部分地区突然断电。“白色的城市”(贝尔格莱德)自空袭以来第一次度过了没有灯光的黑夜。这一天正是月圆之时。站在楼顶举目望去,一轮明月正从不远处被炸成空架的商业中心后面冉冉升起。这一晚贝尔格莱德市区没有听到爆炸声。望着沐浴在淡淡月光之下的漆黑的城市轮廓,我心中不由陡增一种恐怖感:三个被俘的美国兵刚刚离境,北约就下此毒手,它给人们发出的是一种什么信号?最近以来,北约飞机空袭中的“失误”越来越多了。4月27日,四架北约…  相似文献   

20.
“将近二十年了,我的嘴巴好像一直上着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是经不起推敲的” ——沃尔特·克朗凯特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巴尔干半岛进行着两场战争,一场是为将南斯拉夫军队赶出科索沃的空中打击;另一场战争则是在宣传战线上进行的。在第二场战争中,西方主流媒体已经不仅仅是在报道新闻,而是一直起着为北约战争机器推波助澜的作用,已经成为其战争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北约看来,战争的最后胜利必须要依靠舆论的胜利,打赢舆论战是赢得现代化战争的先决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北约集团加强对媒体的控制和利用,西方主流媒体则在集团利益下与政治权利形成一种经过预谋的“谐振”,实际上是在利用宣传工具任意涂抹历史和现实。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教授埃德温·埃默里在他的《美国新闻史》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新闻史就是人类长期以来为相互自由传播而斗争的历史……有不少男男女女进行了持续的努力。”1735年,为曾格辩护的80高龄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在法庭上慷慨陈辞,为自由的事业进行了卓越的答辩;1787年,杰斐逊大声疾呼:“若由我来决定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立即回答: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