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学校教育进行的社会评价是否具有合理性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章从解析“合理性”的哲学涵义入手,认为学校教育内在属性及效用、学校教育与个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关系、学校教育中各“社会化”的价值元素统一于教育活动是社会评价合理性不可或缺的基础,提出社会评价的相对合理性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不仅必然而且必要,社会实践是对学校教育进行的社会评价走向合理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需要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与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工作主要由教师进行。因此,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微观层次的活动与实践角度审视,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关系内涵主要关涉教育的科技人才培育功能,但它不是教育活动的全部,学校教育也不可能直接产出科技人才,而是关照人的潜质发掘,依其禀赋、志趣和偏好通过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教育,为社会提供大批多样化的潜在人才。因此,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教育中贴近生活与工作世界,理解科学与技术内涵,结合个人潜能与发展需求,自觉投身于STEM领域的学习,这是沟通教育与科技的基本路径。学校教育关注所有而不是少数人群的才智训练,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重视机会均等前提下个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发展,并营造健康的人才与教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威信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支配力量,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影响与被影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和平与民主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今社会,做好学生德育思想工作,班主任就需要个人威信,适度的个人威信是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青年人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第四军医大学刘大军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及其实践活动评价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的基本问题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其实质是利益关系问题。每当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处在社会结构最深层次的人...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威信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支配力量,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影响与被影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与民主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今社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班主任就需要个人威信,适度的个人威信是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徐龙 《考试周刊》2011,(57):183-185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它产生于教育又维系着教育。对教育活动和教育质量起着制约作用,是学校中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是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个多层面的关系体系.是由教学关系、管理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乃至法律关系、个人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关系所构成的。文章阐述了师生“双主体”的基本涵义.并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环境的人文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学》2005,21(12):30-30
莱纳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研究所普通教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莱纳对课程结构的认识以这样的一个基本观点为基础,即学校课程来源于社会经验。莱纳认为,社会经验由以下4个基本因素构成:(1)关于自然、社会、技术、活动方法的知识;(2)实现一定方法的经验,它与知识一道共同体现为个人技能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1999年初日本公布了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为便于理解新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我们在此介绍答审报告中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思想,目标与内容,以及改善课程的要点。一、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思想本次改善课程基准基本思想是对学生成长的期待和对学校的希望。对学生成长的期待是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对学校的希望是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携手,以及能有宽松的教育环境。改善教育课程基准时的基本想法是:第一,明确各级学校基本任务本次答审对各级学校明确提出基本任务。例如对小学提出:小学生作为个人、国家和社会的一员,掌握社会生活必…  相似文献   

10.
一学校教育按现代系统论观点而言,乃是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是一种特殊化了的社会形式。在这里,学生通过教育方针统率之下的教育与训练,逐渐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在这其中,学生由于是学校这个特殊社会形式的主体,在以社会化学习为中心的共同活动中就形成了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同伴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等。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学校教育的情景之中,教育的对象,从性别而言,非男即女,男女学生在一起自然会产生马斯洛讲的人类最基本的人际交往需要。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民办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需要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与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工作主要由教师进行。因此,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学校这个特殊社会形式的主体,在以社会化学习为中心的共同活动中形成了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同伴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学校教育的情景之中,教育的对象,从性别而言,非男即女,男女学生在一起自然会产生马斯洛讲的人类最基本的人际交往需要。  相似文献   

13.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规定的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是心理素质的深层结构,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来源于学校的教师角色教育,对学生进行角色教育,一是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靠学校全面教化作用和价值引导,二是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内化和自我构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有当教师和当好教师的意向,才能将社会期望转化为个人的需要,提前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14.
“学校即社会”是杜威理论中具有奠基性地位的一个命题,它标示着一种新的环境观:学校是改造社会的基本手段,学校是一种社会环境。这种环境观反对主客体二元对立,强调环境与个人的活动、经验的生长是统一的。在此环境观基础上,杜威论述了学校环境的功能及设置环境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科层制和关系网络:学校中权力与资源的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成了国家配置资源和权力、个人获得资源和权力的重要机构。因此,学校教育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分层和流动机制。科层制和关系网络是学校中资源和权力配置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往只要提到教育就想到学校,似乎学校教育代表了所有的教育活动,而影响个人最深远的家庭教育则不被重视。教育学者张春兴指出:不良少年的问题是:1.病因种于家庭;2.病象显在学校;3.社会使病情恶化。家庭教育虽不如学校教育有明确的教育制度及途径,其良莠却关系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败,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英国于迈入新世纪以前,即开始大力推动家庭教育,如学习挑战组织,于1998年首次推出全国家庭学习日,以强调家庭共同学习的重要性。这项活动获得全国性广泛反响与民众的热烈参与,直到目前,这项…  相似文献   

17.
有效学校最根本的内涵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学校关系社会资本是指学校通过与其内外部的各种个人或组织在合作性交往互动中形成和积累起来并具有生产性的一系列网络关系。学校关系社会资本,能提升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建构学校关系社会资本对有效学校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教育观是一种具有显著价值性、系统性的教育思想。它要求教育活动在观念形态上,应该以人为本;在教育与各种社会要素的关系中,应该以教育为主;在学校的教学形态上,应该以教师为主;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主。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需根据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来确定。而对现代社会本质特征的研究应符合教育问题研究的范式。个体形式和非个体形式的划分可以全面考察个人的存在形式,可以兼顾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突出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可以明确教育构成要素在现代社会的基本的相互作用的情况及与外界的关系状态,进而明确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06,(6B):37-37
作为上海市长征中学的友好学校,英国恩斯肯学校(The Ashcombe School)教育代表团近13再次来访,参加长征中学第五届英语口语节暨英国文化周活动。在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中,恩斯肯学校的“个人、社会、健康教育”体现出其独到之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