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两宋时期,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宋代训诂学者充满理性精神,勤于思考、探索,大胆革新.一方面使得宋代训诂对训诂对象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与拓展,理学精神催生与推动了金石学的产生与发展,也促使经史子集训诂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又使得宋代训诂对训诂材料的使用更加完备与翔实,金石铭文资料和目验材料广泛地运用于训诂之中.  相似文献   

2.
清代云南语言文字学家吴树声以小学的眼光治《诗》,发明条例,通其义训,著《诗小学》一书。其书立论精当,言必有据,于训诂颇多创获,往往发前人之所未发。然目前学术界对吴氏此书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无人对此书在训诂上所取得的成就予以系统的评价。本文从训诂的角度提出有关的六个方面对吴氏此书进行述评,充分肯定其书在训诂上的价值、作用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以资今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复先生兼综章、黄。克绍师裘,完成了“经验训诂学”向“理论训诂学”的转化,成为章、黄之后的一代训诂学大师。其训诂学说包括七个方面:全凭语言事实材料得出结论,以声音阐明训诂,以上古音通训诂,借文法求训诂,视校勘为训诂的首要环节,发展并运用王国雏的二重证据法,从训诂学向词汇学过渡。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字与词的关系很复杂,它既是训诂中要解决的问题,又是训诂方法得以施行和总结的条件之一.实践中训诂者的主要任务是竭力在动态中求得字词统一,从而弄清词义,探明文句义.  相似文献   

5.
《训诂方法新探》一书立足宏观,总结了训诂的基本原则;廓清了学界对于“训诂方法”的模糊认识,阐明了什么是训诂方法.同时将训诂方法分为静态训诂和动态训诂两大门类,包含12种具体方法,合理全面,举例丰富.《新探》是对以往训诂方法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6.
“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是三种基本的训诂方法,本文结合对“(?)”类字本义的讨论而分析了这三种方法的理论前提及其在应用时的边际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字法》,搞好新形势下的语言字的标准化、规范化,国家语委于2002年10月立项研制《规范汉字表》,对于汉字字形进行新的规范。汉字字形体系是一种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层级结构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汉字字形内的系统与元素之间,元素与元素之间等内部矛盾及其运动决定着字形的特质及其发展变化。规范汉字字形,应该从字形的内在矛盾及其规律出发,结合汉字的职能、汉字的历史和现状,制定必要的原则与方法。这些原则是:整理字形要从整字的各个层次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着手;整理字形要从字形的表达功能、书写功能、审美功能综合考虑而以表达功能为主;整理字形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商君书》是法家重要经典之一,其正文训诂对我们理解其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训诂内容、方法及其使用的训诂术语等方面对《商君书》中的训诂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商君书》是法家重要经典之一,其正文训诂对我们理解其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训诂内容、方法及其使用的训诂术语等方面对《商君书》中的训诂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是古代文献中由文献撰写者作出的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管子》正文中对概念的训释,对同义词和相关相类词的解释,对文句的说明等内容,总结其正文训诂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训诂术语如“曰”、“谓”、“谓之”等,探讨了正文训诂在先秦文献中的作用及其在训诂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毛诗正义》训诂研究多集中单篇论文中,主要在"文势"、"疏不破注"、释经特点及体例、语法、修辞、词汇及注释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总体来看研究角度相对单一,缺少系统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以中华书局1979年版《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中的《论语》为底本,以其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古字、通假字为对象,第一次进行了古籍字现代规范化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语课本一至三册共收言诗36篇,其中注释古书用字多达64条,编对古书用字的注释煞费苦心,取得显成绩,但并未尽如人意,甚至存在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古籍的重要价值及古籍使用的种种方法及对古籍数字化发展方向的再思考,通过对比分析论证了计算机化网络化并不是古籍数字化唯一方案,为推动更好地保护我国古籍和使用古籍数字化做了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天诱其衷"一语,最早出自<左传>,其中"诱"与"衷"是理解难点.详考典籍,从文字、音韵、训诂、语境角度释义,"诱"有"引导"与"设置"二义,"衷"有"正道"义."天诱其衷"即"上天导之以正道",这种解译似比杨伯峻先生的"意谓天被我感动其心"更合于其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6.
刘又辛在文字训诂研究中,对汉字发展、汉字假借、同源词、异体字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为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因文定义是训诂中最常用的一种训释词语意义的方法,本文以古今训诂材料为基础,阐述因文定义的"文"、"义"的具体所指,"文"与"义"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因文定义方法运用的审"文"要领和定"义"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三大古籍丛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和《丛书集成》是中国近代史上三部重要的古籍丛书,它们的问世有着特定时代的背景,是坚持中国文化本位,顺应中西文化碰撞、维新图强的时代要求,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商业竞争的产物。它们各具鲜明的个性,同时又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科学的文献典籍系统,为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提供了最系统、最完备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高校文科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用词不规范现象,主要有词类误用、词序不当、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词义重复、词语残缺不全等问题,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皖籍文人徐乃昌以一己之功编纂刊刻古籍丛书9部,185种,其编纂刊刻古籍丛书具有注重影刻宋元旧本,留心清代学者研究著述,重视丛书刊刻的专门化,刊刻与编纂的统一等特点,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