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名句如"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他在中国词史上有比较大的影响。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在《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一文对冯延巳词有透彻的分析。冯延巳的词作,前人已作了很多中肯的评论。  相似文献   

2.
一代词家叶嘉莹先生,少时在其伯父的影响下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之天性聪颖.其学习经历可谓是半家学,半自学。及至考人辅仁大学,师承顾羡季先生,顾先生那旁征博引、意兴风发、活泼人微、喻想丰富的讲授,给了嘉莹先生极大昭示。又因早年受王国维《人间词话》影响较深,且后来亦曾受到西方理论的影响,先生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异于先者的理论见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五代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间词、南唐词是五代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派,作为词论家,王国给在其《人间词语》中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褒贬态度:褒南唐而贬花间,为什么王氏会有此偏嗜呢?联系其独到而深刻的词学观,我们便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情感倾向了。本试从王氏对温韦冯李四人词风的评价出发考察他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4.
早在阅读《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时已熟悉了叶嘉莹的名字,感觉她是一个极敏锐的研究者,直到后来看了她的许多词学方面的论文更是钦佩不已,她的每一篇文章都试图在解决某个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从叶嘉莹初期的对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分析和评论,到对唐五代两宋之重要词人的特色分析,最后发展到从整个西方理论角度对中国传统词论的观照与反思,都在解释着词的特质及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相传曾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赞赏,堪称词中写风的妙语。冯延巳词极喜写风,据统计,冯词中写风之作有四十余首,占其全部作品的近半数。  相似文献   

6.
五代十国的南唐是一个短暂却充满魅力的王朝,冯延巳是这个王朝政坛与文坛的核心人物,他的一生,见证了南唐王朝的兴衰盛败。本文从冯延巳的生平际遇出发,借助他的诗词分析他的成长历程,以及他所处的时代与国家,得出结论:冯延巳并不是人臣中或狡诈谄媚、或抑郁愁苦的特例,他的成熟,是伴随着南唐王朝的发展而进行的,他只是众多被国家决定了命运又因其命运牵动着国家的文人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7.
早在阅读《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时已熟悉了叶嘉莹的名字,感觉她是一个极敏锐的研究者,直到后来看了她的许多词学方面的论文更是钦佩不已,她的每一篇文章都试图在解决某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花间词、南唐词是五代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派,作为词论家,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褒贬态度;褒南唐而贬花间,从王氏对温韦冯李四人词风的评价出发,联系其独到而深刻的词学观,我们便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情感倾向了。  相似文献   

9.
冯延巳词继承了花间词的传统,在冯词中常会出现,梦、双燕、双鹊、孤屏、巫山春色等意象,这些特定的意象构成了冯词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深入到作者所设定的情境中去,体会词人的喜怒哀乐.其中,“梦”这一意象就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韩偓与冯延巳,都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都是国家重臣,二人相似的处境造成了他们对时政、世事、人生等相似的看法与体验,这种相似的体验是韩偓诗之所以能引起冯延巳共鸣的原因。在南唐末世的背景下,冯延巳出于精神上的仰慕与心理上的认同,以韩偓为榜样,以韩偓诗歌中的思想内涵为精神慰藉,充分吸收韩诗中的文学养分,形成了正中词热烈执着的九死不悔的精神内涵,提高了词的品格,推动了词体的雅化进程,除此之外,冯延巳一些词作的词意也承袭了韩偓诗歌的诗意。探讨冯延巳对韩偓诗歌的继承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冯延巳词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1.
由于创作目的和创作环境以及身份的相似.晏殊词某些方面继承了冯延巳词的创作方法.但由于各自不同的经历与性格,他们的词又呈现出不同的一面.本文将从艳情词、忧患意识、词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和泪试严妆——略论冯延巳词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风格是艺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艺术风格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空间。笔者就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悲剧风格,结合西方艺术文上的悲剧精神说,对其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及内在原因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古典文学提倡非功利性的阅读。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简言之,就是“苦苦等待、寻觅目标——咬住目标、为之潜沉——上下求索、豁然有得”。  相似文献   

14.
叶嘉莹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她的才富、学广、识高是学界公认的,她的著作因其水乳交融的中西文论修养和对作品独到而深刻的领悟,从而在前人基础上常常有很大创新,并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给人极大启发.例如晏殊词研究,叶先生就在情中有思的意境、伤感中的旷达、文本丰富的潜能、祝颂词的重新评价等方面有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5.
南唐词人冯延巳以词闻名文坛且"领袖于南唐",其词造语清丽,词风唯美,情致缠绵,语言典雅,境界开阔,为后人所推崇。而结合冯延巳的为人和仕途,其人品为当时人所不耻并受到诟病和谩骂。在中国文学讲究"文如其人"这一传统背景下,他的人品问题却在历史中被淡化,而作品却流传千古,我们可以以西方唯美主义文论来解读这种艺术与道德,即词品与文品的二律背反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南唐冯延巳、李Jing、李煜三人的记号均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冯延巳李Jing的创作超越了“花间”词洗淡了脂香粉腻,注入了身世之感。李煜词则进一步直接抒写情怀,突现主体精神,开始具有雄奇之美和博大气象。南唐词本身可算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后来从晏殊,欧阳修到苏轼的北宋词,也经历了一场类似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变化,前者像是后者的一次初步预演,两次发展,是呈螺旋形向前推进的。  相似文献   

17.
张翠玖 《考试周刊》2012,(53):26-27
最初知道叶嘉莹先生的名字是在10多年前,那时我刚刚来出版社工作不久。起因是:一个朋友非常着急地托我给他在南京上大学的女儿找本书,是关于"迦陵讲诗"的,书的名字现在已记不得了,只记得当时为找那本书颇费周折,但最后还是找到了,并且亲自付款买下后送交了朋友。看着当时朋友高兴的样子,自己也如释重负。第二次看到叶先生的名字是在一套《顾随全集》的4卷本中,当时只是翻了一下《序》,得知她是顾随先生的入室弟子时,很是惊讶。后来出版社推出了一套《迦陵著作集》(共10本),因忙于工作和家务,就将两套书搁在一起,没有翻看。而今,因为查找一些关于诗歌的资料,重新拿起这套书,一连读了《我的诗词道路》、《迦陵论诗丛稿》、《古典诗词讲演集》,颇受启发,提笔一议。  相似文献   

18.
勾画出他的形象,很难,笔重千钧,因为千年以来他背负着"亡国之君"的恶名;感受他的情感,很易,词唱千古,因为千年以来传诵他的美辞华章。中国的皇帝甚多,如果缺了他,只会少一些叹息;中国历史上诗人甚多,如果缺了他,爱诗者就会生出极大的遗憾,诗  相似文献   

19.
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词讲授深受海内外学子及诗词爱好者的欢迎,堪称教学艺术的典范,为当下高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古代文学教学应借鉴叶先生的教学经验,夯实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根基,努力实现从以文学史为经到以文学作品为本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尝试诗文诵读与诗文习作的训练,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与人格化育。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和李煜在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方面都富有“悲剧性”,这样他就容易理解、认可李煜词。此外,《人间词话》论词讲求“悲剧性”,李煜作品合乎这个标准。从“悲剧性”角度探寻《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